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历代小说刊印研究资料集萃》-《书林清话》与《书林馀话》

《中国历代小说刊印研究资料集萃》-《书林清话》与《书林馀话》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叶德辉《书林清话》十卷,初刻于清末,后经三次修订,以1920年长沙观古堂第三次修订本为佳。另有《书林馀话》二卷,是叶德辉将所钞而未编入《书林清话》中的刻书相关条目汇集而成,原为稿本,1928年由叶德辉的侄子叶启崟于上海澹园活字铅印出版。

《中国历代小说刊印研究资料集萃》-《书林清话》与《书林馀话》

〔清〕叶德辉

书林清话》十卷,初刻于清末,后经三次修订,以1920年长沙观古堂第三次修订本为佳。

本书对历代刻书的源流、特点、地域、种类、风格、演变以及刻书家的情况作了较为全面具体的论述,提供了关于古代雕板书籍的各项专门知识。著者根据丰富的资料,用笔记体裁介绍了书籍和版片的各种名称,历代刻书的规格、材料,工料价值的比较,印刷、装订、鉴别、保存等方法,古代活板印刷、彩色套印的创始和传播,各时代特出的刻本,刻书、钞书、卖书、藏书的许多掌故。另有《书林馀话》二卷,是叶德辉将所钞而未编入《书林清话》中的刻书相关条目汇集而成,原为稿本,1928年由叶德辉的侄子叶启崟于上海澹园活字铅印出版。

【目录】

书林清话叙

书林清话序

卷一

总论刻书之益

古今藏书家纪版本

书之称册

书之称卷

书之称本

书之称叶

书之称部

书之称函

书有刻版之始

刻版盛于五代

唐天祐刻书之伪

刀刻原于金石

版本之名称

版片之名称

刊刻之名义

卷二

书节钞本之始

巾箱本之始

书肆之缘起

刻书有圈点之始

刻书分宋元体字之始

翻板有例禁始于宋人

宋建安余氏刻书

南宋临安陈氏刻书之一

南宋临安陈氏刻书之二

宋陈起父子刻书之不同

卷三

司库州军郡府县书院刻书宋州府县刻书宋私宅家塾刻书宋坊刻书之盛

卷四

金时平水刻书之盛

元监署各路儒学书院医院刻书

元私宅家塾刻书

元时书坊刻书之盛

元建安叶氏刻书

广勤堂刻万宝诗山

卷五

明时诸藩府刻书之盛

明人刻书之精品

明人私刻坊刻书

卷六

宋监本书许人自印并定价出售

南宋补修监本书

宋刻经注疏分合之别

宋蜀刻七史

宋监重刻医书

宋刻纂图互注经子

宋刻书之牌记

宋刻本一人手书

宋刻书著名之宝

宋刻书字句不尽同古本

宋刻书多讹舛

宋刻书行字之疏密

宋刻书纸墨之佳

宋造纸印书之人

宋印书用椒纸

宋人钞书印书之纸

宋元刻本历朝之贵贱

卷七

元刻书之胜于宋本

元刻书多用赵松雪体字

元刻书多名手写

元时官刻书由下陈请

元时刻书之工价

明时官刻书只准翻刻不准另刻

明时书帕本之谬

明人不知刻书

明南监罚款修板之谬

明人刻书改换名目之谬

明人刻书添改脱误

明许宗鲁刻书用说文体

明刻书用古体字之陋

明时刻书工价之廉(www.xing528.com)

明人刻书载写书生姓名

明人装订书之式

明毛晋汲古阁刻书之一

明毛晋汲古阁刻书之二

明毛晋汲古阁刻书之三

明毛晋汲古阁刻书之四

明毛晋汲古阁刻书之五

明毛晋汲古阁刻书之六

明毛晋汲古阁刻书之七

明毛晋刻六十家词以后继刻者

卷八

宋以来活字版

明锡山华氏活字版

明华坚之世家

明安国之世家

日本朝鲜活字版

颜色套印书始于明季盛于清道咸以后

唐宋人类书刻本

绘图书籍不始于宋人

辑刻古书不始于王应麟

丛书之刻始于宋人

似丛书非丛书似总集非总集之书

宋元明官书许士子借读

宋元明印书用公牍纸背及各项旧纸

明以来刻本之希见

卷九

内府刊钦定诸书

四库发馆校书之贴式

武英殿聚珍板之遗漏

无锡秦刻九经之精善

纳兰成德刻通志堂经解之一

纳兰成德刻通志堂经解之二

纳兰成德刻通志堂经解之三

国朝刻书多名手写录亦有自书者

国朝不仿宋刻经史之缺典

国朝阮元十三经注疏本之优劣

经解单行本之不易得

洪亮吉论藏书有数等

乾嘉人刻丛书之优劣

刻乡先哲之书

古今刻书人地之变迁

吴门书坊之盛衰

都门书肆之今昔

卷十

天禄琳琅宋元刻本之伪

坊估宋元刻之作伪

宋元刻伪本始于前明

张廷济蜀铜书范不可据

日本宋刻书不可据

近人藏书侈宋刻之陋

宋元祐禁苏黄集板

宋朱子劾唐仲友刻书公案

明王刻史记之逸闻

朱竹垞刻书之逸闻

明以来之钞本

古人钞书用旧纸

钞书工价之廉

女子钞书

藏书家印记之语

藏书偏好宋元刻之癖

书林清话跋

书林馀话

卷上

卷下

文选[1]

卷一 刊刻之名义

刻板盛于赵宋,其名甚繁。今据各书考之,曰雕、曰新雕、曰刊、曰新刊、曰开雕、曰开板、曰开造、曰雕造、曰镂板、曰锓板、曰锓木、曰锓梓、曰刻梓、曰刻木、曰刻板、曰镵木、曰绣梓、曰模刻、曰校刻、曰刊行、曰板行,皆随时行文之辞,久而成为习语。其曰雕者,《瞿目》宋刊本杜佑《通典》二百卷,一百五、六、八、九卷末有“盐官县雕”是也。又曰新雕,乃别于旧板之名。《瞿目》校宋本《管子》二十四卷,每卷末有墨图记云“瞿源蔡潜道墨宝堂新雕印”是也。其曰刊者,《瞿目》影宋钞本《作邑自箴》十卷,末有“淳熙己亥中元浙西提刑司刊”是也。又曰新刊,亦别于旧板之名。《天禄琳琅》三庆元六祀孟春建安魏仲举家塾刻《新刊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是也。其曰开雕者,《黄书录》宋绍兴九年刻《文粹》一百卷,末有刊刻地名年月官衔,云“临安府今重行开雕唐《文粹》”是也。其曰开板者,《张志》、《瞿目》影宋本《圣宋皇祐新乐图记》三卷,后有“皇祐五年十月初三日奉圣旨开板印造”二行是也。其曰开造者,《陆志》影宋本《建康实录》二十卷,后记“江宁府嘉祐三年十一月开造《建康实录》,并案《三国志》、《东西晋书》并《南北史》校勘,至嘉祐四年五月毕工”是也。其曰雕造者,《瞿目》影钞宋本孙奭《律》十二卷《音义》一卷,末有“天圣七年四月日准敕送崇文院雕造”一行是也。其曰镂板者,《瞿目》宋刊本《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元祐元年十月四日奉圣旨下杭州镂板”是也。其曰锓板者,《瞿目》影宋本《补汉兵志》一卷,有嘉定乙亥门人王大昌跋,别行记云“大昌于是年九月锓板漕廨,益广其传”是也。其曰锓木者,《瞿目》宋刊本《汉隽》十卷,末有嘉定辛未赵时侃题记云“访求旧本,再锓木于郡斋”是也。其曰锓梓者,《黄书录》、《丁志》宋刊本陆游渭南文集》五十卷,游子跋云“锓梓溧阳学宫”是也。其曰刻梓者,《天禄琳琅》一宋廖氏世堂本《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卷末有印记曰“世廖氏刻梓家塾”是也。其曰刻木者,《张志》乾道丁亥会稽太守洪适刻王充《论衡》三十卷,云“刻之木,藏诸蓬莱阁”是也。其曰刻板者,《黄书录》宋刊本《产科备要》八卷跋云“淳熙甲辰刻板南康郡斋”是也。其曰镵木者,《杨录》宋麻沙本《类编增广黄先生大全集》五十卷,有麻沙镇水南刘仲吉宅牌记云“不欲私藏,庸镵木以广其传”是也。其曰绣梓者,《张志》宋刊本赵汝愚《国朝名臣奏议》一百五十卷,末有淳祐庚戌诸王孙希瀞跋云“属泮宫以绣诸梓”是也。其曰模刻者,阮氏文选楼仿刊宋《绘图列女传》卷八,末有白文墨地木印记云“建安余氏模刻”是也。其曰校刻者,《张志》、《钱日记》宋蔡梦弼刻《史记》一百三十卷,《三皇本纪》后有“建溪蔡梦弼傅卿亲校刻梓于东塾”是也。其曰刊行者,《缪记》宋魏仲立刻本《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目后有牌子云“建安魏仲立宅刊行,士大夫幸详察之”是也。其曰板行者。《瞿目》校宋本《管子》二十四卷,卷终有图记二行云“瞿源蔡潜道宅板行”是也。

其余官书,有曰校勘,有曰监雕,有曰印造。坊塾刻本,有曰校正,有曰录正,有曰印行。皆刊刻前后之职,亦因事立名,各有所本。在唐末、宋初习见者,曰镂板,《宋史·毋守素传》“毋昭裔在成都,令门人句中正、孙逢吉书《文选》、《初学记》、《六帖》镂版”是也。曰雕版,唐柳玭《训序》言在蜀时尝阅书肆,云“字书小学率雕板印纸”是也。曰印板,宋王溥《五代会要》云“后唐长兴三年二月,中书门下奏请依石经文字刻《九经》印板”是也。盖镂板、雕板、印板皆当时通俗之名称。其写样本,则曰篆板,《旧五代史·和凝传》“有集百卷,自篆于板,模印数百帙”是也。其印行本,则曰墨板,宋朱翌《猗觉寮杂记》云“唐末益州始有墨板”是也。元明坊刻习用者,多曰绣梓,陆续跋《新刊惠民御院药方》二十卷,末有“南溪精舍鼎新绣梓”八字。《杨录》建阳书林刘克常刻《新笺决科古今源流至论前集》十卷、《后集》十卷、《续集》十卷、《别集》十卷,目录后牌记有“近因回禄之变,重新绣梓”等语。《杨志》、《杨谱》元刊本《大广益会玉篇》三十卷,目录后方木记云“建安郑氏鼎新绣梓”。《孙记》元版《唐诗始音辑注》一卷、《正音辑注》六卷、《遗响辑注》七卷,目录后有木长印云“建安叶氏鼎新绣梓”。(按:此非元版,盖入明后刻版。)盖一时风气,喜用何种文辞,遂相率而为雷同之语。胜代至今四五百年,书坊刻书,皆曰绣梓,亦有用新刊字者。知此类字通行日久,习而相忘,宜其不知有雕、镂、锓、镵等字之用矣。

卷七 明时刻书工价之廉

蔡澄《鸡窗丛话》云:“先辈云,元时人刻书极难,如某地某人有著作,则其地之绅士呈词于学使。学使以为不可刻则已,如可,学使备文咨部。部议以为可,则刊板行世,不可则止。故元人著作之存于今者,皆可传也。前明书皆可私刻,刻工极廉。闻前辈何东海云,刻一部古注《十三经》,费仅百余金,故刻稿者纷纷矣。尝闻王遵岩、唐荆川两先生相谓曰:数十年读书人,能中一榜,必有一部刻稿;屠沽小儿,身衣饱暖,殁时必有一篇墓志。此等板籍幸不久即灭,假使尽存,则虽以大地为架子,亦贮不下矣。又闻遵岩谓荆川曰:近时之稿板,以祖龙手段施之,则南山柴炭必贱。”按明时刻字工价有可考者,《陆志》、《丁志》有明嘉靖甲寅,闽沙谢鸾识岭南张泰刻《豫章罗先生文集》,目录后有“刻板捌拾叁片,上下二帙,壹佰陆拾壹叶,绣梓工赀贰拾肆两”木记。以一版两叶平均计算,每叶合工赀壹钱伍分有奇,其价廉甚。至崇祯末年,江南刻工尚如此。徐康《前尘梦影录》云:“毛氏广招刻工,以《十三经》、《十七史》为主。其时银串每两不及七百文,三分银刻一百字。”则每百字仅二十文矣。今湖南刻书,光绪初元,每百字并写刻木版工赀五六十文。中叶以后,渐增至八九十文,元体字小者百五十文,大者二百文,篆隶每字五文。至宣统初,已增至百三十文,以每叶五百字出入,每钱银直百六十文计,每叶合银叁钱畸零,视明末刻书已增一倍。然此在湖南永州一处则然。永州刻字多女工,其坊行书刻价每百字仅二三十文。江西、广东亦然。价虽廉而讹谬不可收拾矣。

卷八 绘图书籍不始于宋人

徐康《前尘梦影录》云:“绣象书籍,以宋椠《列女传》为最精,顾抱冲得而翻刻。上截图象,下截为传,仿佛武梁造象,人物车马极古拙,相传为顾虎头绘。(按:顾刻无图,阮福仿宋刻有图。又顾虎头画,亦阮刻推揣之词,非相传有此说。徐氏云云,殆误记耳。)元椠则未之见。明代最为工细,曾见《人镜阳秋》及郑世子载堉《乐书》、《隋炀艳史》、《元人百种曲》首袠、《水浒传》首本、《隋唐演义》首袠,皆有绘画。国朝则《万寿盛典》、《南巡盛典》首帙,图象系上官竹庄、山水皆石谷子画。即《图书集成》中有图数十册,悉名手所绘,镌工绝等。自兵劫以来,此种珍本均不得见矣。”又云:“松江沈绮雲所刻宋本《梅花喜神谱》,颇为博雅君子所赏鉴。沈氏家本素封,有池亭园林之胜。改七芗尝居停其处,谱中梅花,皆其一手所临,印本今尚有之。鲍渌饮刻《知不足斋丛书》,亦附刊焉。”

吾谓古人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汉书·艺文志·论语家》有《孔子徒人图法》二卷,盖孔子弟子画像。《武梁祠石刻七十二弟子像》,大抵皆其遗法。而《兵书略》所载各家兵法,均附有图。《隋书·经籍志》礼类有《周官礼图》十四卷。又注云:“梁有《郊祀图》二卷,亡。”又载郑玄及后汉侍中阮谌等《三礼图》九卷。论语类有郭璞《尔雅图》十卷,又注云:“梁有《尔雅图赞》二卷,郭璞撰,亡。”晋陶潜诗云“流观山海图”,是古书无不绘图者。顾自有刻板以来,惟《绘图列女传》尚存孤本。而徐氏所未见者,有元大德本《绘图列女传》,元板《绘像搜神》前后集,(毛扆《秘本书目》著录,吾友姚子梁观察文栋有其书。明刻《三教搜神大全》七卷颇精,即此书改名分卷。吾曾仿刻。)明仇英绘图《列女传》,(十六卷,明汪道昆本,刘书增辑。至乾隆时原版犹存,售于鲍以文廷博,始印行之。)明顾鼎臣《状元图考》,(三卷,万历己酉刻本。咸丰六年汉阳叶氏重刊行。)《增编会真记》(《缪续记》云:“四卷,明顾玄纬辑,《校记》一卷,《杂录》四卷。图绘字书极精,隆庆元年众芳书斋校刻本。”)等,尚非当时希有之书,何以未之尽睹。至元人影宋钞本《尔雅图》四卷,(下卷分前后。)有嘉庆六年曾燠仿刻本。金贞祐二年(宋宁宗之嘉定七年。)嵩州福昌孙夏氏书籍铺印行《经史证类大观本草》三十一卷,(宋唐慎微撰。)附《本草衍义》二十卷,(宋寇宗奭撰。)有元大德壬寅(六年。)宗文书院重刊本,又有明万历丁丑(五年。)重刊元大德本。金泰和甲子(宋宁宗之嘉泰四年。)晦明轩刊《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三十卷,有明成化四年商辂序刻本,又有嘉靖癸未(二年。)重刊成化本。元李衎《竹谱详录》七卷,有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本。绘图均极精能,不下真本一等。而外此如传奇杂曲,吾所藏者,明刻《三国志演义》、(二十册。前有图二百四十幅,余藏本不全,《缪续记》有全册。)《玉茗堂四梦》及明吴世美《惊鸿记》、单槎仙《蕉帕记》、无名人《东窗记》、高奕《四美记》、闵刻《西厢记》之类,其工致者尤多。又内府刻《避暑山庄图咏》二卷,《补萧云从离骚全图》二卷,山水人物,妙擅一时。今虽传本日希,言藏书者不可不留心采访矣。

【注释】

[1]〔清〕叶德辉《书林清话》,1920年观古堂刻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