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歌剧《白毛女》的创作与演出过程证实艺术的魅力

歌剧《白毛女》的创作与演出过程证实艺术的魅力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际上,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升华,是对现实生活的选择、加工、提炼、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艺术高于生活的道理,我们还可以从歌剧《白毛女》的创作与演出过程中得到证实。艺术的魅力,在于真实地表达生活,反映生活的本质。

歌剧《白毛女》的创作与演出过程证实艺术的魅力

艺术美在人类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艺术美的照耀,我们的生活将显得暗淡无光,而有了丰富多彩的艺术美的妆扮,我们的生活便变得绚丽多姿、五光十色。艺术美在美的形态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艺术美既是对现实美的反映,又是一种观念形态的美;既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又是艺术家智慧、技巧在艺术作品中的感性显现,换言之,艺术美就是人们在对现实美的感受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创造出的更典型、更强烈的艺术形象的美。对于青少年来讲,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加强自己的美学修养,必须对艺术美这个重要的审美领域有所了解。

什么是艺术美呢?简单地说,艺术美就是存在于一切艺术作品中的美,是艺术家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感,按照美的规律所创造的美。

艺术美是怎样产生的呢?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也就是说,人们的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对物质世界的一种反映,对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运用这一哲学道理来分析艺术的产生,就会知道,生活属于社会存在的内容,艺术属于社会意识的内容。因而生活决定艺术。有什么样的社会生活,就有什么样的艺术内容和形式。反过来说,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

现实生活中,无数的事例也充分证明了这个道理。著名画家徐悲鸿喜欢画马。他说:“画马必以马为师,我爱画动物,皆对动物用过极长的功。即以画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著名画家李可染喜欢画牛,他把自己的画室起名字叫“师牛堂”。由于他对生活的深入,对牛的观察十分仔细。所以他画的《牧牛图》笔墨纯厚质朴,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有同学会问,既然艺术的来源是生活,那么,为什么《西游记》上的孙悟空猪八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呢?实际上,孙悟空、猪八戒的形象也没有完全脱离社会生活。这些形象也是作家以生活实践为依据,经过一定的想象、幻想加工而成的,从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中仍然可以看到现实生活的影子,并不是作家脱离实际,凭空臆造的。这个想象、加工,说明了艺术产生的第二个方面,即艺术高于生活。

前面我们讲,艺术来源于生活,以现实生活为源泉。但是,并不是说艺术就是对现实生活的机械照搬。实际上,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升华,是对现实生活的选择、加工、提炼、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关于这一点,前苏联的著名作家高尔基在《文学论文选》中讲得很明确,他说:“艺术的目的是夸张美好的东西,使它更加美好;夸大坏的——仇视人和丑化人的东西,使它引起厌恶,激发人的决心,来消灭那庸俗贪婪的小市民习气所造成的生活中可耻的卑鄙龌龊。”

艺术高于生活的道理,我们还可以从歌剧白毛女》的创作与演出过程中得到证实。歌剧《白毛女》的演出非常成功,以至于扮演反面人物的演员被观众怒骂打伤。为什么这个歌剧取得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该剧的创作人员没有机械地按照当地流行的“白毛仙姑”的故事去创作,而是对这个流传的故事进行了加工、整理、提炼和升华。

“白毛仙姑”的故事说的是晋察冀边区西北部有一个老佃农的女儿,为了躲避恶霸地主的迫害,躲进山洞,几年不见阳光,靠偷吃奶奶庙的供品维生。因为常年不见阳光,不吃盐,变得毛发全白。由于人们不明真象,误以为她是神仙妖怪。后来,她被八路军救出,又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1944年,延安的文艺工作者对这个故事进行了整理和加工,不断修改、丰富、补充,增加了喜儿的反抗、王大春参军、赵大叔的叙说红军故事等情节,删除了故事中关于封建迷信的成分,终于把它改编成了一个反映两种社会两重天、人民翻身得解放的优秀艺术作品,揭示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深刻道理。从这个故事的改编过程可知,艺术不仅来源于生活,同时,艺术经过艺术家们的加工、整理又高于生活。这就是艺术美产生的两个主要方面。

现在,我们知道了艺术美的产生和来源,那么艺术美的构成是什么呢?一般来说,艺术美的构成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一是再现的美,二是表现的美,三是形式的美。

什么是再现的美呢?它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所描绘出来的生活美。比如:当我们看到一幅美术作品与原物毫无差别时,我们会惊叹画家的技艺,赞誉这幅作品的逼真。这种逼真的美就是再现的美。在文学作品中,我们也常常可以欣赏到作家对生活、对场景逼真的描写,这些都是艺术美中的再现美。

什么是表现的美呢?它是指艺术家根据自己的情感和体验,采用一定的夸张等手法来表现生活的美。再现的美追求的是逼真,而表现的美则追求的是神似。表现的美要求艺术家不求形似、但求神似,侧重于主观的情与意的抒发。在这个方面,漫画这种艺术,往往采用夸张的手法,同样给人以美的享受。(www.xing528.com)

什么是形式的美呢?它是指艺术家根据一定的法则对事物进行加工,使之更好地表达其本质特征。无论是再现的美,还是表现的美,艺术家总要运用某种形式将其表达出来,这样才能被人感知到。

下面,我们进一步谈谈艺术美与真善的关系和艺术美的分类。

1.真是艺术美的基础。高尔基在《论文学》中说:“文学是巨大而重要的事业,它建立在真实上,它所接触到的一切都要求真实。”不仅文学是这样,其他的艺术形式也要求真实,常言道,真实是艺术的生命,讲的就是真与艺术美的基本关系。艺术的魅力,在于真实地表达生活,反映生活的本质。如果弄虚作假,内容空洞无物,即使用华丽的外衣包装,也只能令人厌恶。艺术的真,一方面要求真实地反映客观生活,另一方面,要求艺术家的真情涌现。缺乏真情实感的作品,从来不可能打动人、感染人,因此,根本谈不上艺术的美。

2.善是艺术美的前提。在艺术美中,除了要求艺术的真,还要要求艺术的善,这样才能充分地展现出艺术的美。如果一件艺术作品,宣扬的是反动的、落后的、颓废的、淫秽的思想和意识,其社会效果不是引导人们走向善良、诚实,而是邪恶和堕落,这样的作品是与艺术美绝缘的。只有美和善和谐统一,在作品中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这才是真正好的艺术作品。

艺术的种类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标准划分,大致有以下几种:

以审美感官为根据,可以把艺术划分为三大类:一是视觉艺术,包括工艺,建筑雕塑绘画等;二是听觉艺术,主要指音乐;三是视听类,包括舞蹈戏剧电影、文学。

以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为标准,可以把艺术划分为三类:一是空间艺术,如绘画、雕塑等;二是时间艺术,如音乐、文学等。三是时空艺术,如舞蹈、戏剧、电影等。

以艺术形象的展示方式为标准,可以把艺术划分为二类:一是静态艺术,如绘画、雕塑等。二是动态艺术,如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

此外,以反映生活的方式为标准,可以把艺术划分为表现艺术与再现艺术;以艺术的功能不同为标准,可以把艺术划分为实用艺术和美的艺术;以媒介或材料的不同为标准,可以把艺术划分为造型艺术与语言艺术等等。

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讲,无论对艺术进行如何分类,都应对于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工艺、文学、戏剧、电影、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有所了解和认识,知道它们的特点和规律,了解他们的特长和局限。对艺术美的欣赏和理解,离不开对上述艺术形式的了解和把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