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增长承压的存款规模与加剧的分流状况分析

增长承压的存款规模与加剧的分流状况分析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IMF的预测,2020—2024年我国国民总储蓄率将分别为43.45%、42.69%、41.97%、41.18%、40.40%,对应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速预计为8.6%、7.8%、7.1%、6.3%、5.6%,商业银行存款增长将面临整体乏力的宏观背景。图1-13从中国国民总储蓄率看金融机构存款增长数据来源:Wind。同期,居民部门持有的理财、信托、基金等资产规模快速增长,2007—2018年,上述非存款投资规模年均增长27.6%,2018年末占资金运用总额的比重达17.2%,较2007年末上升11.9个百分点。

增长承压的存款规模与加剧的分流状况分析

近年来,商业银行存款增长动力减弱,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是经济增速下行,居民收入增长乏力,国民总储蓄率下降;二是居民投资多元化分流银行存款;三是居民杠杆率快速增长,对银行体系的资金净供给能力减弱。

(一)国民总储蓄率持续下降拖累存款增长

银行存款增长将受国民总储蓄率下降拖累。从图1-13可以看出,商业银行的存款增长与国民总储蓄率息息相关,整体保持着稳定的同步关系。2010年,我国国民储蓄率达到51.79%,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速也在2009年达到峰值28.21%。根据IMF的预测,2020—2024年我国国民总储蓄率将分别为43.45%、42.69%、41.97%、41.18%、40.40%,对应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速预计为8.6%、7.8%、7.1%、6.3%、5.6%,商业银行存款增长将面临整体乏力的宏观背景。

图1-13 从中国国民总储蓄率看金融机构存款增长

数据来源:Wind。

(二)居民投资多元化分流银行存款

随着资产管理业务迅速发展,投资渠道的多元化使居民资产配置不再高度集中于银行存款。据统计,2018年末,存款占居民部门[3]资金运用总额比重为54.4%,虽然仍占一半以上,但较2007年末降低了5.8个百分点。同期,居民部门持有的理财信托基金等资产规模快速增长,2007—2018年,上述非存款投资规模年均增长27.6%,2018年末占资金运用总额的比重达17.2%,较2007年末上升11.9个百分点。由于股票资产增长较慢,2018年末居民部门持有股票占资金运用总额的比重较2007年末降低5.9个百分点,但从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趋势看,股票资产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对存款的替代效应会不断上升。(www.xing528.com)

(三)居民杠杆率快速攀升减弱资金净供给能力

在居民金融资产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居民部门金融负债上升较快。2007—2018年,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口径下居民部门的贷款余额由5.1万亿元升至55.3万亿元,年均增长22.0%,主要是由于个人住房贷款增长较快。与贷款快速上升相对应,近年来居民部门的杠杆率也出现较快上升的趋势,由2007年末的18.8%上升至2020年上半年的59.7%,上升幅度超过两倍(见图1-14)。

2018年,居民部门资金流出和流入总额分别为144.5万亿元和54.7万亿元,资金净供给为89.8万亿元,是唯一的金融资金净供给部门。但需要关注的是,2007—2018年居民部门资金流入规模增长快于资金流出规模,年均分别增长24.3%和14.7%,居民部门资金净供给的增长总体上呈放缓趋势。同时,随着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未来居民收入增长将面临压力,叠加上述居民杠杆的抬升态势,未来商业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不容乐观。

图1-14 分部门宏观杠杆率

数据来源:Win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