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亡之言:深度解读这个熟语的含义与用法

不亡之言:深度解读这个熟语的含义与用法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熟语”就是贮存于人民头脑深层的历史符号和历史见证。所以,语言中大量熟语的出现,是语言质的飞跃的表现,它和一般的新词的增加意义是大为不同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这种专有事物的固定词组也有称谓上的定型专用性,但它的功能就和熟语大不相同。

不亡之言:深度解读这个熟语的含义与用法

姚锡远

熟语是人类语言之后的派生物,是人类语言发展到相当成熟阶段的产物。各民族语言的历史情况不同,其熟语萌芽的时代也不一样,甚至不同熟语类型形成的时代也不一样。文字是自源性的,熟语产生于文字之前。它定型、定义,集民族文化积淀于理据,并超时空地在口头上流传,代代相继,有时比书面语都稳定。宋人杨万里说:“古者有亡书,无亡言。”这不亡之言,大概就是口传耳授、代代相承的熟语了。“焚书坑儒”的秦始皇能焚毁一些不利自己统治的书,可要灭亡一些不利自己统治的熟语就难了,除非把老百姓的脑袋都砍掉。“熟语”就是贮存于人民头脑深层的历史符号和历史见证。

语言是一套传递信息的符号类聚组合和序列聚合而生成的,也是人类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人类对“工具性”事物,有些共性的要求:(1)功能越强大、越多样越好;(2)体构越简便越好;(3)耗能越少越好。由于人们这些共性的语用要求的发展,终于在熟语形式上聚光,促成熟语这一特殊的语言成分产生、发展、演变和完善。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熟语的存在是人们语用实践“真、善、美”的结晶。“真”者,人类文化史天幕上,群星灿烂,思想活跃的客观真实存在也;“善”者,定型定义,相沿习用,顺手拈来,现成方便,信号传递者不用重新编码,信息接收者迅速解码,无劳仔细推敲,即使用简便之“善”也;“美”者,活泼生动、鲜明形象的美学意义上的表情达意也。所以,语言中大量熟语的出现,是语言质的飞跃的表现,它和一般的新词的增加意义是大为不同的。

武占坤在他所著的《中华谚谣研究》一书中说:“熟语一词,人们对它却不熟悉,作为词汇学上的术语,它是50年代末,才由俄语的‘Фразеолотия’一词翻译引进的。人们熟悉的是‘成语’‘谚语’‘俗语’‘格言’‘歇后语’‘惯用语’等这些汉语固有的称谓。这些语言现象成因相同,语貌类似,共性很大,像一个家庭中的同胞兄弟。某些‘俗语’和‘谚语’,甚至像‘双胞胎’那样难者为兄,难者为弟。为了研究上的方便,总得给它们起个‘族名’吧?引进‘熟语’这一概念,作为这些语言片段的名称,便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了。”

任何民族语言词汇的汪洋大海里,都积淀着一些由民族语用时的“现成方便”、语义上的“丰厚含蕴”、语效上的“鲜明生动”等多种需求机制交汇融合、结晶而成的富于美学素质、定型定义、现成习用的炼语或简句,在普通词汇学上称为“熟语”。这种熟语大都扎根于群众生活语言的泥土之中,从现实语言中吸取营养,不断以“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衰亡”的方式吐故纳新,从而保持其旺盛的生命活力。这种熟语,或在语义内容上是一派真知灼见的灵光,或在创造手法上是出人意料的机智巧妙,或在理据来源上浓妆艳抹着民族传统文化积淀的色彩,或在声韵节奏上朗朗上口,铿锵优美,体现着民族语用习俗上音乐美的风尚,因而有异乎寻常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为人们喜闻乐道,熟知习用。

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熟语不是普普通通的“砖瓦木料”,它是预制备用的“雕梁画栋”“金门玉户”。从美学功能上看,它有异于寻常词语,属于修辞性词汇,人们的言语活动中,如能对它水到渠成、信手拈来地加以运用,会实现“多”(信息内容多)、“快”(信息的传递和接收的速度快)、“好”(语效好)、“省”(节省临时组词谋句的时间)地表情达意的交际目的。故而熟语层的出现和存在,是语言词汇功能上的一种质的飞跃,由单一的巩固概念称谓事物,又有了艺术地表述复杂概念和完整意思的现成成分。这是人类语言工具的完善和进步。

汉语熟语的成员,语言学家的一般看法是包括成语、俗语、谚语、格言、歇后语、惯用语六种类型,其中数量最多、使用频率最高、信息量最大、社会价值最强、起源最久的要算谚语了。从语用功能上看,谚语被誉为语言宝库的“明珠”,从炼义铸型上看,谚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民间语用艺术的火花。所以,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看,谚语都是熟语的主体成员。(www.xing528.com)

熟语的特性,就在于一个“熟”字,在于人们对它的熟知、熟用,在熟用中定型定义,向“成熟”之语句方面过渡,从而在普通词汇学中取得“词的等价物的称谓”。

语言不等于文化,然而它们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极其密切,像肠粘连那样难以剥离。熟语的形成大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熟语形成的文化背景很强,功能也宽泛多项,它不但表意,也可以传情示美,这正是它和专有名称的重要区别。熟语一般都含有多重意义,有字面意义、引申义及比喻义。我们把这些人们长期在口头或书面上流传使用、修辞意味浓厚、语型固定的短语或简句叫熟语。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这种专有事物的固定词组也有称谓上的定型专用性,但它的功能就和熟语大不相同。所以,我们只把俗语、成语、谚语、锦句、格言、惯用语、歇后语等称为“熟语”。熟语一统江山的局面,在我们这里还是坐定了的。

◎我思我在

1.千古一帝秦始皇试图“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却终未能如愿,读完本文之后,你可曾找寻到暗藏其中的答案?

2.搜寻你的记忆库存,是否听到过一些有关节气、农业耕作、人情世故的谚语、俗语、歇后语或者成语?请写出几条。

3.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词语的含义在新的语境中会引发人们不同的思考,例如有关“班门弄斧”的新观点:专业技艺要想有所突破,必得在行家面前耍一耍。一则可以获得专家指点;二则可以挑战一下行家的权威。请你自己寻找一些熟语,用逆向思维的方式重新解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