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为问题处理:隔离策略及其运用

行为问题处理:隔离策略及其运用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隔离策略是指行为问题发生后,处理人员立即停止个体参与活动的机会,甚至隔离至另外一个空间。③老师因应具体情况选择排除隔离或者非排除隔离。实施过程中,如在课室小聪一有此行为问题时,老师立即停止活动,态度坚定地告诉小聪:“坐地不起就要离开课室,去四楼。”待小聪情绪稳定后,老师结合使用行为契约策略,如果个案者达到要求后,结束隔离,带回课室。经过一个星期的严格执行后,小聪的行为减少到平均每星期2次。

行为问题处理:隔离策略及其运用

隔离策略是指行为问题发生后,处理人员立即停止个体参与活动的机会,甚至隔离至另外一个空间。

隔离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非排除的隔离(nonexclusionary time-out),即撤消个体所有目前正在进行的活动或使用的材料,但仍在原来的环境(如教室)中;另一种是排除的隔离(exclusionary time-out),即将个体从有增强物的环境移至无增强物的环境。

1.操作步骤

①个案发生行为问题,老师立即停止个案的活动。

②老师态度坚定地告诉个案者要隔离,并告知要隔离的原因。

③老师因应具体情况选择排除隔离或者非排除隔离。

④老师告知隔离时间。(www.xing528.com)

⑤老师视具体情况结束隔离。

2.案例

小聪就读于启智学校九年级,行为问题是坐地不起,经次数记录行为问题,个案者每天至少3次坐地不起。个案者的增强物参加集体活动。由此,老师设计用隔离策略来减少小聪的坐地不起的行为问题。

实施过程中,如在课室小聪一有此行为问题时,老师立即停止活动,态度坚定地告诉小聪:“坐地不起就要离开课室,去四楼(情绪处理室)。”如个案者仍坐地不起,老师即带个案者离开课室,到四楼情绪处理室。小聪在情绪处理室也要坐垫子上或凳子上,老师需要对个案者作适当的身体约束,避免小聪在情绪处理室躺下或坐地上。待小聪情绪稳定后,老师结合使用行为契约策略,如果个案者达到要求后,结束隔离,带回课室。

经过一个星期的严格执行后,小聪的行为减少到平均每星期2次。

以上,就是我校在行为处理对于班级支持的一些内容。另外要注意,所有的行为处理的班级支持,都是因为班级环境(人与物)导致学生出现行为问题为前提才进行给予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