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国改革家商鞅为何没得好下场:功绩与遭遇的深度分析

秦国改革家商鞅为何没得好下场:功绩与遭遇的深度分析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商鞅是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使得秦国迅速富强起来,为秦国后来能够统一中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我们不禁要问,商鞅为什么没得好下场?商鞅为国谋划,尽心竭力,可谓国之功臣。今天看来,商鞅变法,只说服国君,属于宣传不够,未能晓之以理,以说服国民。商鞅变法,其功之大,老百姓受惠也大。但当时,秦孝公一死,商鞅便没有了依靠。秦国杀了商鞅,但并没有改变商鞅的法令,值得深思啊!

秦国改革家商鞅为何没得好下场:功绩与遭遇的深度分析

商鞅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使得秦国迅速富强起来,为秦国后来能够统一中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商鞅本人也被封为商君,临死的秦孝公甚至想将君位传给商鞅,足见商鞅对秦国的功劳,也足见秦孝公对商鞅的信任。但是今天我们一谈商鞅变法,就自然联想到五牛分尸,不寒而栗。我们不禁要问,商鞅为什么没得好下场?

商鞅有位门客叫赵良的回答了这个问题。他指出商鞅有两个最大的毛病:第一,商鞅变法,迎合了秦孝公想迅速称霸诸侯的心理,商鞅的改革,说服了君王,得到了君王一个人的信任,而没有更多的人帮助他;第二,商鞅只管替老百姓打算,不管人家愿意不愿意,就推行新法,可不许老百姓替自己打算。

读历史使人明智。商鞅为国谋划,尽心竭力,可谓国之功臣。然而所采用之“霸道”却过于严厉,甚至残忍。今天看来,商鞅变法,只说服国君,属于宣传不够,未能晓之以理,以说服国民。不管老百姓愿不愿意就推行新法,同样属于宣传这个环节出了问题。由此可见,“晓之以理”的重要性。

今天,我国又处在一个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不能不汲取历史的教训。在改革过程中,许多地方干群关系恶化,老百姓对政策有抵触情绪,出现这些矛盾只有两个可能,一是政策本身有问题,二是宣传不到位,没有“晓之以理”。

如果是政策的问题,作为执行者就有责任积极反映情况,如果是没有“晓之以理”,就应该想方设法宣传、讲解,让老百姓理解,而不能蛮干。(www.xing528.com)

工作中不能不考虑老百姓的意见,不能不听老百姓的呼声。水能载舟,水也能覆舟。俗话说:“顺天者昌,逆天者亡。”违反老百姓的意志,就是违反天意。“天”是什么?天没有耳朵,他凭着老百姓的耳朵来听;天没有眼睛,他凭着老百姓的眼睛来看。

商鞅变法,其功之大,老百姓受惠也大。国家富足了,人民富足了。但当时,秦孝公一死,商鞅便没有了依靠。他的脑袋和两只脚、两只手上各拴一头牛,由五个人往五个方向赶牛,五头牛分头一跑,可怜这个于国于民功勋卓著的改革家就这样被扯成了五块。

秦国杀了商鞅,但并没有改变商鞅的法令,值得深思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