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鞅变法:成功巩固秦国变法成果

商鞅变法:成功巩固秦国变法成果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356年,商鞅第一次主持秦国变法,并取得了成功。周显王十七年,秦任命商鞅为大良造,地位相当于中原各国的相国兼将军。为了进一步巩固秦国的变法成果,加强中央集权,商鞅于周显王十九年再次变法。商鞅第二次变法以前,县一级的行政机构在秦国某些地区就已存在。商鞅变法将这一行政机构推行于全国,使之成为秦国地方政权的基本组织形式。周显王十七年,大良造商鞅率兵围安邑,安邑降秦。

商鞅变法:成功巩固秦国变法成果

前356年,商鞅第一次主持秦国变法,并取得了成功。周显王十七年(前352),秦任命商鞅为大良造,地位相当于中原各国的相国兼将军。为了进一步巩固秦国的变法成果,加强中央集权,商鞅于周显王十九年(前350)再次变法。

对凤对龙纹绣绢面衾

六边形纹佻绦带

“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开阡陌封疆”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土地国有。早在春秋晚期,晋国六卿中的赵氏,就已经废除了井田制。商鞅变法吸收赵氏改革的经验,并加以发展,在秦国境内正式废除井田制,确认地主和自耕农的土地所有制,在法律上公开允许土地买卖,并扩大政府拥有土地的授田制度,便利地主经济的发展,增加地主政权的地税收入。

普遍推行县制。商鞅第二次变法以前,县一级的行政机构在秦国某些地区就已存在。商鞅变法将这一行政机构推行于全国,使之成为秦国地方政权的基本组织形式。最初设置的县有三十多个,其后,随着国土的扩张,又有所增加。每县设县令和县丞,县令是全县最高行政长官,县丞是县令的助手。此外还设县尉,掌管全县军事。县制的普遍推行,把地方政权和兵权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

统一度量衡制度。此前,各地度量衡不一,不便于人们的贸易往来,统一斗、桶、权、衡、丈、尺等度量衡后,地区间的商业往来十分便利,并对赋税制和俸禄制的统一产生了积极作用。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这一制度的推行,为秦国强大的军事力量提供了保障。秦国迅速强大起来,遂向魏索取河西之地。周显王十七年(前352),大良造商鞅率兵围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安邑降秦。次年,商鞅又率军攻魏之固阳,迫使固阳归秦。秦因此越过洛水,收复了前408年魏夺走的部分河西之地。

战国蚕桑业发展(www.xing528.com)

战国时,蚕桑业大有发展。桑树栽植不仅早就进入大量人工栽培时期,而且已从自然生态的乔木生长形态过渡到人为经济利用的各种栽培形式。从战国铜器的采桑图案看,既有美观而高产的乔木桑,又有经过剪定的高干桑和低干桑。养蚕技术也有显著进步。战国时的思想家荀况所著的《蚕赋》描述了蚕的形态和生活史,对蚕的生活习性有较深入的观察研究。譬如《蚕赋》把蚕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概括为“夏生而恶暑,喜湿而恶雨”。

迁都咸阳。咸阳南临渭河,北依高原,地处秦岭怀抱,既便于往来,又便于取南山之产物。咸阳城规模宏大,城内建筑有南门、北门、西门,由商鞅监修的咸阳宫在城内,是由众多的宫殿连接而成的宫殿群,豪华瑰丽。为了加强秦的封建统治,商鞅按照中原民族的风尚、习俗改革秦的社会风俗。这次变法同样获得了巨大成功,秦的国力在变法之后继续上升,为秦统一六国创造了条件。

尚书》成书

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尚书》编成于战国时期。《尚书》又称《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人改称《尚书》。“尚”的意义是上古,“书”的意义是书写在竹帛上的历史记载,“尚书”意即“上古的史书”。《尚书》所录,掘称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具中主要记载商、周两代统治者的一些讲话记录,少数篇目为春秋战国人根掘住古资料编写。关于《尚书》编订年代,以前有说为孔子所编,近代学者多以为《尚书》编订于战国时期。秦始皇焚书后,《尚书》多残缺。《尚书》内谷丰富,在中国史学、文学、政治学上占有重要地位。《尚书》中涉及的虞、夏及商代部分文献是掘传闻写成,不屋可靠。但多数为殷商、西周时期作品,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这些都是有意识地总结朝代兴衰的历史经验及具对现实的鉴戒作用,对后代史学影响深远。自汉以后,《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宫僚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有重要影响。

商鞅方升

量器,斗为长方形,直壁,后有长方形柄。方升外侧有铭文32字,记载秦孝公十八年(前344),齐国率领卿大夫来秦访问,是年冬,大良造鞅以十六寸五分之一寸为一升。从方升铭文记载可知此为商鞅统一秦国度量所规定的一升容积的标准量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