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本要素:如何优化课堂学习活动

基本要素:如何优化课堂学习活动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构成要素包括:师生一教学活动的共同体、任务一教学活动的对象、结构、教学活动的过程特征等。课堂学习由不同结构和不同形式的活动所构成,而不同的活动结构和不同的活动形式反映了课堂学习中不同的人与人的相互作用的方式。(二)课堂活动的主要矛盾从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要素出发,引出了三对相互作用的矛盾。

基本要素:如何优化课堂学习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构成要素包括:师生一教学活动的共同体、任务一教学活动的对象、结构、教学活动的过程特征等。同时,在这些要素中也就包含着推进课堂活动的三对主要矛盾。

(一)课堂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

一般认为,在现代的小学数学课堂活动中,包含着如下三个要素:

1.教学活动的共同体

构成课堂活动的要素中,人是第一位的要素,因为课堂活动就是人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过程。关于课堂活动中人际关系以及人际交互方式等,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在课堂活动中,人际(或称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是一种互动的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2.教学活动的对象(www.xing528.com)

教学活动的对象特征包括学习的内容特征、学习任务特征以及学习目标特征等。我们在第四章已经分析过,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任务以及学习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水平,当然也就影响着课堂活动的结构与过程。

3.教学活动的过程特征

教学活动的过程特征主要包括课堂活动中人与人的相互作用方式、活动的结构特征以及活动的组织形式等要素。课堂学习由不同结构和不同形式的活动所构成,而不同的活动结构和不同的活动形式反映了课堂学习中不同的人与人的相互作用的方式。这种不同结构和不同形式的活动取决于学习任务特征和学习者的特征,同时是直接服务于学习目标的

(二)课堂活动的主要矛盾

从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要素出发,引出了三对相互作用的矛盾。首先是由“教学活动的共同体”要素引出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矛盾,而课堂活动正是在这两者的制约、促进与依存的相互作用模式下得以不断进行的;其次是由“教学活动的对象”特征要素引出了学生认知的心理特点与数学学科特点之间的矛盾,即儿童思维的直观性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也正是这对矛盾,构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多样化的活动结构和活动形式;最后是由“教学活动的过程特征”要素引出了儿童数学与成人数学之间的矛盾,在这对矛盾的推动下,促进了教师不断去观察、研究儿童认识数学的特征,从而创设有利于儿童数学活动的活动结构与活动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