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卢灯:都安县高岭镇加庭村创业者的脱贫成功之路

卢灯:都安县高岭镇加庭村创业者的脱贫成功之路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卢灯是都安瑶族自治县高岭镇加庭村难一屯贫困户,全家4口人。2015年,在贫困户精准识别中,他家被纳入了贫困户。自主创业把贫脱,感恩带头共致富。如今,卢灯建厂是以服务贫困农民工为宗旨,以回报社会为目标。为了感谢政府的支持和乡亲的帮助,升源电子厂优先招聘贫困户。目前,该工厂能容纳70多名工人,现有40多名工人,其中贫困户有15人。现在,工厂年销售额达300万元至400万元,产品销往国外,工厂订单不断,质量得到业内好评。

卢灯:都安县高岭镇加庭村创业者的脱贫成功之路

卢灯是都安瑶族自治县高岭镇加庭村难一屯贫困户,全家4口人。2015年,他和爱人覃爱英告别深山老家,一起来到高岭镇政府所在地创办升源电子厂。

2018年10月底,在镇脱贫攻坚办工作人员引领下,笔者深入高岭镇升源电子厂采访了他。

在高岭镇升源电子厂内,笔者见到了卢灯本人,当时他正与爱人覃爱英一道在厂房里查看工人做原材料半成品并耐心指导工人们。听完笔者说明来意,热情直爽的卢灯笑着摆摆手,谦虚地说他也没有什么先进的经验可供大家借鉴,今天的小成就主要是得到党委、政府的关怀,得到父老乡亲的支持和参与。随着谈话的深入,他才坐下来把他家这几年来的变化一一向笔者娓娓道来。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1992年,卢灯风华正茂,怀着大干一番事业远大理想。根据山村教育的需要,他成为加庭小学的一名代课教师。栽桃育李,教坛耕耘10多年,“我付出,我收获,我幸福”是卢灯这10多年的坚定信念。然而,2000年,父亲的一场大病击碎了卢灯美好的梦想,为了给父亲治病,他倾尽所有,还欠下了8万多元的债。在当时,8万多元钱,对一个农民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为了偿还这笔巨额的债务,他别无选择,只有外出打工。2004年,他辞去了加庭小学教师的职务,含泪离开了朝夕相处的孩子们,登上了去广东的班车,进入了一家电子厂打工。在工厂打工期间,他吃苦耐劳,勤学肯干,学到了一些生产技术,也正是那时候的拼搏,为他今后的创业打下了基础。

在广东干了8年后,2012年,由于母亲重病,他毅然辞工返回家乡,回到母亲的身边。但随之而来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困扰着他,就是在家没有稳定收入,老人生病用钱多,儿女读书开销大,家庭一度陷入贫困之中。2015年,在贫困户精准识别中,他家被纳入了贫困户。“贫困户”本来就是一个谁也不想要的名词,背着这个名字,让他几个晚上无法入眠。(www.xing528.com)

奋发图强,战胜贫困。为了摘掉贫困帽子,改变生活状况,在2015年享受到了政府的惠农贷款后,他又从高岭镇农村信用社贷款5万元,用来创业。接着他在高岭镇租了200平方米的房子,购买了一些机器,用来做线材加工。工厂成立之初,他满怀豪情,倾心尽力,然而,由于经验缺乏和市场不好,工厂收益很差,甚至出现亏本,事与愿违。为扭亏为盈,他重整旗鼓,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自主创业中。同时,为创出更好的实效来,卢灯不但拜外面先进技术员为师,还在县、镇帮扶干部、指导员的引导下,积极参加各种技术培训班,把学到手的知识用到实际的发家致富当中,做到学以致用。功夫不负有心人,勤劳卖力、苦干实干的卢灯,第一年就给家里带来了创业收入的第一桶金。

但卢灯并没有就此罢休,2016年,他看中了市场的机遇和发展。为了更进一步创造效益,他向别人借款20万元,重新选址,建设了300多平方米的工厂和购置一批加工生产的机器。凭借之前他和爱人覃爱英在广东务工期间学习到的技术和积累的人脉,工厂逐渐步入正轨,效益开始好转,慢慢出现了生机,走向致富路。

自主创业把贫脱,感恩带头共致富。从贫困中渐渐看到了曙光,卢灯能在人生最失意的时候挺过来,是靠党委、政府的帮助,靠乡亲父老的帮助和鼓励。如今,卢灯建厂是以服务贫困农民工为宗旨,以回报社会为目标。为了感谢政府的支持和乡亲的帮助,升源电子厂优先招聘贫困户。目前,该工厂能容纳70多名工人,现有40多名工人,其中贫困户有15人。该工厂的员工,月工资在1500~3800元之间,年底有年终奖和年货,工作年份越久奖励越多。现在,工厂年销售额达300万元至400万元,产品销往国外,工厂订单不断,质量得到业内好评。最后,卢灯信心满满地表示:“要把这个车间做得更好,像广东那样,搞成空调车间和无尘车间。”

(作者 周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