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阿育王:停止战争,奉佛教为国教,广泛建塔弘扬佛教精神

阿育王:停止战争,奉佛教为国教,广泛建塔弘扬佛教精神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阿育王在幡然悔悟之后,决定开始停止战争,即便是发动战争也要将伤亡减到最低。同时他奉佛教为国教,将他的诏令和“正法”的精神刻在崖壁和石柱上,成为著名的阿育王摩崖法敕和石柱法敕。这些“正法”的内容体现了佛教的基本精神,也包含了阿育王本人的统治需要。阿育王还大量修缮庙宇,在各地造塔建寺,弘扬佛法,向佛教僧团捐赠了大量的财产和土地,据说总共兴建了84000 座奉祀佛骨的佛舍利塔。

阿育王:停止战争,奉佛教为国教,广泛建塔弘扬佛教精神

阿育王在幡然悔悟之后,决定开始停止战争,即便是发动战争也要将伤亡减到最低。 同时他奉佛教为国教,将他的诏令和“正法”的精神刻在崖壁和石柱上,成为著名的阿育王摩崖法敕和石柱法敕。 他倡导的正法,包括以下这些基本内容:对人要仁爱慈悲,包括孝敬父母,善待亲戚朋友和其他人,对动物也要尊重它们的生命,因为它们也是“众生平等”的一部分;要多做有助于公众的好事,如修桥造路、种树建亭等;要对其他宗教宽容,给予耆那教、婆罗门教、阿耆昆伽教应有的地位,禁止不同教派之间的互相攻击。 这些“正法”的内容体现了佛教的基本精神,也包含了阿育王本人的统治需要。

阿育王还大量修缮庙宇,在各地造塔建寺,弘扬佛法,向佛教僧团捐赠了大量的财产和土地,据说总共兴建了84000 座奉祀佛骨的佛舍利塔。 为了消弥不同佛教教派的争议,阿育王邀请著名高僧目犍连子帝须长老召集1000比丘,在华氏城举行大结集(此为佛教史上第三次大结集),驱除了外道,整理了经典,并编撰了《论事》。 阿育王开始向边陲地区和周边国家派遣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内的佛教使团以传播佛教,斯里兰卡、缅甸,甚至叙利亚、埃及等地都有他们辛勤的足迹。 这是佛教走出印度,迈向世界性宗教的开始。

佛教信条中的无欲无求和隐忍顺从显然是符合统治阶级的理念的,阿育王统治下的孔雀帝国,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阿育王本人在行政、军事、司法等方面都有绝对的权威。 全国分为若干行省,行省总督通常由王子担任,但行省内部仍有着许多保持自治或半独立的部落,孔雀帝国还不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

佛舍利塔(www.xing528.com)

公元前236年,阿育王带着人民给他的“护法名王”的尊号永远地离开了。 孔雀王朝也并没有国运昌盛,在阿育王之后仅仅存在了半个世纪便宣告结束了,印度又重新陷入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印度的历史一直分多合少,即使在统一时期也存在大量半独立的地方王公,但孔雀王朝作为第一个基本统一印度的政权,它的事业成为激励后世无数雄心勃勃的枭雄去奋斗的目标。

在阿育王的大力弘扬之下,佛教在印度也慢慢从一个信徒人数较多的民间组织发展为国内最大的宗教(近千年后才被婆罗门教取代)。 同时,阿育王还大力向邻国推广佛教,直接促成了佛教成为世界性宗教,除了南亚次大陆之外,东亚、东南亚、中亚都曾经是佛教的势力范围,特别是在人口众多的中国,自公元1 世纪佛教传入之后,便落地生根、蓬勃发展,至今仍是中国信徒最多的宗教。 在泰国、缅甸,佛教至今仍占有压倒性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