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电影“走出去”,先要把内容做好,把自己做好

中国电影“走出去”,先要把内容做好,把自己做好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观念上来讲,我们的目标是让电影作为一个文化产品“走出去”,这肯定是要做的。中国电影起步繁荣刚刚十来年的工夫,我们再认真好好做十年,可能我们的电影会有更多的“走出去”,别着急。

中国电影“走出去”,先要把内容做好,把自己做好

主持人:现在我们看到一些中国人特别喜欢国外的影片,尤其是国外的“大片”,您觉得中国电影如何才能“走出去”呢?

张会军:中国电影“走出去”,总体还有很长远的道路,但我觉得也很近,也会有异军突起的情况。比如说,纪录片走出去的情况比故事片要好。特别是描写世界遗产立项、保护,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京剧民俗餐饮,涉及中国历史人类学研究、名胜文化的很多纪录片,在世界上非常有影响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先不必着急,先把国内的市场做好。国内市场火了,国外的市场也就好办了。

同时,我们要研究一些影片在国内为什么这么火。我们一定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比如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还有电视剧《甄嬛传》《媳妇的美好时代》等,这些作品在国外有市场,或者是“走出去”的效果明显,那就说明影片的某些方面符合那些国家老百姓的胃口。正是由于我们的作品中宣扬了亲情、友情、家庭和社会的氛围,所以感动了他们。从观念上来讲,我们的目标是让电影作为一个文化产品“走出去”,这肯定是要做的。但是,我们更多是要研究,不是研究怎么走,而是研究拿什么东西往外走。

所以,电影还是内容为王。我们还是要把自己的东西做好。上述《舌尖上的中国》《甄嬛传》《媳妇的美好时代》,这些片子为什么能在国内外市场广受好评?我们要研究,究竟是什么打动了人家?什么东西适应了人家的市场?什么东西宣扬了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未来的电影作品中,我们就要突出和强调这些具有意义和影响力的东西。其实,外国人看我们的电影,就是要看最精华的、最好的,肯定不是要看糟粕。

我们将来的电影,很有可能是纪录片和动画片能够最先“走出去”,这些影片内容很容易沟通和交流,生活习惯上没有界限,没有限制,而且,视觉影像比较丰富,对外国人来说又带有东方神秘的色彩和中国独有的魅力。(www.xing528.com)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们也是在后来十几年中,很多东西才“走出去”。中国电影起步繁荣刚刚十来年的工夫,我们再认真好好做十年,可能我们的电影会有更多的“走出去”,别着急。

主持人:应该说中国电影还是特殊的文化产物,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传导和影响力都是巨大的,还是要把当下做好。

张会军:对,还是先把自己家的事做好,然后,才能再去影响别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