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超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并不符合现实

超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并不符合现实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些未来学家、产业人士、媒体设想人工智能将经历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三个发展阶段。在超人工智能阶段,机器将具有自主意识,从而威胁人的生存。但这种关于超人工智能的设想和应对并不符合当下的现实。另一方面,目前的人工智能并不具备通用智能,更不用说情感意志了。

超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并不符合现实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人工智能总是被披上“科幻的外衣”。一些未来学家、产业人士、媒体设想人工智能将经历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三个发展阶段。在超人工智能阶段,机器将具有自主意识,从而威胁人的生存。[1]霍金称:“如果现在我们不遗余力地发展人工智能,这可能导致人类的灭绝。”[2]科技狂人埃隆·马斯克也坚信这一点,他甚至为此提出了解决方案——人机融合,其逻辑是:与其人类将来被人工智能消灭,不如将人类和人工智能融为一体,不分你我。为此,埃隆·马斯克专门成立了神经科学公司(Neuralink),专门研究如何给大脑里植入芯片等脑机对接技术,为人机融合做准备。[3]至于媒体的报道,则不乏夸大或夺人眼球的因素,诸如将人工智能在围棋领域的胜出不当地扩大至各个领域、授予机器人国籍等[4]

但这种关于超人工智能的设想和应对并不符合当下的现实。一方面,目前的人工智能应用尚仅限于理性计算领域,在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志性事件——Alphago战胜李世石事件中,人工智能之所以胜出,是在于机器对于可能棋局和落子胜算概率的精准计算,而并非在主体性上优于人类。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人发明、利用机器打败了人,而不是机器本身打败了人。另一方面,目前的人工智能并不具备通用智能,更不用说情感意志了。如在“叠衣服”的测试中,机器人到现在还不能做到像人类一样从容不迫地把衣服从洗衣机里拿出来,分门别类,一件件叠好。[5]DeepMind联合创始人哈萨比斯(Demis Hassabis)在《经济学人》创新峰会上也谈及深度学习尚不足以解决通用人工智能问题:“大脑是一个综合系统,但大脑的不同部分负责不同的任务。海马体负责情景记忆,前额叶皮质负责控制,等等。你可以把目前的深度学习看作是相当于大脑中的感觉皮层中的一样东西:视觉皮质或听觉皮质。但是,真正的智能远不止于此。你必须把它重新组合成更高层次的思维和符号推理,这是80年代经典AI试图解决的问题。”[6](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