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国时期的中国民俗传统:服饰等级迅速弱化

民国时期的中国民俗传统:服饰等级迅速弱化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鸦片战争打开国门后,西方的文化传入中国,对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影响。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代表不同群体的服饰。西方思想文化对这时的服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服饰在这样的进程中逐步脱离了传统的服饰,服饰的区分等级的作用弱化,甚至逐步消失,逐步与世界接轨,与社会角色、职业角色等关联起来。

民国时期的中国民俗传统:服饰等级迅速弱化

鸦片战争打开国门后,西方的文化传入中国,对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影响。服饰在这一时期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不论从发式、首饰、首服,还是服装、鞋等都受到西方的影响,同时又带有传统的印记,这一时期,服饰与等级的关系弱化,服饰与个人的社会角色密切相关。

近代的服饰是一个精彩纷呈、各显神通的大熔炉,既有传统的长袍马褂,又有西式的服装,也有综合的、改良过的新式服装。各类服装之间的等级不像之前那么严格,而是个人角色的象征。比如,看发式便可知其知识文化背景,女子短发则是先进的知识女性,仍梳着传统发髻的,则是个保守的传统女人。

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代表不同群体的服饰。清朝时的旗袍是肥大宽松的,这样的设计对女子的行动非常不便,近代旗袍进行了改良,改成了紧身窄袖,并在大腿处开叉,尽显身段的婀娜,这也与当时开放的西方文化的影响有关。穿旗袍的大多是时髦的城市女性,她们紧跟时尚潮流,既有知识分子,又有烟花之地的歌女。穿洋装、洋裙,梳着西式的垂卷发辫的,大多是富贵人家,且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小姐。穿传统的女子服饰的,往往来自农村,或是富人家的佣人。(www.xing528.com)

穿西装的男女,大多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如银行的职员、政府的官员、大学的教授等,抑或富家子弟。穿长袍的,可能是教师、思想较为保守的读书人、生意人等。这时,还出现了学生装,男女不一,女学生装也是从传统的女性服装上改良过来的,颜色一般是上蓝下黑,上衣是宽松的斜襟短衣,下衣是黑色的过膝裙,穿着一双白色长袜,脚着黑色小皮鞋。学生的发式是两条垂于肩前的辫发,状如麻花,因此叫麻花辫。男学生装,上衣是一件带一排纽扣的短衣,下面是长裤,与西服类似,头戴一顶扁而平的圆形帽子。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依照西服改良的中山装,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还暗含了中国共和与宪法精神,因此曾被提议为国家礼服,中山装曾流行一时,尤其被一些先进的青年男子所推崇。

西方思想文化对这时的服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服饰在这样的进程中逐步脱离了传统的服饰,服饰的区分等级的作用弱化,甚至逐步消失,逐步与世界接轨,与社会角色、职业角色等关联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