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泸定桥:传奇中的奥秘,红军力攻120km!

泸定桥:传奇中的奥秘,红军力攻120km!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的红四团在杨成武的率领下,冒雨急行军120km,到达了位于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头,随即向守敌发起了强攻。泸定桥坐落在四川西部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们常称之为大渡河铁索桥,是甘孜州的门户,康藏交通的咽喉。在泸定桥西桥头堡的地下,堡基面以下是落井,埋有生铁铸造的地龙桩和卧龙桩,并以铁链锚固。

泸定桥:传奇中的奥秘,红军力攻120km!

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的红四团在杨成武的率领下,冒雨急行军120km,到达了位于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头,随即向守敌发起了强攻。红军战士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冒着枪林弹雨,在没有木板的铁索上,边射击边匍匐前进,最终以牺牲3名突击队员的极小代价占领了泸定桥,为红军主力顺利通过大渡河创造了条件。从此红军开辟了北上的道路,取得了陕北会师的伟大胜利,而泸定桥也作为红军长征史乃至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载入历史史册

这不是传奇,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毛泽东主席当时就说:“红军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与日月同辉,当赋诗以歌之。”后来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诗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橫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而今,硝烟早已散尽,历史也已成定局,70多年过去了,泸定桥(见图12-1)仍橫跨大渡河上,它见证了红军的英勇无畏。泸定桥不仅以其历史悠久、川藏通衢著称于世,更以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业绩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泸定桥坐落在四川西部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们常称之为大渡河铁索桥,是甘孜州的门户,康藏交通的咽喉。桥西是笔直的海子山,桥东是高达3000多米的二郎山,全长103.7m,宽3m,由13条碗口粗的铁链连环组成,每条铁链都有八百多个环扣。据《卫藏通志》载:“泸定桥”为康熙皇帝命名,该桥始建于康熙四十四年,建成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三个大字,并立御碑于桥头(见图12-2)。

978-7-111-45437-3-Chapter12-1.jpg

图12-1 泸定桥

978-7-111-45437-3-Chapter12-2.jpg

图12-2 御碑

泸定桥是我国古代桥梁设计史上一座著名的铁链桥,桥板(见图12-3)可设可收,遇战事时,可将桥板收起,中断两岸交通。泸定桥是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大渡河自北向南奔流,水深流急,浪大,两岸山高,险峰兀立,谷壁陡峭,地处险要,难于架桥。

978-7-111-45437-3-Chapter12-3.jpg

图12-3 泸定桥桥板(www.xing528.com)

泸定铁索桥由桥身、桥台和桥亭三部分组成:①桥身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其中底链9根,扶手4根,底链上铺满木板,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这样13根铁链就构成了一个整体;②桥台为固定地龙桩和卧龙桩的基础;③桥亭属清式古建筑。河对面,山坡上有一座古建筑,那是历史悠久的观音阁,也就说是一座寺庙,但在红军飞夺泸定桥时,它却是红军的“飞夺泸定桥点指挥部”和炮台、机枪阵地,正是在它的掩护下,红军的勇士们从13根铁索上奋勇爬过,粉碎了蒋介石“让朱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幻想。

在泸定桥西桥头堡的地下,堡基面以下是落井,埋有生铁铸造的地龙桩和卧龙桩,并以铁链锚固。可以看见一根铁柱,就是地龙柱,它的重量达9000kg,大约也只有它才能撑起这座桥了。桥的东西两端分别铸有铁牛(见图12-4)、铁蜈蚣,表达了人们镇服“水妖”、铁桥永固的美好愿望。

泸定桥承载着传奇一样的故事。13根百米长的铁索贯穿东西,铺在上面的一条条3m长、10cm宽的橫桥板极富韵律感,连接橫桥板的主道板又让人感到安全踏实。无论是走在桥上还是从岸边纵览整座桥的全貌,都会令人赏心悦目。走在桥上,人体随着铁索桥的下坠弧度而上下起伏,能体会到人与桥之间的和谐与舒适。从远处望去,桥头两端东低西高,铁桥呈现飞舞之姿,加上条石砌成的桥台、飞檐翘角的桥亭、随风叮当作响的铜铃,使这座桥不但有实用价值,更给人一种气派宏大的美感。当人们走在桥上,低头俯视那波涛汹涌的大渡河水,至今我们也难以想象,300年前,人们是如何在这样一个没有公路、不产生铁的地方,且大浪滔天的河上建成这样一道桥梁的。

978-7-111-45437-3-Chapter12-4.jpg

图12-4 铁牛

泸定桥西有座噶达庙。当地人修建此庙,为的是纪念一位修桥的英雄。相传修桥的时候,铁链无法牵到对岸,用了许多方法都失败了。有一天,来了一位自称噶达的藏族大力士,两腋各夹1根铁链乘船渡过西岸,当他运完13根铁链后,因过于劳累不幸死去。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据《小方壶斋与地丛钞》载:“曾于东岸先系铁索,以小舟载铁链过重,未及对岸辄覆,久之不成。”

事实上,为了修建这座来之不易的桥,动员了上上下下一切可用的力量。它凝聚了各族人民的智慧结晶。

传说一个和尚想出了方法,用巨绳先系两岸,每条绳都用数十只短竹筒贯穿起来,再用铁索穿入筒中,缚绳数十丈,在对岸牵曳竹筒,竹筒到达,铁索亦至,如此反复13次,这便是索渡的原理。运用这个方法,泸定桥这一用铁链连环而成的桥最后便橫贯于大渡河滚滚浪涛之上了。

就在中国工农红军飞夺泸定桥73年后,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强烈地震。当时地动山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咫尺相邻的泸定县城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虽然剧烈晃动,铁链叮当作响,但却未受到丝毫破坏,仍保存完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