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DNA指纹技术-单体锁定,应用于刑事侦查

DNA指纹技术-单体锁定,应用于刑事侦查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DNA指纹技术,本质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DNA指纹可以用来准确锁定某一单一个体。1995年,英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罪犯DNA数据库。DNA指纹检测流程烦琐,难以标准化,已经很少使用。图7-3DNA指纹图谱图谱由多个条带组成,个体间的差异表现为条带的数量和位置的不同。图谱多态性极高,除非同卵双生,没有两个人的谱带是一致的,所以又被称为DNA指纹。

DNA指纹技术-单体锁定,应用于刑事侦查

DNA分析,分析DNA遗传标记在群体中的分布与传递规律,确定分析样品的一致性与遗传关系,为侦察破案和司法审判提供证据,涉及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群体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计算机学等多门学科。

1984年,英国莱斯特大学遗传学家Alec Jeffreys在研究肌红素的时候发现,有一小段DNA不断重复,而且不仅存在于肌红素基因里,也四散在整个基因组中。尽管每次重复的片段多少都有些不同,但是它们全部含有一小段由15个左右核苷酸构成的完全相同的序列。

DNA指纹技术,本质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PLP)。DNA指纹可以用来准确锁定某一单一个体。据美国联邦调查局统计,约有三分之一的犯罪嫌疑人通过DNA检测后被免除了嫌疑人的身份,而且这些嫌疑人在利用DNA检测之前通过血型分析等方法均不足以排除其嫌疑人身份。DNA遗传标记的鉴别能力极高,99%以上的亲子鉴定可以得到肯定或否定的确切结果,是血型、酶型或血清型不可比拟的。

1985年,Alec Jeffreys研制出多基因座RFLP探针。

1986年,Cellmark公司和Lifecode公司在美国推广DNA检测;中国开始法医DNA的分析研究(李伯龄等)。

1988年,FBI开始把单基因座RFLP探针应用于办案之中。

1990年,群体统计学用于RFLP方法被质疑。

1995年,英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罪犯DNA数据库。(www.xing528.com)

2000年,FBI和其他实验室停止使用RFLP办案,转向简易高效复合STR系统进行身份鉴定和个体识别。DNA指纹检测流程烦琐,难以标准化,已经很少使用。

2005年,中国也开始建立罪犯数据库体系。

DNA长度多态性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移码突变,是一种基因编辑的现象。借助DNA手段进行个体识别,最早采用的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本质上是以DNA分子杂交为核心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1985年,英国科学家Jeffreys首次采用多基因座探针解决了1起移民案。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对DNA的特异性切割和探针与靶DNA片段的特异性杂交,通过电泳和显影,绘制出家系DNA片段的图谱(见图7-3)。

图7-3 DNA指纹图谱

图谱由多个条带组成,个体间的差异表现为条带的数量和位置的不同。图谱多态性极高,除非同卵双生,没有两个人的谱带是一致的,所以又被称为DNA指纹。常染色体长度多态性解析的时候才出现“条形码”,用于个体识别。因为长度不同,分子量不同,在电泳槽中的移动速率不一样。对于单纯的Y-DNA电泳,得到的是一个家系的“条形码”。

在亲子鉴定时,亲生子的所有谱带在父亲和母亲的谱带中均应找到位置相同的带,如果孩子出现父母均没有的陌生带,则可排除亲子关系。DNA指纹灵敏度低,对DNA的数量和质量要求高,陈旧和降解的检材很多不能得到结果,操作复杂,检验的时间周期长,无法实现标准化。1993年以后,以STR为核心的第二代DNA分析技术,因商业试剂盒的问世而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STR遗传标志的数量多、识别能力强、检验速度快,可以做到标准化和质量控制,使得不同实验室间的结果具有可比性,也满足了建立DNA数据库的要求。Y-STR具备STR的优点,灵敏度高、速度快、准确,可以做到标准化和质量控制,能够满足建立Y-STR数据库的要求,成为物证检验的主流。长度多态性分析的方法于是被淘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