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腾冲西山坝南诏城址的考古成果揭示 | 云南考古学通论

腾冲西山坝南诏城址的考古成果揭示 | 云南考古学通论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0年,陕西省龙腾勘探有限公司应腾冲县人民政府的邀请对西山坝南诏古城遗址再次进行了勘探工作。南诏赞普钟十一年,南诏王阁罗凤“西开寻传”,征服澜沧江以西至伊洛瓦底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择胜置城”,当时腾冲一带为永昌节度所辖,西山坝城址应为当时所建。

腾冲西山坝南诏城址的考古成果揭示 | 云南考古学通论

西山坝城址位于腾冲市西北约3千米处的西山坝山麓缓坡地带,西靠金塔坡、九龙吐水,北近大杞沟(又名三岔沟),东面平坦的腾冲坝子,南邻县城至固东乡公路,地势西高东低,整个遗址的分布范围为1.6平方千米[59]

1990年,腾冲县文管所工作人员在考古调查时发现多处建筑遗迹,采集到有字瓦、陶器、纹饰瓦当等遗物,通过与历史文献的对比研究,初步认为该城址应为南诏、大理国、元代的腾冲城。

1994年开始,省、地、县联合考古队对城址进行了多次的考古调查及勘探,逐步揭示了古城的基本面貌和内涵。古城分为内城、外城,外城坐西向东,呈长方形,东西距离大于南北距离,占地约30万平方米,城墙露出的地面部分大多已不复存在,仅在东墙及东南城角可看到极少遗迹。内城位于外城正面偏西的位置上,呈正方形,边长200多米,面积4万多平方米,城墙保存状况比外城好,城墙基部厚14米多,以土夯筑而成,西城墙保存较好,残高2~3米,东南两面城墙亦有遗迹可寻,从地面就可以看出城池的轮廓。内城道路呈方格网状,路基均用当地盛产的黑色火山碎石铺筑,纵横交错,布局合理。目前尚存东西纵向道路7条,大都宽9~11米,其中城中心干道最宽,宽度达11~16米,并且从内城东墙下一直延伸至外城之外。南北横向的道路尚可辨认出4条,最宽的约8米。

城内建筑遗存内发现散布的大量建筑构件,如釉砖、青砖、有字瓦、扁圆形石柱基及印有莲瓣纹、兽面纹、牡丹花纹或八角形法轮纹的瓦当、滴水等。砖、瓦的形制及瓦当、滴水上的纹饰图案均为较明显的中原唐宋风格。

建筑采用中轴线多进和两侧对称的布局,建筑物由前至后依次升高,主要建筑物建于高台基之上,明显表现出是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60]。(www.xing528.com)

2010年,陕西省龙腾勘探有限公司应腾冲县人民政府的邀请对西山坝南诏古城遗址再次进行了勘探工作。

通过此次勘探发现,西山坝南诏古城由内、外两重城垣组成,整体平面呈“|□|”形。城址均为长方形,城墙走向较直,形制规整,大部分保存较好,且大、小两城墙址共用,小城墙址宽约7米,大城墙址宽7~8米。小城南北长约227.9米、东西宽约210米,面积47859平方米;大城东西长约636.8米,南北宽约583.8米,面积371763.84平方米[61]。此次勘探的数据与以前资料所记载的数据有较大的差异。

通过对遗址的调查勘探工作,对出土物的研究及对应史籍记载,该城址应为南诏、大理国、元代的“腾充城”,唐代地理学家贾耽在《入四夷路程》中记有此城名。南诏赞普钟十一年(公元762年),南诏王阁罗凤“西开寻传”,征服澜沧江以西至伊洛瓦底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择胜置城”,当时腾冲一带为永昌节度所辖,西山坝城址应为当时所建。该城历经三朝600余年,直至明代另择地置城,才被废弃[6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