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考古学通论:南诏、大理国的文字瓦有两种类型

云南考古学通论:南诏、大理国的文字瓦有两种类型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多年的考古调查资料来看,南诏、大理国有字瓦上的文字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模印在筒瓦和板瓦上的文字(记号);另一种是用朱砂书写在板瓦上的买地券铭文。这些有字瓦的发现,对研究此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二是吉祥语瓦文。根据用途,官家出面定烧、购买瓦片的瓦文,或功德主捐资建造寺庙的瓦文。

云南考古学通论:南诏、大理国的文字瓦有两种类型

从多年的考古调查资料来看,南诏、大理国有字瓦上的文字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模印在筒瓦和板瓦上的文字(记号);另一种是用朱砂书写在板瓦上的买地券铭文。经过半个多世纪以来文物考古工作者的野外调查,目前已先后在大理、巍山、弥渡、洱源、丽江腾冲楚雄姚安昆明等县市的南诏和大理国古城遗址、寺庙遗址、砖瓦窑遗址、古墓葬中发现一大批数量可观、内容丰富的南诏和大理国时期有字瓦。这些有字瓦的发现,对研究此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目前发现有字瓦的地点主要有巄山城遗址、蒙舍城遗址、太和城遗址、阳苴咩城遗址、龙口城遗址、三阳城遗址、龙尾城遗址、舍利水城遗址、白崖城遗址、格子城遗址、西山坝南诏城遗址、弄栋城遗址、巄图山寺庙遗址、苍山雪人峰寺庙遗址、崇圣寺遗址、归源寺遗址、挖钟村遗址、五华楼遗址、白王冢遗址、哀牢山瓦窑遗址、天井山瓦窑遗址、金殿窝遗址、来凤山火葬墓群遗址、诸葛寺遗址、双圈河建筑遗址等[142](见图Ⅷ—54、55)。

图Ⅷ—54 大理市出土的有字瓦残片

图Ⅷ—55 弥渡出土的有字瓦残片

从上述地点所出的众多的有字瓦,根据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七类[143]

一是纪年瓦文。如“九年”“四年些买”“井七年丘铎”“十二年买铎”“十二年骠些”“官十四年中成首”“十年官左□”“十五年寺田恕造官”“九年仲莫”“维广运二年岁次己未十一月戊寅朔二十九日□”“维嘉会四年正月二日”“十一左些莫”等。其中瓦文“十一左些莫”,当省略一“年”字,全文应为“十一年左些莫”。这种将“年”字省略的纪年法,在中原唐代城址出土的瓦文中是经常见到的。如唐长安大明宫遗址采集的瓦片上的“安门开二十八官瓦”戳印,即把开元二十八年省作“开二十八”。

二是吉祥语瓦文。如“长乐”“官瓦长乐”“官常住”等。

三是编号瓦文。如“一”“二”“七”等。(www.xing528.com)

四是工匠姓名瓦文。如“恕造”“恕正”“田铎”“田莫”“君义”“全成”“君保”“苜君”“成仲”“官首眉”“官奴青”“仲莫”“些莫”“李顺”“左合铎”等。上面列举的部分工匠姓名瓦文,可能有一部分是乳名,有名无姓。这种有名而无姓氏的现象,在现在的白族村寨还可以见到。

五是标明用途瓦文。根据用途,官家出面定烧、购买瓦片的瓦文,或功德主捐资建造寺庙的瓦文。如“官”“官瓦”“官买”“官·眉子”“官住田买仲”“官瓦白理李六”“官买奴□”“官住”“官瓦买子矣”“官瓦田买”等。南诏异牟寻时,设官三九爽,其中有主持工匠营造的厥爽,带有“官瓦”文字的这些瓦片,可能就是由主持工匠营造的厥爽一类的官员出面定烧的。此外,还有功德主捐资建造寺庙的瓦文,如“田恕造寺”“官十五年谷莫造寺”“十五年造寺君□”“十五年寺田恕造官”“十五年造寺中莫”“十五年造寺僧奴”等。

六是白文瓦文。白文瓦文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借汉字记白语的瓦文和借汉字偏旁自创白文的瓦文。借汉字记白语的瓦文,如“买诺”“官诺”“买子”“官买子”“成买子”“系买子”“呆买子”“官傍买子”“官呆买子”“眷买子”“井奴买子”“官诺田买”“田晟完”等。另一类借汉字偏旁自创白文,如“页”“耳”“万恕造”“官”“顺”“”“目”“董坚”“井口”“年”“四官买”“史官瓦”“罗等。

七是标有特殊符号的瓦文。主要为工匠在瓦上模印的符号,具体表意不明。如[144]

从上述介绍各城址、寺庙遗址、烧瓦窑遗址和火葬墓出土的瓦文来看,以巄图山城遗址出土的有字瓦年代最早,为六诏并存时期,之后一直延续到大理国晚期。就部分出土带有纪年款的瓦文,张增琪、黄德荣诸先生也作过相关考证,多为大理国时期[145],但由于瓦文中有明确纪年仅为少数,而多数则无纪年,一时难以区别哪些是南诏时期的,哪些是大理国时期的。就目前发现的瓦文来看,多数瓦文只能笼统地称为“南诏大理国瓦文”[146]

从考古发掘情况来看,云南早在汉代就已掌握烧制砖瓦的技术,并在墓砖、城砖上模印铭文。从铭文来看,以汉字、梵文为主,同时也存在一定数量的白文,但是白文主要见于有字瓦。从《南诏德化碑》《大理国三十七部会盟碑》以及《南诏图传》《张胜温画卷》等流传下来的碑刻和绘画来看,汉字应为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官方文字。

从史籍来看,南诏以来深受汉文化熏陶。《南诏德化碑》说,南诏阁罗凤“不读非圣之书,尝学字人之术”。《异牟寻与韦皋书》中说:“人知礼乐,本唐风化。”《资治通鉴》中也说:“其生业、风俗大略与中国同。”从现在发现的南诏、大理国的建筑遗址及其中出土的瓦当、滴水、方砖、有字砖瓦以及柱础等建筑构件来看,其建筑布局、结构及装饰均与中原地区相差无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