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秘白族传统节日与古乐文化

探秘白族传统节日与古乐文化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寺登村的主体民族为白族,历史上亦称“昆明(弥)族”“民家(族)”“白人”,为境内世居民族。太子会是本地佛教阿吒力教派的节日,“太子”指释迦太子,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隆重的太子会。石宝山歌会节是白族地区盛大的民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初一在石宝山举行,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兴教寺里演奏的洞经古乐洞经古乐被称为“音乐的活化石”。

探秘白族传统节日与古乐文化

寺登村的主体民族为白族历史上亦称“昆明(弥)族”“民家(族)”“白人”,为境内世居民族。从唐景龙元年(707年)开始,南诏建立政权到大理国结束的400余年,原先世居在此地的“白蛮”在剑川占绝对优势,成为境内唯一能够融合其他民族的主体民族。经过元朝的宽松民族政策和明朝的“云南内地化”政策,白族与依次移入的大批蒙古族汉族融合,成为如今世居剑川的白族。

此地的文化在悠久的历史中融合了汉族、藏族儒家佛教、马帮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这些文化元素丰富多元,分为和谐共存的宗教文化:阿吒力、本主信仰、原始崇拜;不同源流的民族和宗教节日:太子会、火把节、石宝山歌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洞经古乐、木雕石雕、霸王鞭;独具本地白族特色的民俗:婚俗、葬俗、饮食

本主崇拜是云南大理白族独有的宗教信仰,“本主”即本境福主,一个村社护佑和主宰的神。本主掌管着本村寨居民的生死祸福,保佑人们平安吉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村民祈福禳灾、婚丧嫁娶、生儿育女都要去本主庙祭祀。本主有不同类型,有祖先、英雄等,寺登村所敬奉的本主为托塔天王李靖,传说其保佑村子风调雨顺、庄稼丰收,遂奉其为本主。

阿吒力教是白族佛教密宗的习惯称呼,阿吒力意为“轨范师”“导师”“正行”,也就是具备灌顶传密法则的密宗法师。从印度来的佛宗密宗传入本地后,融合了已广泛传播的原始巫术朵兮博、道教儒家文化以及后来的禅宗,显得“非释非道”,在明清时期曾多次被当作“土教”取缔,从朝廷流入民间,现在依然有“妈妈会”“莲池会”等坛会组织在活动。

太子会是本地佛教阿吒力教派的节日,“太子”指释迦太子,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隆重的太子会。相传在二月初八这一天,释迦太子出游四门,看尽人间苦痛和生老病死,不再贪恋世间繁华,愿解救众生轮回之苦而选择出家,修成正果成为释迦牟尼佛。在白族人心中,释迦太子自我牺牲,解救众生,因此以太子会纪念太子拯救众生脱离轮回,也为祈求丰收太平。太子会持续三天,二月初六人们将太子和佛母从本主庙请出来,供于佛坛,为其沐浴更衣,做各种法事仪轨;二月初八将太子请到轿子上,由本村当年结婚的青年男子牵马巡游四门,路过的各家各户燃放鞭炮,并将米和铜钱撒向太子,妈妈会、洞经会的善男信女们跟随后面敲木鱼、念诵佛经,一路上遇到的人们纷纷下跪,向佛祖祈愿。巡游结束后,人们聚在四方街,开始丰富的文艺表演,包括滇剧、洞经古乐、白族舞蹈

寺登村白族也有丰富的节庆,节祭有立春、清明、立夏冬至;年祭有春节,在这个最隆重的喜庆节日,有烧头香、开大门、抢头水、素祭、出行、打牙祭、上坟祭祖、拜年、请春客、送天神、闹元宵等活动;还有端午节,白语称“五旺五(ngvx nga ngvx)”,古时是采药节日,今日药农依旧要到老君山采药,家家大门悬菖蒲、插艾枝、饮雄黄酒,儿童戴有香蒿的饰物,以驱瘟辟邪,做各样特色糕点;也有中元节,白语称“七旺则四”,七月初一接祖,每一家做好饭菜,点一对香,到达门外将祖宗灵魂接至祖先牌位处,磕头,敬香、茶、酒和饭菜,从初二到十三,吃饭时要添一碗饭菜祭奠给祖先,供装有冥钱的封包,七月十五吃过晚饭就开始送祖,带上冥钱和衣服烧后的余灰,到附近河边点“荐魂灯”送走祖先灵魂;在中秋节,白族主要是祭祀月亮代表的天母,在明清后才吸收汉地嫦娥奔月的传说,在八月十五,每家在庭院中吃各种点心赏月,十六对天母素祭;在除夕,白族家庭要除尘、送灶神、接祖灵、祭天地、祭祖宗、辞年守岁。

火把节,又称“星回节”“六月疯”“做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六诏时期邓赕诏首领夫人柏洁爱国忠君、英勇抗敌的事迹,其夫被蒙舍诏首领皮逻阁烧死在松明楼。在六月二十五这一天,大伙儿挑选一株三四丈高的松树做杆,外面扎多层松柴,火把顶端要扎大升斗,上书“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等大字。一到太阳落山,人们便从最上层点燃火把,全村人簇拥在火把之下燃起自己的小火把,泼撒松脂打火把仗。人们还围着火把打歌跳舞,包括跳霸王鞭舞、吹奏唢呐、弹唱白曲。白族姑娘们还用凤仙花染红指甲,以示对“柏洁夫人”的纪念和对爱情的忠贞。(www.xing528.com)

从火把节火桩观察的四方街

本地区的自然崇拜也得到一定的保留。白族先民认为万物有灵,存在着诸多神力。分为自然崇拜,包括天、地、日、月、山、水、火、树、石、龙,沙溪镇几乎村村都有土地庙,里面有一右一左山神和土地两神像,神像有石刻和木刻,山神持剑、土地持杖,庙里面有蜡烛、香和供品;祖先崇拜,大多数居民家里堂屋楼上有祖先牌位。

木雕是白族居民独领风骚的工艺,而剑川木雕更是名扬四方。木雕作为传统的建筑饰物,从格扇门、窗、梁、柱到栏杆、木梯、门楣,处处都可以见到精湛入微的木雕工艺。而图案和主题则包括各种蕴含吉祥美好寓意的元素,如龙、凤、虎、喜鹊、竹、梅等。现在的木雕工艺传承仍然是世代传承或师徒制。木雕工艺扩展到家具、坐卧用具、屏风,还发展出令人叹为观止的根雕,形态各异,风格多样,极具审美价值。

石宝山歌会节是白族地区盛大的民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初一在石宝山举行,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歌会节是为纪念在石宝山上载歌载舞三天、用歌舞声吓跑恶龙的十子十妹。农历七月的最后三天,附近的白族青年来到石宝山,身着节日盛装,弹奏龙头三弦,唱白曲,以即兴说唱的方式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以及对爱人的钦慕。石宝山歌会中表演的白曲、阿吒力佛腔、洞经音乐共同展现了白族独特而多元的音乐文化。

在兴教寺里演奏的洞经古乐

洞经古乐被称为“音乐的活化石”。云南洞经古乐的发源地是大理,从南诏时期到明朝时期,该地区的洞经音乐吸收了中原吐蕃、天竺、骠国等地的音乐形式和内容,包括道教音乐、儒教音乐、唐宋音乐、南诏大理国宫廷音乐、龟兹乐、佛教音乐、南北曲、江南丝竹等10多种音乐成分。沙溪的洞经古乐则以宗教音乐、宫廷音乐为主,融合白族吹吹腔和民间小调形成。古乐曲调优美,情趣宜人,雅俗共赏。沙溪钟山古乐队已成立20多年,收集、整理古乐曲牌60余首,出版了《沙溪古乐集萃》,现在经常进行商业展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