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科幻IP示范项目:创新与未来

中国科幻IP示范项目:创新与未来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合中国的科技创新战略和科技成就,基于现有科幻产业基础和创作资源,聚焦太空科技、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重点领域,培育和打造中国科幻IP的示范性项目。中国的“硬科幻”不足、“软科幻”居多的问题比较突出,亟须从内容创意开发、题材类型创新、科技研发应用的融合中寻找突破,聚焦太空探索、人工智能、基因生化、生命科学等领域,增强科幻的科学性,提升“硬科幻”的数量和品质,打造中国科幻IP的示范项目。

中国科幻IP示范项目:创新与未来

结合中国的科技创新战略和科技成就,基于现有科幻产业基础和创作资源,聚焦太空科技、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重点领域,培育和打造中国科幻IP的示范性项目。

根据近3年国内科幻小说出版(共计1500多本国产科幻小说和500本国外引进的科幻小说)的题材类型分析,发现国产科幻小说最集中的类型是:太空探索(20%)、基因生化(10%)和外星生命(10%);国外引进科幻小说最集中的类型是:太空探索(20%)、外星生命(12%)和机器人/人工智能(10%)。

表13-1 国内外科幻小说出版类型及占比

根据近5年国产科幻电影(含上映的院线电影和播出的网络电影)和国外IMDb高评分(7分以上)的200部科幻电影的样本分析发现,国内科幻电影最集中的类型是:外星生命(20%)、人工智能(18%)、时空穿越(16%),国外引进科幻电影最集中的类型是:太空探索(15%)、外星生命(14%)、超级英雄和人工智能(13%)。(www.xing528.com)

表13-2 国内外科幻电影类型及占比

对比来看,在科幻小说方面,国内外科幻集中的类型比较相近,都以太空探索和外星生命类型为主,展现了人们对于宇宙空间和生命的强烈好奇和终极想象,而人工智能科幻类型是国外领先于国内。在科幻电影方面,国内外科幻集中的类型差异较大,除了都关注外星生命和人工智能类型外,国内科幻较多时空穿越和奇异怪兽类型,偏“软科幻”或“魔幻”;而国外科幻较多太空探索和超级英雄类型,太空探索类如《火星救援》《星际迷航》等都属于“硬科幻”,并且都是高票房赢家,超级英雄类虽有“奇幻”争议,但仍凭借强科技感和工业感席卷全球。

中国的“硬科幻”不足、“软科幻”居多的问题比较突出,亟须从内容创意开发、题材类型创新、科技研发应用的融合中寻找突破,聚焦太空探索、人工智能、基因生化、生命科学等领域,增强科幻的科学性,提升“硬科幻”的数量和品质,打造中国科幻IP的示范项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