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粤海香船:广东人文风貌与传统信俗

粤海香船:广东人文风貌与传统信俗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XiangChuan off the coast of Guangdong送香船为民间传统信俗之一,属于送瘟神的一种仪式,广东各地均有此俗只是各地表现大同小异。数百年来,澄海东里西洋村正月二十日过社日都坚持“送香船”,祈求合乡平安。社日当晚,村中的壮汉抬起香船,扛起香炉跑出几公里外的河旁。老辈讲解红头船 The elders explain the red boat男女老少游香船 Men、women、elders and children touring the XiangChuan博铺街道历史上农历三月初一至初三“北帝”神诞期间舞六将,当地民众斋戒三天,俗称“三月三”年例。

粤海香船:广东人文风貌与传统信俗

XiangChuan off the coast of Guangdong

送香船为民间传统信俗之一,属于送瘟神的一种仪式,广东各地均有此俗只是各地表现大同小异。全国也然,“纸船明烛照天烧”,指的就是此事。数百年来,澄海东里西洋村正月二十日过社日都坚持“送香船”,祈求合乡平安

纸船者即香船也。潮汕有此俗,但有些地方称为乡船,其实不确,实乃香船也。为让后人了解先民奋斗史,承传自强不息的精神,每年春节前后,西洋村里懂行的老辈就会群聚起来用纸糊出一艘红头船“香船”,社日当天摆放展示香船。

游送香船过社日(汕头澄海)
Travel and send away the Xiang Chuan to celebrate Social Day(Chenghai, Shantou)

一众乡亲来热捧(汕头澄海)
A bunch of folks of the village came to be a member of a claque(Chenghai, Shantou)

“红头船”前讲村史,过社日别有意思。村里的老人每年义务向乡亲们起劲讲述村史和红头船精神,此举赢得内外乡亲的热捧,不但本村群众都争着观赏红头船,就连外出的乡亲也会携家带口回村听村史。

社日当晚,村中的壮汉抬起香船,扛起香炉跑出几公里外的河旁。村众保护神像在穿上节日盛装的男女老少簇拥下在村里游行,最后来到韩江边点火焚烧香船,希望能为人民辟邪驱灾。

老辈讲解红头船(汕头澄海)
The elders explain the red boat(Chenghai, Shantou)

男女老少游香船(汕头澄海)
Men、women、elders and children touring the XiangChuan(Chenghai, Shantou)

博铺街道历史上农历三月初一至初三“北帝”神诞期间舞六将,当地民众斋戒三天,俗称“三月三”年例。初一早晨先由道公在北帝庙主持祭坛仪式;启支、发书遣将、接圣。祭坛上摆设各式各样糕点水果,点香燃烛。此时,到处锣鼓喧天、龙腾狮舞,乡民用神轿抬着北帝菩萨,在浩荡的仪仗队和头戴面具的六位神将与土地公的簇拥下,到个土地公管辖境界游神。

北帝菩萨每到一处祭祀台,村民集结设斋摆盅朝拜,演舞六将,直到初三下午,转入“押舟”,举行祭祀仪式后即把纸船送往河边烧毁,以示送鬼驱邪,保佑国泰民安。再回庙前升座送圣,祭祀至此全部结束(种种原因所致目前并不会每年舞六将)。

六将神傩送香船(湛江吴川)
Liu Jiang of Nuo gods send away the XiangChuan(Wuchuan, Zhanjiang)

“押舟”烧船驱灾害(湛江吴川)
"Detaining the boat" and burning the ship to drive out the disaster(Wuchuan, Zhanjiang)

祈福红船巡全村(湛江赤坎)
The Blessed Red ship toured the village(Chikan, Zhanjiang)

每年元宵节,湛江赤坎调顺渔村老人们聚集村庙起来用红纸糊出一艘祈福红色“香船”,当日装上轮车巡村,寓意把灾难驱送走,村中依照传统设多个拜蔗点,红色“香船”都巡到祈福。

调顺香船依次停在几个拜蔗点上,村民成群结队抢捡甘蔗,获得甜蜜清润宝物,现场一片欢腾热闹的气氛,奇特的风俗意在祈求全村像村名一样的风调雨顺,民众平安幸福。

祈福船停拜蔗场(湛江赤坎)
The blessed ship stopped to worship the cane farm(Chikan,Zhanjiang)

湛江雷州年例日,八音锣鼓车游村过巷,陪伴各家主人祀香船。小班的乐师们,吹奏出迎春的热闹气氛,献上美妙动听的神曲以供人神共享。

“游神”是年例活动最重要组成部分,乡亲抬着神像挨家挨户巡游,从白天巡游到黑夜,最后在河边让菩萨在供品、香船前一字排开,道士、吹鼓手在旁静候,旗、帐排后。村民点燃香烛纸宝后,铺上草席、毡毯礼拜,这时,纸香船前燃起火堆(意在祈福避害)。吹鼓手奏响乐曲,顿时鞭炮声、长笛、锣、鼓、锵声响成一片。

八音车旁祀香船(湛江雷州)
Sacrificing the Xiang Chuan next to the Bayin car(Leizhou, Zhanjiang)

设斋祭神祈民安(湛江雷州)
Offering fast to God and praying for peace(Leizhou, Zhanjiang)

雷州半岛台风、雷震、碱潮、干旱、虫灾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旧时生存环境恶劣先民们,产生了对神灵的敬畏心理,也形成传统送、烧香船辟邪驱灾习俗。

强壮的青年人把“神像”请出来“游神”,千米长队跟着在河岸边游走,彩旗飞扬,鞭炮阵阵。小伙子们抬着神像,跳过路上烧香船的火堆。村民们敲锣打鼓,呐喊助威,好热闹的场面!

烧毁纸船送邪恶(湛江雷州)
Burn down a paper boat and send evil(Leizhou, Zhanjiang)

合众抬神跳火堆(湛江雷州)
To lift the gods and jump the fire(Leizhou, Zhanjiang)

“艄公”抬起花龙船(茂名高州
The boatman lift the dragon boat(Gaozhou, Maoming)

茂名高州年例出现的花龙船有两种,无花的和有花的,各地花龙船外观基本一致,有花并且底座高的,通常只见于平原地区,而丘陵地区树林多路不平花容易破掉故无花。平原沙田镇忠平社花龙船楼阁为三层高,层层装饰,大门画上雄赳赳的卫士,船头船尾扎上几个纸人。可容20多人一齐举高摇荡,长度近十米,高度近五米,重量约一吨,需要25—30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才能抬起走动,抬着它跑起来非常不易。高州年例已经纳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民摆船求安康(茂名高州)
Villagers set up boats for well-being(Gaozhou, Maoming)

万支火把齐送船(茂名高州)
Ten thousand torches are delivered to the ship(Gaozhou, Maoming)

一吨重的香船,由“艄公”抬起,百几十人护卫(香船实则百多人轮流帮抬),后面跟着有大锣鼓班、彩旗、八宝兵器、化装队伍和八尊老爷偶像,浩浩荡荡,祭祀巡门到每个村居点摆放,祈求平安和娱神。传统“封船”是年例“游神”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封船的意思是把抓到的邪恶鬼怪锁在纸花船里,由道长打上封印,让他们逃不出来。“封船”后,上万人举着火把跟在巡游队伍后面一起送香船,远远望如一条长长的火龙游动。这场面令人震撼无比。花龙船代表压邪,是专门用来困污秽邪淫之物的。送香船巡游到大宗祠广场上,人山人海,呈现出扶正压邪气势。香船最终要烧掉,寓意不好的大家要一起抛弃,来年才会有好的开始。(www.xing528.com)

众抬香船送焚烧(茂名高州)
They carried the Xiang Chuan to the fire(Gaozhou, Maoming)

东岸村子的香船是由竹子、彩色纸和丝花搭扣张贴而成,集民间剪纸艺术竹编艺术之一体。船上挂上“一帆风顺”的旗幡,船里装着乡民丢下的不祥物,即从正月初一日起至当日止各家各户跌碎的碗钵等陶瓷碎片,以及各家各户拂拭解除危难的“纸钱”。年例的道场最后会由主法师将社境内不好的东西擒拿封入船内,然后由村民抬着船,举着牌和彩旗在空地上巡游一番,到深夜再由法师烧掉,以求村民四季安康。

到了年例最后一天晚上零点到两三点之间,进行烧花船活动,由专人拿起火把,扛着纸花船到河边,用火把将封在纸花船中的不祥之全部烧掉,并让河水冲到大海去,这便寓意着这年人们将不会受骚扰,从而平安。

“一帆风顺”共祈盼(茂名高州)
Wish "smooth sailing" together(Gaozhou,Maoming)

纸船明烛照天烧(茂名高州)
The paper boat and the candle flushed the sky(Gaozhou, Maoming)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广东省原省长朱森林题词

广东省原副省长、省政协原副主席,国际摄影协会名誉主席匡吉题词

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摄协分党组原书记吕厚民题词

中国电影家协会原书记处书记、中国电影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辑许南明题词

中国著名摄影家,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原主席梁惠湘题词

中国著名电影家,中国电影家协会广东分会原副主席王为一题词

老红军,资深作家、电影家许戈阳题词

2010年,许应华(右)、韩大猛(左)与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国文联原副主席吕厚民(中)在广州

2010年,广东省原副省长匡吉(前排右一)、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廖曙辉(二排右三)、中国摄协副主席李伟坤(二排右一)参观指导许应华韩大猛摄影展览

2011年,广州艺博院举办《广州好——百词书画印影展览》(叶选平题)百词作者、广州市政协原主席邬梦兆(前排左二)和摄影者许应华、韩大猛(前排右二、右一)

2005年,许应华、韩大猛和友人在中国陶艺大师庄稼工作室

2018年许应华(右)、韩大猛(左)在中国电影家协会原书记处书记、中国电影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辑许南明(中,许应华伯父)家

2010年,许应华(右二)出席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国文联原副主席吕厚民(左四)、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长杨元惺(左三)等在广州举办的专题摄影展览

2010年,摄影、民俗等专家陈俊生(左二)、郭小宁(左三)、王志文(右一)、陈载雅(左一)、王迪慧(右二)参观指导许应华韩大猛摄影展览

2005年,许应华、韩大猛在国画大家林丰俗家

2006年,国画大家杨之光参观指导许应华韩大猛摄影展览

2010年,许应华、韩大猛在中国著名电影家王为一家

2016年,许应华、韩大猛再度釆访拍摄111岁抗战老兵黄胜庸

2018年,许应华、韩大猛和陶艺家庄阳夫妇釆访拍摄石湾陶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廖洪标(左二)

2010年,许应华、韩大猛在中国著名摄影家梁惠湘家

2012年,韩大猛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许钦松画室

2009年,许应华、韩大猛釆访拍摄端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黎铿

2011年,许应华、韩大猛应邀在潮州市城乡举办摄影展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