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东多民族居住地区的人文风貌和多样性

广东多民族居住地区的人文风貌和多样性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Minorities广东是多民族居住地区之一。元末,桂北山区有部分壮族移入粤北,至明代广西“俍兵”来粤执行防务,有少数留居,为广东壮族的主体部分。至1949年9月,世居广东的少数民族有黎、苗、瑶、壮、回、满、畲、京等八个。各少数民族开放较早,平等贸易,和谐交融,互为依存。20世纪80年代后,外省、区兄弟民族的部分人口渐渐入粤,少数民族人口增加到目前80余万人,种族增至56个民族。

广东多民族居住地区的人文风貌和多样性

Minorities

广东是多民族居住地区之一。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和建设广东,共创具有地域特色的岭南文化,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先秦,广东境内原住南越、西瓯、骆越、闽越等族群居民,史称“百越”,内中“各有种姓”。秦统一全国后,中原人陆续南迁入粤,其中有将领、士卒、商贾、平民百姓。中原文化自秦汉肇始,全面浸润五岭地区百越族群的原始文化,以双向交融并经历自身发展与嬗变,如俚、僚等。南方壮侗语族,含壮、布依、傣、侗、黎、水等各民族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民族,都与古代百越族群有历史渊源关系。由北方迁入的中原人与岭南越人相交融逐渐成广府、潮汕客家等三个民系的雏形,均为汉民族分支。

南北朝后期,史称“莫徭”的部分先民由湘入粤北,成为瑶族先民主体。另一支与莫徭有渊源关系的族群由湘入粤后,与畲族先民主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唐代后,信仰伊斯兰教的大使和波斯商人、宣教人员经海上丝绸之路来到广州,部分常住定居;至明代及清初的军官士卒驻粤留居广州,西北等地商人和宗教职业者也先后陆续来粤,共同凝聚成回族群体。元末,桂北山区有部分壮族移入粤北,至明代广西“俍兵”来粤执行防务,有少数留居,为广东壮族的主体部分。

明正德年间,今越南涂山等地的部分越族人陆续北迁至广东防城的澫尾、巫头、山心等三个岛屿定居,从事渔业(于1958年改称京族)。明嘉靖至万历年间,一批士兵到海南岛驻防后落籍海南,称苗族。广东的满族清代乾隆时从京津两地抽调到粤驻防的满洲八旗1500名将士及其所携眷属的后裔。辛亥革命时,在革命党人策动下,驻粤八旗军官兵率先脱离清王朝统治,促使广东“和平易帜”,满洲八旗由军转民,落籍广州。

至1949年9月,世居广东的少数民族有黎、苗、瑶、壮、回、满、畲、京等八个。后广东省行政区域有所变动,至1988年4月,世居广东的各少数民族有瑶、壮、回、满、畲等五个,有三个民族自治县和七个民族乡: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乳源瑶族自治县三个自治县和连州市三水、瑶安瑶族乡、阳山县秤架瑶族乡、始兴县深渡水瑶族乡、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东源县漳溪畲族乡。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文化特征,且各自有多姿多彩的服饰,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与民间信仰以及与之相关的传统节日、礼仪活动:瑶族有一年一度盛大的“盘王节”“耍歌堂”“过年打道箓”“还盘王愿”“度身”等;畲族则有春节新年“祭图腾画卷”“招兵”“安龙”“抬篮大将”等;壮族的春节、年晚歌、游花灯,歌圩、坐歌堂以及每年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皇诞)”“七月七(七月香戏水节)”“装古事”“七月十四(走娘家)”“九月九(送火神)”等;回族如古尔邦节开斋节等;满族除夕和娶亲吃“子孙饽饽”,春节拜祭“祖宗袋”等。

广东解放后先后建立了民族学院、海南民族歌舞团、广东民族歌舞团等教育文艺研究机构。各少数民族开放较早,平等贸易,和谐交融,互为依存。20世纪80年代后,外省、区兄弟民族的部分人口渐渐入粤,少数民族人口增加到目前80余万人,种族增至56个民族。广州等地推动城市民族事务治理社会化的探索,建立民族企业、“民族之家”、民族团结艺术团等志愿队伍,民族法律援助站,规范牛羊的屠宰行为,和省内各力量一样援藏援疆及开办内高班、内职班,增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

下帅壮族新年贴新联(肇庆怀集)
Spring couplets posted by Zhuang nationality in the New year(Huaiji, Zhaoqing)

广东壮族主要分布在连山、怀集、连南、廉江、信宜、化州、罗定等县(自治县、市)等地。春节是 壮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一般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忙开来,年三十吃团圆饭。新春期间走亲访友,还举行各种文体活动。连山壮家民俗大年会有闹年锣、赛铜锣、抢花炮、开金库取金元宝、唱年晚歌、追天灯亦称升“孔明灯”等活动。怀集的壮族乡亲,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春节来临时,忙着贴春联、扎花灯,舞春牛、对山歌,祈求生活年年红红火火。

广东畲族主要分布在潮安、东源、增城海丰丰顺、饶平、博罗等县(区)。春节是他们最重要的节日,俗称“过新年”,家家贴春联、人人穿新衣。农历正月初一早晨,先放爆竹、后开大门,这一天要说吉利话,全家人要向祖宗牌位点香烛、表示不忘祖。这一天,不论你在什么地方,回家祭祖是头等大事,如果距离远一点的,哪怕走上三五天回家也必须这样做。

凤凰石古坪畲族新年祭祖(潮州潮安)
The She nationality worships its ancestors in the New year(Chaoan, Chaozhou)

畲族新年祭祖的时间没有固定在某一天,各村祭祖的时间各不相同,大体是从正月初一至元宵节期间的某一天。如亲戚朋友多、分布广,天天都可去赶“热闹”,彼此间的感情也就不断变得更加深厚。2014年正月初二早上下着冻雨,凤凰山区李工坑(该村皆为雷姓)畲民们冒着零度严冷祭祖。

广东满族主要分布在广州市,人口呈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的特点。满族春节古称“元旦”,满语称“阿涅业能业”,是满族传统的盛大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举行。满族人民在春节之前购办年货,打扫卫生,蒸年糕。除夕这天贴对联,贴福字,也挂门神,还会包饺子有些饺子里面包上铜钱,据说吃到新的一年里会好运。大年初一这天大家互相拜年,2017年新春,满族妇女祝福大家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凤凰李工坑畲族祭祖(潮州潮安)
The She nationality worships its ancestors in Li Gong Keng(Chaoan, Chaozhou)

广州满族新春祝福吉祥(广州)
The Man nationality people in Guangzhou wish good luck in the Spring Festival (Guangzhou)

广东的回族主要分布在广州和肇庆。开斋节亦称“肉孜节”,为伊斯兰教两大节日之一。此日穆斯林们一般很早起床,早祈祷后吃一些东西,象征斋月结束,然后出去团拜,互相拥抱问候,恢复朋友和亲友之间的联系。广州的回族及其他地区的伊斯兰教友在这一天都穿上节日盛装,喜气洋洋,到光塔路中国现存最早的清真寺——怀圣寺参加“会礼”和庆祝等活动,恭贺“斋功”完成。

广东瑶族主要分布在连南、连山、乳源、连州、阳山、始兴、怀集、龙门等县(自治县、市)等。瑶族的节庆活动按时间排序,内容也随着季度时节的变化而不同,如“玩坡节”,是未婚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节日;瑶族过年大年初一晚半夜,“打更逛乐”,三更举行,子夜一声锣响,参加者身扮各种造型,到各家各户门前或要道上狂奔疯跳一番,尽情欢乐;又如农历十月十六盘王节“耍歌堂”是瑶族最重要节庆,是群众性娱乐活动,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图为20世纪90年代初准备出门参加旺歌堂活动族人。

广州回族等伊斯兰教友庆祝开斋节(广州)
Hui and other Islamic friends celebrate Eid al-Fitr in Guangzhou(Guangzhou)

连南瑶族家庭(清远
Liannan Yao family(Qingyuan)

装古事(地景)是壮族一种群众性的民间游艺活动,多在每年春节期间的夜晚举行,以一个或几个村寨联合组织游演。游演队伍由古人古事化妆队、灯色队、锣鼓八音队等组成。灯色均用竹篾编扎成各种模样骨架后,外用各种色纸黏糊装饰,撑灯者将其高举头顶,因而民间又叫“高照”。一个古事队里的灯色,少则30个,多则上百个,点缀在长长的古事队伍之中犹如繁星点缀,又似银河落人间。

装古事的化妆表演队,通常主要是扮演《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和《杨家将》等和地方的神话传说中国人物形象,要游完峒中的每个村寨才告结束。

历史英雄古事妆(清远连山壮族)
Masquerade as a hero of history(Lianshan, Qingyuan)

“七月七”节上古事队(清远连山壮族)
A group of Zhuang and Yao people who hold ancient affairs at the July 7th Festival.(Lianshan, Qingyuan)

元宵节上春牛舞(肇庆怀集壮族)
Spring cattle Dance on Lantern Festival(Huaiji, Zhaoqing)

农历四月初八肇庆怀集下帅壮族瑶族乡一年一度的牛旺节,是最有特色的民族节日。壮族人民铭记牛的功劳,每年的这一天让耕牛休息,并喂牛还表演春牛舞,唱着山歌赞颂辛勤劳作的耕牛,表达农民对这一农家宝贝爱怜的纯朴感情。牛旺节已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瑶族的宗族文化是以宗族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为纽带。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们有幸见到一场排瑶家族60年才举行一次的旺歌堂活动,其中一项内容是“过九州”,可以使参加者得到法名,更是为了纪念先民长途跋涉迁徙清远连南瑶山之历史过程。只有男性与嫁入家族的新媳妇才有资格参与该仪式,当天不管老少,在外面工作的人都要回来参加这项仪式。

连南瑶族60年一次宗族团聚(清远连南)
Liannan Yao nationality reunions once in 60 years(Liannan, Qingyuan)

必背镇的山水,美丽如诗。必背镇是韶关乳源过山瑶的聚居地之一,是老挝、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和美国、法国等欧美过山瑶的祖居地之一,被誉为“世界过山瑶之乡”。20世纪90年代中期,必背镇、乳城镇被评为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冬天,瑶寨中瑶胞晒土猪肉、山坑鱼等腊味。当年还可猎山猪等。后来当地《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自2016年3月起期限五年,禁猎所有受到我国现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部门规章、广东省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

瑶山村姑(韶关乳源)
Yao mountain village woman(Ruyuan, Shaoguan)

连南瑶族冬晒腊味(清远连南)
Sun-dried cured meat in winter(Liannan, Qingyuan)

瑶族婚礼婚纱礼服交杯酒(韶关乳源)
Yao wedding dress and wine(Ruyuan, Shaoguan)

瑶族婚礼新潮盛装(韶关乳源)
Yao wedding fashionable dress(Ruyuan, Shaoguan)

必背瑶族传统婚庆上,主人家都会想方设法邀众多歌手来对唱民歌。歌手一般按主人的安排或者两男两女自由组合对唱,先唱几段祝福主人的歌谣,然后自由发挥,唱哪些内容都可以,只要能给主人家增添喜庆的气氛即可。瑶族用歌谣的形式来表达恋爱、喜庆,情歌民歌随口而出,皆成文章,曲调平和婉转,不高亢华丽,娓娓唱来有如清泉小溪,柔和而悠远。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必背瑶山婚礼上祝福歌声中新人喝交杯酒,瑶胞特色腊肉、瑶山苦爽美酒等美食集中亮相,青年热情敬酒,款待各方来宾。

乳源农历十月初一叫十月朝,又叫牛角节、“开鸟咀”节,是瑶族人民盛大的节日。节日里的瑶胞,身穿瑶服,载歌载舞,展示瑶绣。

连南县境亘连着数百座山峰,逶迤纵横,气势磅礴,雄奇秀美,时而阳光普照,时而轻雾缭绕,群峰如聚,层峦叠嶂。山之间形成了一个地域比较大,人口比较密集的聚居区。南岗千年瑶寨,瑶胞笃信“万物有灵”,盛行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等活动形式。远眺雄伟壮观的万山朝王,守望之人脉脉固根传情。

在巍峨青山环抱中有一个被公认为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古老、最具特色的瑶家村寨,它就是“中国瑶族第一寨”——南岗古排。它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村寨大石板铺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古建筑民居遍布山岗,古屋一律是用青砖砌墙,黑瓦盖顶,造型独特。南岗古排是国家4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同时也是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之一。

瑶山守望(清远连南)
The Left-behind of Yao nationality Village(Liannan, Qingyuan)

千年瑶寨人家(清远连南)
Thousand years Yao village family(Liannan,Qingyuan)

瑶区地域辽阔,居民以农耕为主要谋生手段,兼养猪、牛、鸡等家禽家畜。在崇山峻岭之中,瑶民在有水源的地方造出层层梯田,形成了清远连南独特绮丽的高山田园风光

瑶族大叔,一位勤劳而朴实的乡村编织能手,技艺十分娴熟。竹篾在手里穿来折去摆弄着,像变魔术一样来回飞舞,不一会儿,竹条都成了精美的鸟笼鸡笼和烤火筐。

瑶家忙夏种(清远连南)
Yao family busy in summer rice transplanting(Liannan, Qingyuan)

编织能手(清远连南瑶族)
Weaving expert(Liannan, Qingyuan)

瑶族人磨豆浆时,采用原始的石磨、山泉水、天然黄豆,磨出的豆浆比起城市中的速成豆浆,更为香浓。

用山泉水将豆浆煮沸,加热后豆浆表面成凝固的薄膜,竹条捞起晾晒得到腐竹。千年古寨灰色高脚楼中那一片晾晒的黄澄澄腐竹,层层叠叠甚是好看。

古法磨豆浆(清远连南瑶族)
Ancient grinding soybean milk(Liannan, Qingyuan)

初夏晒腐竹(清远连南瑶族)
Sun-dried beancurd sticks in early summer(Liannan, Qingyuan)

史载瑶人“好五色衣裳”,从古至今,过山瑶的服饰用刺绣装饰得五彩斑斓。其刺绣图案取材于生活,如飞禽走兽、山花野草等各种大自然的奇异景物,几乎都被融汇到瑶族妇女巧夺天工的刺绣里面。目前很多瑶族妇女都在积极传承这项传统民间艺术。花团锦簇、鲜艳夺目的巾帽、挎包、腰带等绣品受到客人追捧。

清远连南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瑶就有茶”。瑶族人家历来有种茶、制茶的习惯,特别是每当他们迁居到一处新地,家家户户都会栽种茶树。到如今,一些茶树已有上千年的树龄。多种植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不施加农药化肥,纯天然生长,喝起来香韵味好。

美丽绣品引客来(清远连南瑶族)
The beautiful embroidery attracte the guests(Liannan,Qingyuan)

热情介绍瑶族茶韵(清远连南)
A warm introduction to the Tea Rhyme of Yao nationality(Liannan, Qingyuan)

古宅午炊(清远连南瑶族)
Ancient house for lunch(Liannan, Qingyuan)

足斤足两(清远连南瑶族)
Sufficient jins and feet(Liannan, Qingyuan)

清远连南八排瑶民建筑,依山傍水,“土墙瓦屋,聚族而居”。南岗古寨保留有古典的建筑民居群落,368幢明清时期的古宅及寨门、寨墙、石板道等。现居住200余人,有原始的竹笕供水系统。

瑶区境内出产的木材、花生、油桐、茶叶、竹笋、生姜、果类等农副产品,在市场经济以及扶贫政策的推动下销量迅速上升,瑶民收入有所增加。近些年,出现种桑养蚕、油茶种植等新兴生计方式。

瑶山老公爹(清远连南)
An old Gong Die, the image representative of the Yao(Liannan, Qingyuan)

据2005年人口统计,清远连南全县瑶族80972人,壮族1523人。有着及极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而瑶区元代时已产生了独特的社会政治组织——瑶老制。瑶族公爹是连南瑶族文化的符号和代言人,也是所在乡寨的形象代言人、才艺承载者、非遗传人和服饰大使。瑶族公爹常唱瑶歌、跳长鼓舞,向人展现百里瑶山原生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深受大家喜爱的瑶族舞蹈《弹指》,源自民间传唱已久的瑶族民歌《弹指歌》,由20名男演员演绎。该舞蹈经过精心编排独具瑶族特色,它苍凉雄壮如同英雄的长啸,展现出遥远的民族历史渊源故事,多次获得了省级大奖并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优秀舞蹈。

《弹指》舞蹈诉衷肠(清远连南瑶族)
Tanzhi, a Yao dance that confides in their heart(Liannan, Qingyuan)

醉乐阿贵(清远连南瑶族)
Joyously intoxicated A Gui brothers(Liannan, Qingyuan)(www.xing528.com)

“阿贵哥”(瑶族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大都喜爱歌舞。帅气的阿贵哥们一起表演《敬酒歌》,合作卖力演出,尽显瑶族文化风韵。他们以歌代言、用舞传情,这是瑶家汉子向天穹发出的呼唤,他们在广州东方乐园奉献上精彩而纯朴的歌舞。

瑶族长鼓舞是排瑶祖先在隋唐时期迁徙到连南时一同传入的舞蹈,排瑶同胞除自己跳舞欢庆佳节外,还组队到附近汉、壮地区去唱歌献舞,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情的欢迎。其动作特征是粗犷、勇猛、奔放、刚强、雄劲、彪悍、洒脱。不管是跳、跃、蹲、挫或旋转、翻扑、大蹦、仰腾等动态,都表现了瑶族人民热情奔放、坚强勇敢的性格特征。2015年佛山秋色上瑶族同胞跳起长鼓舞气氛热烈,鼓声洪亮。

长鼓夜舞动(清远连南瑶族)
Long drum dance at night(Liannan, Qingyuan)

瑶族长鼓舞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瑶族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瑶民把长鼓当作是自己的圣物和灵魂,因此有人曾称瑶族文化为长鼓文化,其传承的意义不容小觑。瑶族同胞重视其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如今看这群欢快的少儿表演长鼓舞,“单人舞”“双人舞”“群舞”都学会了,可知其成果如何。

清远连南是世界知名舞曲《瑶族舞曲》的故乡,该曲是在连南瑶族民歌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先由刘铁山有感于粤北瑶族同胞载歌载舞欢庆节日场面,以当地传统歌舞鼓乐为素材创作了《瑶族长鼓舞歌》,后由茅沅将该曲的部分主题改编为管弦乐,最终完成了这首中国管弦乐作品中的奇葩—《瑶族舞曲》。今动人心弦的瑶族民歌通过清脆嘹亮的童声漫过群山,飘向远方。

少儿传承长鼓舞(清远连南瑶族)
Inheritance of the long drum dance(Liannan, Qingyuan)

童声民歌响山岳(清远连南瑶族)
Children's Folk songs(Liannan,Qingyuan)

瑶寨万种风情,八排瑶头饰艺术扎根生活的土壤之中。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采访使我们了解到排瑶通过对头部进行装扮和修饰来表达思想感情,头饰色彩的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特点突出,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中华文化是由多元素组成的,其中少数民族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以及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清远连南瑶族绘画青年手巧艺高,被深圳民俗文化村邀请前来向中外游客介绍其民族艺术特色。

小山娃(清远连南瑶族)
A Child in the mountain countryside(Liannan,Qingyuan)

绘画高手(清远连南瑶族)
A master of painting(Liannan, Qingyuan)

十月朝里众绣娘(韶关乳源瑶绣)
A group of Yao embroidery girls(Ruyuan, Shaoguan)

瑶族刺绣文化和技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绣娘小时候跟着大人学习穿针引线。2008年,韶关乳源瑶族的“百米刺绣长卷”获得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中国之最”称号和世界纪录协会认证的“世界之最”称号。

瑶绣制作技艺有反面刺绣的特点。近些年绣娘进行改良创新,一针一线皆更精致,在她们努力下这项民间艺术得到发扬光大。

精心巧手(韶关乳源瑶绣)
Elaborate hand(Ruyuan, Shaoguan)

瑶绣在当前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也面临巨大挑战。为了抢救、保护、传承瑶族传统刺绣技艺,韶关乳源县先后举办了多期瑶族刺绣培训班,灵巧和聪慧的村姑也热情耐心地带学生。

见母亲刺绣差不多一上午没停过,小瑶胞主动上前帮娘捶背,他是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

后继有人(韶关乳源瑶绣)
Have qualified successors(Ruyuan, Shaoguan)

妈妈辛苦了(韶关乳源瑶族)
Mom is working hard.(Ruyuan, Shaoguan)

节日庆典上各样精彩节目引得小瑶胞频繁举起相机仔,看他认真专注、劲头十足的表情敢情是收获不少。

韶关乳源“十月朝”节日里,瑶族姑娘盛装参演节目出镜,青春秀丽。

小摄影师(韶关乳源瑶族)
Little photographer(Ruyuan, Shaoguan)

青春聚(韶关乳源瑶族)
Meeting of the young(Ruyuan, Shaoguan)

每年清明前后,绿竹入幽径,壮乡满山都披上了青翠欲滴、葱葱茏茏的绿装,山上到处都是挖春笋的人。壮胞用竹笋做出清水笋、梅菜笋丝、红烧笋干、香脆笋,每道菜都环保养生广受欢迎。

炎炎夏日,最适合玩水吃西瓜。盛夏,清远连山壮胞将甘甜的山地西瓜运到集市销售。

绿竹连山闻笋香(清远连山壮族)
Sweet-smelling bamboo shoots in Lianshan mountains (Lianshan, Qingyuan)

炎夏阳日有西瓜(清远连山壮族)
Watermelons in the hot summer(Lianshan, Qingyuan)

传授武功家门口(清远连山壮族)
Teach martial arts at home(Lianshan, Qingyuan)

《连山县志》《广东省志·人物志》载岭南第一位状元莫宣卿的第19代孙莫朝玉,1510年出生于封开县莫罗寨,10岁随父莫郭显到连山定居。17岁娶土官陆父诞(陆氏族谱记为父站)之女为妻,18岁起组织乡团剿平地方匪患,21岁继任土官,因维持地方安宁有功,47岁被嘉靖皇帝敕封为武略将军。莫公老爷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如今上帅壮族青年勤学苦练,继承壮家武功。

舞蹈是清远连山壮族的“文化记忆”载体。右图中壮家儿女在热情跳舞。

快乐壮家(清远连山)
Happy Zhuang nationality family(Lianshan, Qingyuan)

每年农历四月初九,广东唯一的畲族乡漳溪乡会举办“蓝大将军出巡招兵节”活动。蓝姓畲民为了纪念“蓝大将军”首先进行“招兵”仪式,然后抬着“蓝大将军”牌位挨家挨户去巡寨,五路兵马必与同行,每家每户都出来迎接,放鞭炮,争着把香火点插在蓝大将军的灵位前,以求福灭灾、祈祷和平,保人寿年丰。

畲民纪念“蓝大将军”巡游后午休用餐,大汉们下午还需接着巡寨,不能“醉走”,碰杯敬酒改为以饮料代酒。

招兵节拜大将军(河源东源畲族)
To worship the General on Recruitment Day(Dongyuan)

畲乡好汉(河源东源)
The men of the village of She nationality(Dongyuan, Heyuan)

河源东源漳溪畲族乡保存的较好的一座古宅前,一群孩子在嬉戏玩耍。

20世纪90年代中期春节畲族中青年祭祖活动的空隙,大家还一起合作侍弄瓜菜。

畲乡老宅小童游戏(河源东源)
Children play at the old house of She nationality township(Dongyuan, Heyuan)

翠瓜棚下(潮州潮安畲族)
Under the green melon shed(Chaoan, Chaozhou)

2014年春节,凤凰李工坑畲族青年头戴斗笠提着祭品,冒着寒雨前往祖祠祭祖。

凤凰李工坑畲族信仰自古至今的图腾文化。当地的民族语言、传统节日都保存的较好。唱畲歌和跳畲舞是该村群众极为喜爱的文化活动。

冒雨前行祭祖先(潮州潮安畲族)
To sacrifice the ancestors in the rain(Chaoan, Chaozhou)

过年祖祠念亲恩(潮州潮安畲族)
Worship ancestors in ancestral shrines during the Chinese New year(Chaoan, Chaozhou)

20世纪90年代中期,旅行途中偶然看见正果畲族村小学悬挂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标语,小学生们认真学习,课余常开展学唱山歌、练“踏步舞”和“齐眉杖”武术。20多年过去了,知悉这标语仍在不免感慨,但愿当年活泼健康的孩子们个个安康顺意。

2013年广府庙会上,羊城回族妇女组成方队,祝福大家元宵节快乐。

正果畲族小学生(广州增城)
Zhengguo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of She nationality(Zengcheng,Guangzhou)

回族妇女春叙话(广州)
The Spring narration of Hui Women(Guangzhou)

肇庆城东清真寺是广东现存年代最久的伊斯兰教清真寺建筑之一,回民礼拜之所。根据寺内“乾隆重修清真寺碑”的记载,认为该寺“相传创自唐宋”,是以南方园林布局与阿拉伯式建筑风格相结合,青砖砌筑,顶部是伊斯兰教风格的圆形尖塔式顶。在这历史悠久的清真寺内有着崇文重教的传统,从建寺始一直设有经堂教育,后来在学经班的基础上建办“肇庆私立清真小学”,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小学从私立转为公立。

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民在饮食上以佳美为原则。肇庆清真老店是一家有口碑的知名企业,根据回族的饮食习惯出品可口的牛肉、羊排、烧鹅、烧乳鸽、卤味、糕点等美食。广州和肇庆都是广东回族同胞主要分布地区,广州市有著名的回民饭店,其前身是广州清真食堂。

肇庆城东清真寺回民民众礼拜(肇庆)
Hui people worship in the mosque in the east of Zhaoqing city (Zhaoqing)

肇庆清真饭店(肇庆)
Zhaoqing halal hotel(Zhaoqing)

广州满族历史文化研完会(广州)
Guangzhou Man nationality History and Culture Research Association(Guangzhou)

祝福(广州满族)
Blessing(Guangzhou Manzu)

广州市满族历史文化研究会在海珠中路123号妙吉祥室(观音楼),是由广州市满族人民群众及有关专家学者自愿成立的,宗旨是对广州满族同胞关心的民族共通问题和本市满族历史文化和现实状况开展研究,振兴民族精神,为促进各民族紧密团结与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研究会办起了民族图书室,2013年建成广州满族文化陈列馆。满族历史文化研究会是广州满族同胞之家。

满族小朋友在大大的“福”字前面作揖行礼,祝老师同学们和家长们新春吉祥幸福。

满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制作春节喜庆用品。

2013年元宵节广府庙会上,羊城满族青年与土耳其等外国艺木家献演,表演前互相交流、增进了解。

新喜(广州满族)
The joy of spring(Guangzhou Manzu)

新春满族青年与土耳其艺术家交流(广州)
Exchange between Youth of Man nationality and Turkish artists in the Spring Festival (Guangzhou)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