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东具有悠久文化底蕴的人杰地灵

广东具有悠久文化底蕴的人杰地灵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Outstanding People from Nice Places南粤大地人杰地灵,具有悠久绵延的文化传统和深远厚重的文化底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家授予42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广东籍的潜艇之父黄旭华获“共和国勋章”,广东籍的“钢铁战士”麦贤得获“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中国瑶族博物馆的文物征集得到了清远连南县、广东省民宗宗教研究院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是目前全国

广东具有悠久文化底蕴的人杰地灵

Outstanding People from Nice Places

南粤大地人杰地灵,具有悠久绵延的文化传统和深远厚重的文化底蕴。广东作为中华文明与外来文明交汇的前沿地带,中华文明从这里走向海外,海外科技从这里传进内地。近现代以来,广东更是开创了中华文化的风气之先。从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再到现当代科教文体卫、经贸、外交等各界精英;从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到北伐战争,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民族解放、新中国建设,广东人勤劳拼搏,取得骄人业绩,令中国乃至世界瞩目。

历史长河里出现一大批广东籍和入粤的杰出人物在政治文学艺术、医学、宗教等各个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全国、广东有重要影响,传承着岭南文脉。2017年,南粤先贤馆首批遴选出了56位先贤,其中古代先贤有赵佗、杨孚、葛洪、冼夫人、陈文玉、惠能张九龄韩愈包拯、余靖、周敦颐苏轼、崔与之、文天祥、丘濬、陈献章、湛若水、黄佐、海瑞、翁万达袁崇焕、陈子壮、屈大均、陈恭尹、陈瑸、阮元,近代先贤有林则徐关天培洪秀全、洪仁玕、张之洞丁日昌刘永福邓世昌冯子材丘逢甲、张维屏、梁廷枏、朱次琦、陈澧、容闳、苏六朋、居巢、居廉、吴趼人、邹伯奇、詹天佑冯如、陈启沅、张弼士、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郑观应、朱执信、孙中山。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在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的名单中,广东籍及在广东工作、建树的有: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杰出的军事家叶挺,中国审计事业的奠基者阮啸仙,左翼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击碎旧世界的惊雷张太雷,用生命捍卫信仰的杨殷,“蜡烛精神”写人生的萧楚女,工人运动的领袖苏兆征,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陈延年,琼崖革命的先驱冯平,策划广东琼崖游击战争、忠贞不渝的共产主义战士李硕勋,刑场上的婚礼周文雍、陈铁军夫妇,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等。

在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名单中,广东籍及在广东工作、建树者的有:钢铁战士麦贤得、救火女英雄向秀丽罗布泊之魂彭加木、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获得者容国团、牺牲在抗击“非典”战场上的护士叶欣、我国呼吸疾病科研与临床医疗的领头人钟南山、183名贫困儿童的“爸爸”丛飞等。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家授予42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广东籍的潜艇之父黄旭华获“共和国勋章”,广东籍的“钢铁战士”麦贤得获“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这些对社会进步有积极贡献的人物,留下了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值得人们学习和敬仰。

南粤先贤馆(广州)
The forefathers of sages of South Guangdong Memorial Museum(Guangzhou)

肇庆端砚展示(广州)
Zhaoqing National Treasure Duan Inkstone Exhibition(Guangzhou)

南粤先贤馆选址在广州五仙观侧,2017年5月正式与公众见面。南粤先贤馆主体场馆体现浓郁的岭南建筑特色,首批遴选出了56位在政治、文学、艺术、医学、宗教等各个领域作出重要贡献,传承岭南文脉的先贤(截至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前)。古代先贤有赵佗、杨孚、葛洪、冼夫人、陈文玉、惠能、张九龄、韩愈、包拯、余靖、周敦颐、苏轼、崔与之、文天祥、海瑞、袁崇焕等,近代先贤有林则徐、关天培、洪秀全、张之洞、丁日昌、刘永福、邓世昌、冯子材、丘逢甲、邹伯奇、詹天佑、冯如、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孙中山等。这些先贤既包括原籍广东人,也包括虽非粤籍但曾在广东工作和生活、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

在广东省博物馆,“紫石凝英——端砚艺术展览”展出馆共藏端砚近200方,其展出内容包括砚林回溯,简要介绍砚的源流、端砚的发展历史和时代特色;石质粹美,对端石独特的自然属性加以介绍;神工鬼斧,从工艺流程、雕刻技法、砚形砚式、装饰题材、因材施艺五个方面对端砚的工艺加以展示介绍;镌诗题铭,以50余件明清时期镌有铭文的端砚,展现深沉的砚文化内涵。

广东肇庆的端砚世称为“群砚之首”,享誉中外。肇庆更有“中国砚都”的称号,端砚是唯一被评为岭南十大文化名片的广东工艺美术品。

潮州神龛展示(广州)
Chaozhou Shrine(Guangzhou)

金漆木雕大神龛于2018年在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节目中惊艳亮相。这个巨大的金漆木雕大神龛由112块木雕构件组成,采用多层镂空雕的综合雕刻技法和髹漆贴金的工艺,整个大神龛富丽堂皇的气质与宗祠建筑上的金漆木雕构件交相辉映,展现了潮汕人对祖先的崇敬。

广东华侨博物馆坐落于广州市二沙岛综合文化区,其方圆结合的建筑造型、华侨文化特色的陈展,成为观众欣赏华侨文化、解读华侨历史的重要场馆。该馆集收藏、研究、展示、交流华侨历史文化于一体,是全国收藏、研究华侨历史文献文物,弘扬华侨精神,传承华侨文化的重要基地,是开展华侨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馆内的主题展览“广东华侨历史陈列”由移民海外、艰苦创业、传承文化、浩气长存、情系乡梓、华侨事务六个部分组成,全面系统展示了粤籍侨胞的移民史、发展史、贡献史和侨务工作史。

广东华侨博物馆(广州)
Guangdong overseas Chinese Museum(Guangzhou)

中国客家博物馆(梅州)
Hakka museum(Meizhou)

中国客家博物馆坐落于有“世界客都”之称的梅州市城区,是一间集收藏、研究、展示客家历史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该馆由主馆客家博物馆和分馆黄遵宪纪念馆、梅州大学校长馆、梅州将军馆、梅州市华侨博物馆、客家匾额馆、梅州名人廉吏馆、展览中心等多个部分组成,从“客从何来”“客家风情”“地标围屋”“人文秀区”“客家腾飞”五部分展陈客家渊源、客家风俗、客家民居、客家文化、客家精神等内容。

中国瑶族博物馆坐落在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高寒山区自愿移民示范区内,并于2013年1月,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之际隆重开馆。中国瑶族博物馆的文物征集得到了清远连南县、广东省民宗宗教研究院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是目前全国瑶族文物最多、最系统、最齐全的专业博物馆。

中国瑶族博物馆(清远连南)
Chinese Yao nationality Museum(Liannan, Qingyuan)

庄世平博物馆是普宁市为纪念全国侨联原副主席、著名革命家、爱国者金融家、社会活动家和杰出侨领庄世平先生(1911—2007)而建造的标志性建筑。博物馆设有大礼堂和26个展室,四周设有文化长廊,以精美石刻展示潮汕名人、墨客的诗文字画。博物馆内收藏了庄老奉献社会、爱国爱乡的重要史料、展品,展现出他一生的丰功伟绩;同时,馆内还收藏和展出了普宁市部分杰出侨胞、港澳同胞的事迹资料。

世博会上海)广东馆展馆采用广东特色的骑楼造型,借鉴广东潮汕剪纸工艺,虚实结合、中西结合,呈现出浓郁的广东风格。展馆分为“绿色生活”“绿色城市”和“绿色神话”三个展区,以高科技的展示手段和奇思妙想的创意来演绎对绿色生活的追求,极具趣味性和现场感。其中特效电影演绎的绿色神话震撼感人。“天涯共此时”则采用“三重时空”和公共艺术活动形式展示广东绿色生活的美好场景。

庄世平博物馆(揭阳普宁)
Zhuang Shiping Museum(Puning,Jieyang)

世博会广东馆(上海)
Guangdong Pavilion of the World Expo(Shanghai)

程旼故居(梅州平远
Cheng Min's old residence(Pingyuan, Meizhou)

余靖塑像与风采楼(韶关)
Yu Jing statue and the Fengcai building(Shaoguan)

程旼(约419—518年),客家人文始祖、世界客属先贤的杰出代表之一。祖居河南义阳郡,生于东晋末年,是仅次于秦军平岭南后入粤的客家先贤。1600年前,程旼为避战乱从中原辗转千里来到梅州平远坝头官窝里扎根,积极传播中原文化,传授先进耕作技术,带头兴办公益,改造山川,教化乡里、移风易俗。他的德行获得南朝高帝萧道成仰慕,萧道成将其所在的县命名为“程乡县”,粤东也就有了“先有程旼,后有程乡”之说。程旼事迹在《嘉应州志》有记述,他是广东“古八贤”之一。

风采楼位于韶关市浈江区风采路邮政大厦旁,西望武水,东临浈江,是明代弘治年间韶州知府钱镛为纪念北宋名臣余靖而建,屡经重修。因余靖有“更加风采动朝端”之誉,故名风采楼。明代学者陈白沙所书风采楼墨迹柔韧苍劲、潇洒俊逸,镌刻成石匾高挂门楼。风采楼整座建筑物雄伟独特,气势轩昂,是韶关市的标志性建筑。

许驸马府(潮州)
The house of Xu Fu Ma(Chaozhou)

许驸马府位于潮州市区中山路,为北宋宋英宗皇帝之女德安公主之驸马潮州许珏的府第。许珏是唐宋“潮州八贤”之一许申的曾孙。该府第始建于宋英宗治平年间,今仍较好地保留了始建年代的平面布局及特色,建筑面积约 18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三进五间,首进与后座均带插山厅、房合,中厅东西围屋带从厝厅、房及书斋,形成独厅、独院、独天井之独特设置。许驸马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附马府被誉为“国内罕见的宋代府第建筑”“潮州古建筑三件宝”之一。东西两厝巷天井各有一口宋代“如意”水井,位于东南的叫(寿井),传说用之可长生不老。

许附马府宋井(潮州)
Well in Song Dynasty in the house of Xu Fu Ma(Chaozhou)

却金亭碑为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东莞知县蔡存微建立,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由巡按广东监察御使闽惠安刘会重修。却金亭碑文记载了明嘉靖年间番禺县尹李恺与暹罗(今泰国)商人文明交往,不受酬金的历史事件。它是中国明代对外贸易,中泰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袁崇焕(1584—1630)是明末抗击后金的爱国英雄、著名将领,曾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使、蓟辽督师,多次大挫金军,击败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阻遏后金南下,屡建奇功,后遭谗言诬陷,在崇祯三年(1630)八月被凌迟处死。他忠贞爱国,为后人世代敬仰,史学家称誉他为“明朝第一将军”。其出生地东莞石碣镇水南村,至今保存有牌坊、袁崇焕石雕像、袁督师祠、故居、衣冠冢建筑物及遗址等。

却金亭碑(东莞)
Que Jinting tablet(Dongguan)

袁崇焕纪念园(东莞)
Yuan Chonghuan Memorial Garden(Dongguan)

冯子材(1818—1903),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晚清抗法名将,民族英雄。祖上世居广东南海沙头圩(今属广州市),清朝乾隆年间,该圩遭受水灾,祖父便迁到钦州沙尾村定居。冯子材在沙尾村降生,自幼父母双亡。中法战争时,已年近70的冯子材被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他取得了镇南关之战胜利,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被授云南提督。甲午战争间,他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治军四十余年,冯子材寒素如故,病逝后朝廷诏建“冯勇毅公专祠”纪念。冯子材旧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著名诗人田汉曰:“近百年来多痛史,论人不应失刘冯!”(冯即指冯子材。)

丁日昌(1823—1882),梅州丰顺县人,历任广东琼州府儒学训导,福州船政大臣,江苏、福建巡抚,总督衔会办海防、节制沿海水师兼理各国事务大臣。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风云人物和中国近代四大藏书家之一,架起中国第一条自建电报线。丁氏光禄公祠(丁日昌旧居)建于清同治至光绪初年,是一个集祭祀、起居、藏书、教育于一体的宏大综合功能建筑组群,为典型的潮汕祠堂风格,称“百鸟朝凰”,极具代表意义和研究价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冯子材旧居(广西钦州)
Feng Zicai's old residence(Qinzhou, Guangxi)

丁氏光禄公祠(揭阳)
Ding Richang's old residence(Jieyang)

刘永福故居(广州)
Liu Yongfu's old residence(Guangzhou)

张之洞端砚事项碑刻亭(肇庆)
Zhang Zhidong Duan inkstone matters inscription Pavilion(Zhaoqing)

刘永福(1837—1917),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刘氏家庙位于广州大道北2号,建于1900年,为南方祖祠式建筑,是刘永福在广州做官时的住所,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刘永福长期坚持反抗法、日帝斗争,是民族英雄,且在广州住的时间较长,保护当地百姓不受土匪、坏人侵害,并制止了多起械斗,因此老百姓一直感谢、怀念他,把自己的村子改名为永福村。现在,广州沙河仍有永福村、永福正街社区居委会,广州动物园斜对面有一条永福路。

张之洞(1837—1909),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河北南皮。历任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创办了广州广雅书院、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汉阳铁厂等,著有《张文襄公全集》,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张之洞为开采砚石以备贡品事碑位于肇庆端州黄岗镇白石村,为肇庆市重点保护文物。

黄遵宪(1848—1905),梅州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1876年中举人,历任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黄遵宪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等,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邓世昌(1849—1894),原籍东莞,生于番禺(今海珠区),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巡洋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现世有《邓世昌传》《英雄邓世昌》等多部文学、影视作品歌颂其丰功伟绩与英雄壮举。其墓冢、邓世昌纪念馆等,落址于轩昂气派的岭南祠堂建筑邓氏宗祠内。邓世昌故居始建于1834年,花园存有邓世昌手植苹婆树一株。

人境庐和荣禄第(梅州)
The Ren Jing Hut and the Rong Lu Residence(Meizhou)

邓世昌故居(广州)
Deng Shichang's old residence(Guangzhou)

康有为(1858—1927),佛山南海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光绪十四年(1888),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光绪十七年(1891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康有为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启超(1873—1929),江门新会茶坑村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师从康有为,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中文总教习,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他倡导新文化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梁启超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康有为故居“延香老屋”(佛山南海)
Kang Youwei's old residence "Yanxiang Old House"(Nanhai, Foshan)

新会梁启超故居(江门新会)
Liang Qichao's old residence(Xinhui, Jiangmen)

詹天佑(1861—1919),生于广州府南海县,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他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詹天佑故居纪念馆是清末民初西关大屋,馆内建有微型的“人”字铁路和“八达岭长城”以作纪念,并收藏了詹天佑的大量遗物,包括京张铁路钢轨、京张铁路使用的铜铃、认购钢料的样板盒、画图仪器以及自书履历等。詹天佑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方耀(1834—1891),普宁市洪阳镇人,清朝任广东潮州镇总兵,官至广东水师提督。德安里为方耀府第,始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陆续用二十年时间建成,包括老寨、中寨和新德安里及绍园。老寨建筑格局为“百鸟朝凰”,中寨和新德安里为“四马拖车”,三寨相连,房屋773间,外置护寨河,总面积四万多平方米,是省内罕见的大型府第式建筑组群。方耀故居德安里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詹天佑故居(广州荔湾)
Zhan Tianyou's old residence(Liwan, Guangzhou)

方耀故居德安里(普宁)
De AnLi, Fang Yao's old residence(Puning)(www.xing528.com)

贞寿牌坊坐落于肇庆市德庆县官圩镇江村,距今已有190余年历史,保存基本完好,高约5.5米、阔7.5米,四柱三拱门,前后墙灰塑工艺细致。贞寿牌坊的正面额塑“贞寿之门”四个大字,还雕刻着一副对联:“一道奏章,万古逐徽音之盛;九重锡命,千秋仰赐赉之荣。”牌坊的背面额塑着“一百七岁”四个大字,也雕刻着一副对联:“荷天地之恩,人瑞特钟康邑;萃山川之秀,母仪获表清时。”贞寿牌坊见证了江伍氏身见七代的殊荣。江伍氏一门有八人享寿90岁以上,其中长子、三子95岁,如此长寿之家在古代实属罕见。

梅溪石牌坊坐落于珠海前山镇梅溪村“陈芳花园”旧址,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和十七年(1891年)。现存的三座牌坊是光绪帝为表彰清朝驻夏威夷领事陈芳及其父母等人造福桑梓而赐建的,用花岗岩制造,采用中西合璧的艺术造型和恰到好处的力学结构,配以精美的雕刻装饰。梅溪牌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贞寿一百零七岁牌坊(肇庆德庆)
Deqing Zhenshou archway has a history of nearly 107 years(Zhaoqing)

梅溪石牌坊(珠海)
Meixi stone archway(Zhuhai)

从熙公祠(潮州)
Cong Xi Gong Temple(Chaozhou)

从熙公祠位于潮州潮安区彩塘镇,为旅居马来西亚柔佛洲侨领陈旭年所建,兴工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竣工于光绪九年(1884年),历时十四年。该祠堂建筑装饰琳琅满目,富丽堂皇,祠内的金漆木雕也精美绝伦,显示出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从熙公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熙公祠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镶嵌于门楼石壁上的四幅石雕,分别以士农工商、渔樵耕读、花鸟虫鱼为题材,每幅都很好地将不同时空的人、事、物集中在同一画面。如“花鸟虫鱼”以自然取胜,展翅的鸟,跳跃的鱼,肥硕的荷,怒放的花……无不惟妙惟肖,其艺术造诣堪称一绝。

从熙公祠石雕(潮州)
The stone carving of Cong Xi Gong Temple(Chaozhou)

己略黄公祠(潮州)
The ancestral hall "Ji Lv Huang Gong"(Chaozhou)

己略黄公祠位于潮州市湘桥区义安路,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是一座二进院,门楼楼屋架饰以精美的石雕,在技法上采取了圆雕、沉雕、浮雕、镂空等不同手法,突破空间和时间限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己略黄公祠木雕梁枋两端饰以形象各异的龙、凤、狮等祥瑞动物,在外形色彩上则充分运用了黑漆装金、五彩装金、本色素雕等三大类表现手法,使整座建筑物轻重有别,层次分明,因而被誉称为“潮州木雕第一绝”。

己略黄公祠的木雕(潮州)
A woodcarving in the ancestral hall "Ji Lv Huang Gong"(Chaozhou)

梁赞(1826—1901),鹤山古劳人,晚清著名武术家,惯称为“佛山赞先生”。梁赞少时酷爱武艺,拜红船师傅黄华宝和梁二娣为师。后来,梁赞在原来已学的多种武术的基础上,将其精粹融入咏春,自成系统。1870年至1890年,梁赞在“荣生堂”医馆内收徒授拳并为反清复明积聚力量,除其子梁璧外,得衣钵真传的有陈华顺、陈桂、梁奇、雷汝济等。梁赞被誉为“咏春拳王”,如今活跃于广东、香港乃至世界各地的咏春拳传人,皆出自梁赞门下。近代名家叶问正是梁赞的徒孙,李小龙为其曾徒孙。梁赞故居位于江门鹤山市古劳镇东便村。

洪秀全(1814—1864)广州花县(现花都)人,太平天国建立者,清末太平天国运动领袖。洪秀全故居纪念馆是他成长、耕读和从事早期活动的地方。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领导发动金田起义,后建国号太平天国,自号天王,1853年定都江宁(今南京),改称江宁为天京。在主权原则上,洪秀全对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概不予承认。太平天国革命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历时十四年,给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洪秀全故居纪念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咏春拳王”梁赞故居(江门鹤山)
Liang Zan's old residence(Heshan, Jiangmen)

洪秀全故居纪念馆(广州花都)
Hong Xiuquan's old residence(Huadu, Guangzhou)

孙中山祖籍排屋祖堂(河源紫金)
Sun Yat-sen's ancestral House and Hall(Zijin, Heyuan)

孙排屋祖堂位于河源紫金县中坝镇发昌村,原为孙中山入粤始祖的孙氏宗祠,始建于清代,砖木构筑。孙中山祖籍地保存有孙氏入粤一、二世祖祖祠、紫金中坝孙氏开基祖孙友松墓(中坝镇塔凹村,清康熙五十五年即1716年八月重修)及妣骆八十娘墓(中坝镇发昌村,清乾隆三十年即1765年重修)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9月,孙中山孙女孙穗芳博士到河源紫金寻根问祖,题下“弘扬中山博爱、博学精神”等题词。

梅州大埔三河坝中山纪念堂,于1929年落成,是目前发现全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该建筑为两层水泥框架结构,由胡汉民题写的“中山纪念堂”字样镶嵌在楼顶匾额上。堂中仍保留了孙中山生前真迹“博爱”二字,还挂有蒋中正书题“景仰国父”及林森书题“作君之师”等匾额。三河坝中山纪念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中山纪念堂(梅州大埔)
Sun Yat-sen Memorial Hall(Dapu, Meizhou)

肇庆市怀集县立中山图书馆于1931年筹建,1935年竣工,是民国时期为纪念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建筑的。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国民政府倡导各地建立永久性纪念物,以表达景仰之情。广东、广西等地兴建中山纪念堂、中山图书馆等纪念性建筑。怀集中山图书馆与梧州市“中山馆纪念堂”的设计相互照应。梧州市“中山馆纪念堂”的平面设计为“中”字形,怀集县的则为“山”字形。从而在当时形成“中”“山”两字独特的构思。

李炳辉(1890—1911),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早年赴马来西亚教会所设学校学习英文,后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民主革命。1911年4月27日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随黄兴进攻两广督署,壮烈牺牲,安葬于广州黄花岗,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碑上,李炳辉名列第一排第二位。碑上介绍李炳辉籍贯广东肇庆,出生地(故居)在肇庆府封川县修泰乡平岗村,即今封开县平凤镇平岗村。故居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怀集中山图书馆(肇庆怀集)
Huaiji Yat-sen Library(Huaiji, Zhaoqing)

李炳辉故居(肇庆封开)
Li Binghui's old residence(Fengkai, Zhaoqing)

红宫红场旧址位于汕尾海丰海城镇,红宫原为建于明代的海丰学宫。1927年10月在中共东江特委领导下,海陆丰人民举行第三次起义。11月18—21日在学宫大成殿召开了海丰工农兵代表大会,中共中央委员彭湃同志在大会上作了政治报告,宣布成立海丰县苏维埃政府,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在此诞生。红场旧址在红宫东侧,内有彭湃塑像,大门门额上浮塑的“红场”二字为彭湃手书。红宫红场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彭湃(1896—1929)汕尾海丰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农民运动的领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彭湃故居坐落在汕尾海丰海城镇桥东社,始建于清末,彭湃诞生在左侧房内并在这里度过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彭湃母亲周凤生前长期在此居住,周恩来同志和东征军的苏联军事顾问鲍罗廷、加伦曾在此住宿、工作。澎湃故居为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彭湃塑像(汕尾海丰)
The Statue of Peng Pai at the Memorial Hall of Red Palace and Red Square(Haifeng, Shanwei)

彭湃故居(汕尾海丰)
Peng Pai's old residence(Haifeng, Shanwei)

叶剑英故居(梅州梅县)
Ye Jianying's old residence(Meixian, Meizhou)

叶剑英(1897—1986),梅州梅县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者、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叶剑英故居在梅州梅县雁洋镇雁上村,是一座泥砖砌筑的农舍,属客家围屋。叶剑英诞生在此,并度过童年。叶剑英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剑英纪念馆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虎形村,在叶剑英元帅故居的左侧,距梅州市区33公里。该纪念馆1989年10月竣工,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亲笔题写了馆名,原国家副主席王震等领导和海内外各界人士计200多人参加了开馆剪彩典礼。叶剑英纪念馆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

叶剑英纪念馆(梅州梅县)
Ye Jianying Memorial Hall(Meixian, Meizhou)

叶挺故居(惠州)
Ye Ting's old residence(Huizhou)

邓发故居(云浮)
Deng Fa's old residence(Yunfu)

叶挺(1896—1946),惠州惠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著名军事家。他在北伐中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被誉为“铁军”,他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叶挺排行老八,从小就饱尝生活的艰辛,立志投身革命。叶挺故居位于惠州惠阳秋长镇周田会水楼村,故居里摆设了150多件珍贵的照片、实物,陈列着毛泽东在叶挺逝世后的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还陈列叶挺所作的《囚歌》。叶挺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邓发(1906—1946)云浮云城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前期领导人之一,中国工人运动的早期领导人。邓发十五岁随五哥邓芳远赴广州、香港等地谋生,1925年参加领导省港大罢工,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央局委员、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保卫局局长,长征结束后在陕北任粮食部长,抗战任八路军新疆办事处主任、中央党校校长、政治局委员。邓发故居位于云城街道城西榃石塘村,村内建有“邓发烈士故居”牌坊。邓发故居于清光绪年间建立,设有展厅展出邓发烈士的生平事迹及遗物,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周其鉴(1893—1928),肇庆广宁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广东四大农民运动领袖之一。他出生于肇庆广宁南街新楼村的一个穷秀才家庭。从1924年春开始,周其鉴遵照党的指示组织农会,创建农军打击反动地主武装势力,使广宁成为全省农运先进县,在此期间,他与彭湃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周其鉴在1926年毛泽东主持的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担任教员,传授和推广广宁农民运动经验。1927年他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江西南昌,参加了南昌“八一”起义,不久当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参加了广州起义。周其鉴故居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蒋光鼐(1888—1967),东莞虎门人,杰出爱国民主人士,政治活动家,是功勋卓著的抗日名将,民革创始人和卓越领导人。蒋光鼐故居位于东莞虎门南栅村三蒋自然村,是一座西洋别墅式园林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蒋光鼐青年从军,毕业于保定军校,跟随孙中山革命,参加过辛亥革命,曾任国民革命军师长、第十一军副军长,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任第十九路军总指挥兼淞沪警备司令。1932年1月28日,他率领十九路军抗击日军的侵略,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纺织工业部部长、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务。

周其鉴故居(肇庆)
Zhou Qijian's old residence(Zhaoqing)

蒋光鼐事迹展览(东莞)
Exhibition of Jiang Guangnai 's life(Dongguan)

蔡廷锴故居(云浮罗定)
Cai Tingkai's old residence(Luoding, Yunfu)

蔡廷锴(1892—1968)云浮罗定人,杰出爱国民主人士,政治活动家,是功勋卓著的抗日名将,民革创始人和卓越领导人。蔡廷锴故居位于云浮罗定市罗镜镇龙岩村,建于民国初年,是粤西典型的农家大屋,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蔡廷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参加过1926年北伐和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任十九路军副总指挥兼军长。1932年1月28日,他率领十九路军抗击日军的侵略。新中国成立后,蔡廷锴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

谢非(1932—1999),汕尾市陆河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卓越的党的工作领导者。他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在青少年时期就接受进步思想,1947年在汕尾陆丰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人大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副主任委员。谢非故居位于汕尾陆海县河口镇对门村,是一座客家砖木结构老屋。

谢非故居(汕尾陆河)
Xie Fei's old residence(Luhe, Shanwei)

秦牧(1919—1992),汕头澄海人。他的散文作品风格独树一帜,被誉为“散文一绝”、中国散文界的“南秦北杨(杨朔)”,出版《秦牧全集》十卷。秦牧历任《羊城晚报》副总编辑、《作品》杂志主编、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和执行主席、中国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其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秦牧故居位于汕头澄海东里镇樟林,是一座潮汕“四点金”四合院,院内陈列了秦牧遗物圆珠笔、旧眼镜、放大镜、稿纸、手稿。

钟敬文(1903—2002),汕尾海丰人,我国著名的民俗学家、民间文学大师、现代散文家、诗人,历任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所长等职。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和民间文学、民俗学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创作,桃李天下,贡献卓著,一生创建了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两大学科,被誉为“中国民俗学之父”。汕尾海丰公平镇敬文广场建有钟敬文塑像。

秦牧故居(汕头澄海)
Qin Mu's old residence(Chenghai, Shantou)

钟敬文纪念广场(汕尾海丰)
Zhong Jingwen Memorial Square(Haifeng, Shanwei)

蔡楚生故居(汕头潮阳)
Cai Chusheng's former residence(Chaoyang, Shantou)

胡蝶故居(江门鹤山)
Hu Die's former residence(Heshan,Jiangmen)

蔡楚生(1906—1968),汕头潮阳人。我国著名电影艺术家,代表作有电影《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等。他一生自编、自导和与人合作编导的影片26部,创作电影剧本12部,发表的电影理论、评论文章和回忆录十多万字,为中国电影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历任文化部电影局艺术委员会主任、电影局副局长、中国影协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蔡楚生故居位于汕头潮阳铜盂镇集星村,是由一座潮汕“四点金”和“厝包”组成的建筑。

胡蝶(1908—1989),原名胡瑞华,祖籍江门鹤山,中国早期最著名女演员。1908年生于上海,幼年随父母迁居广州、江门鹤山等地,9岁时进入广州道培学校读书,1926年开始了电影艺术事业,先后得到洪森、郑正秋、夏衍等悉心指导,1931年,她主演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1932年出演中国的第一部彩色片《啼笑姻缘》,1933年又主演了中国首部左翼电影《狂流》,同年主演的电影《姊妹花》为她代表作之一。胡蝶是横跨中国默片时代和有声片时代的电影皇后。1960年第七届亚洲电影节上,52岁的胡蝶跃登“亚洲影后”的宝座。1995年,纪念电影百年华诞暨中国电影90华诞时,胡蝶荣膺中国电影世纪奖和女演员奖。胡蝶故居位于江门鹤山沙坪坡山水寨村,是清代三间二廊建筑。

李小龙(1940—1973)原名李振藩,师承叶问,祖籍佛山顺德均安镇。广州李小龙祖居位于广州荔湾恩宁路永庆坊,由粤剧“四大名丑”——李小龙的父亲李海泉所建,采用西关大屋建筑风格的砖木结构。李小龙小时候在这里生活过。李小龙七岁便练习太极拳,1959年赴美读书,经长期历练,终成世界武道变革先驱者、武术宗师和哲学家、技击家,他是功夫片的开创者和截拳道创始人、中国功夫首位全球推广者、好莱坞电影首位华人主角。李小龙在香港的电影三次打破多项纪录,其中《猛龙过江》打破了亚洲电影票房纪录,与好莱坞合作的《龙争虎斗》全球获高票房。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园区最重要场馆项目之一——中国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展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项目总负责兼总设计师是广东东莞人何镜堂。何镜堂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兼设计院院长、总建筑师。中国馆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诠释了东方“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展现了艺术之美、力度之美、传统之美和现代之美。世博会结束后,其更名为中华艺术宫,继续展示厚重的中国文化。

广州荔湾李小龙祖居(广州荔湾)
Li Xiaolong's old residence(Guangzhou)

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上海)
Expo China National Pavilion(Shanghai)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