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俭无俗:魏晋名士的清举风貌

宁俭无俗:魏晋名士的清举风貌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魏晋名士以率意自然、卓尔不群的行为彰显了清举绝俗的风貌,具有清、奇、高、逸的特点,丰富了道家关于“雅”的内涵。所谓“宁俭无俗”,即追求简朴,切不可流于世俗。所以,“俭”是人格上的清高孤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宁俭无俗”,是明代士人们对高雅与低俗界限的恪守,更突显其清雅的艺术趣味及审美性格。又如榻、椅,文氏认为:“一改长大诸式,虽曰美观,俱落俗套。”

宁俭无俗:魏晋名士的清举风貌

对明代苏州文人,清代伍绍棠有评:“士大夫以儒雅相尚,若评书品画,擒茗焚香,弹琴选石之事,无一不精。”[22]文震亨正是这些儒雅士大夫的典型代表。他对造物的雅俗与否十分敏感,“雅”和“俗”两字也成了《长物志》中的高频词。《长物志》“器具”卷中就写道:“今人见闻不广,又习见时世所尚,遂致雅俗莫辨。更有专事绚丽,目不识古,轩窗几案,毫无韵物。”[23]因为工业制造水平达到了很高的程度,江南地区商业又十分繁荣,当时工艺精巧,装饰奢华,精雕细琢,色彩艳丽的造物充斥于大众消费市场。文震亨痛批当时人们见识浅薄,附庸风雅,只求绚丽夺目,实则俗气之至,毫无韵味。

如何才雅?“雅”是《长物志》出现频率较高的又一个核心词汇。“雅”的本意指犬齿,引申为基准,标准。儒家崇尚儒士之雅,其特点是“正”。如《毛诗序》解释说:“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24]道家崇尚名士之雅,其特点是“奇”,如庄子对藐姑射山之神人的描写,旨在张扬个性。对魏晋名士之“越名教而任自然”有重要影响。魏晋名士以率意自然、卓尔不群的行为彰显了清举绝俗的风貌,具有清、奇、高、逸的特点,丰富了道家关于“雅”的内涵。

文震亨从材质、工艺、形制、纹饰等多方面来考量造物是否雅致。材质方面,“文具……以豆瓣楠及赤水、锣木为雅,他如紫檀、花梨等木,皆俗”[25];工艺方面,如“有古断纹者,有元螺锢者,其制自然古雅”[26];形制方面,“镇纸,玉者有古玉兔、玉牛、玉马、玉鹿、玉羊,玉蟾蛛、蹲虎、辟邪、子母璃诸式,最古雅”[27]。卷五书画中论道“宋元古画,断无此式,盖今时俗制,而人绝好之。斋中悬挂,俗气逼人眉睫,即果真迹,亦当减价”。由此可见,文震亨对造物有其独到见解,非常讲究造物的质地,质感,古典,雅致的材质。

所谓“宁俭无俗”,即追求简朴,切不可流于世俗。简朴,源自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诗:“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又见于明代高启的《素轩记》:“治室於舍之西偏,简朴粗完,无彩绘之饰。”明代末期,“简”与“俗”的矛盾不断深化,实质上是日益兴盛起来的市民文化对士阶文化冲击的表现。“俗”,即缺乏尊严而显得谄媚,缺乏真诚而显得虚伪,缺乏独立信念而显得从众。所以,“俭”是人格上的清高孤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宁俭无俗”,是明代士人们对高雅与低俗界限的恪守,更突显其清雅的艺术趣味及审美性格。为了符合文人造园艺术家的清简品格,明代家具器具的设计思路也应超然于世俗之外,突破死板僵硬的制作工艺体系。(www.xing528.com)

文人的简雅淳朴,正是文震亨《长物志》中贯穿始终的审美理念。在器具、陈设的布置格局上,文氏坚决反对繁杂的陈设。《长物志》中多处描述家具摆设的数量都是取“一”为佳,处处彰显出文人清简的品格。如对坐几的描写:“……几上置旧研一,笔筒一,笔觇一,水中丞一,研山一,”[28]在书案上置备一个古旧的砚台,一个笔筒,一个试笔碟,一个水盂,一个砚山;对置炉的描写:“于日坐几上置倭台几方大者一,上置炉一;香盒大者一,置生、熟香,”[29]在常用的坐几上放置一个日式小几,上面放一个炉子、一个存放生香和熟香的大香盒。在家具式样方面,文震亨主张既简洁又大方,曾在《长物志》中数处提及应忌讳窄长形状的样式。其中,以书桌为典型代表,文氏认为:“书桌中心取阔大,四周镶边,阔仅半寸许,足稍矮而细,则其制自古。凡狭长混角诸俗式,俱不可用,漆者尤俗。”[30]书桌的桌面应宽大,四周的镶边只需要半寸左右,桌腿稍微矮而细,这样的规格制式才最自然古朴。狭长而圆角的桌面样式,都是不可采用的俗气设计,若上了漆,则更为庸俗。又如榻、椅,文氏认为:“一改长大诸式,虽曰美观,俱落俗套。”椅子更是“宜阔不宜狭”。按照旧式规格制作的榻、椅,若将其改成长大的样式,虽然壮观却也难免落入俗套。几的样式繁多,用途也各不相同。在室内家具的布置上,其样式、色泽、材质也是各有特定的规范。如天然几,“近时所制,狭而长者,最可厌”[31]。对于近年来制作的那种窄长的几案,文氏则认为最差。又如台几,“红漆狭小三角诸式,俱不可用”[32],红漆的和狭窄的三角形样式的台几,都是不可取的。

文震亨向来不崇尚媚俗的装饰手法,他认为这样便落入俗套,缺乏趣味。如对香筒的描写:“……若太涉脂粉,或雕镂故事人物,便称俗品,亦不必置怀袖间。”[33]香筒,是为贮存香料而设,所以用透雕法制作,使其散发香味于居室之中。旧式的香筒,如果脂粉气太重,或者雕刻上人物故事,那就是很俗气的做法,文氏认为断然不可用。笔格,又称笔架,是文房常用器具之一。《长物志》中专门对笔格有这样的记叙:“……俗子有以老树根枝,蟠曲万状,或为龙形,爪牙俱备者,此俱最忌,不可用。”[34]古时有俗人将老树根盘曲成腾龙等各种形状的笔架,这是最忌讳使用的样式。从明代房室陈设装饰特征来看,多是以简素高雅的风格为主,更能显现文人潇洒脱俗的气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