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夔纹扁足鼎:精美青铜器陈述

夔纹扁足鼎:精美青铜器陈述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夔紋扁足鼎,通高31.1、口徑24.2、足高20.2 釐米。鼎是銅器中的一個大類,但扁足鼎這樣一種類型,傳世和出土的都比較少。扁足鼎,從傳世的實物來看,似都是成對使用的。有的扁足鼎在足的中綫以上裝置一個有穿孔的盤,用以盛放炭火。本文介紹的這一件扁足鼎,鑄作極精。這件夔紋扁足鼎,是優秀的青銅器之一,從整體到局部的設計都很和諧,没有其他不必要的裝飾堆砌,具有相當高的工藝水平。

夔纹扁足鼎:精美青铜器陈述

夔紋扁足鼎,通高31.1、口徑24.2、足高20.2 釐米。上海博物館藏。

鼎是銅器中的一個大類,但扁足鼎這樣一種類型,傳世和出土的都比較少。1976年在河南安陽婦好墓出土的幾百件銅器中,發現了幾件扁足方鼎和扁足圓鼎,引起了專業工作者的很大興趣。

鼎可以作爲炊器烹煮肉食。現存商周時代的鼎,有的腹上和足上,還留有煙炱痕迹。但用於烹飪的青銅鼎並不多,因爲烹飪時,烈火能使紋飾受損。鼎,也是奴隶主身份和權威的象徵,用以明上下、别等級,是一種“禮治”的工具。扁足鼎,從傳世的實物來看,似都是成對使用的。有的扁足鼎在足的中綫以上裝置一個有穿孔的盤,用以盛放炭火。從這一點可以推測,扁足鼎在天寒的時候還可以加温食物。這種帶盤的扁足鼎爲數更少,故宫博物院青銅器館陳列有一件,前幾年在寶雞茹家莊西周墓也有出土。

本文介紹的這一件扁足鼎,鑄作極精。立耳、平底、淺腹,下有三條夔形扁足。立耳狹而有大孔,較薄的唇邊,猶存商代早期形制的遺風。從這一點看,它還不是商代晚期即殷墟時期最晚的製品。鼎腹飾以夔紋六組。所謂夔紋,是一種一足的長卷鼻獸的形象,省略了頭部所有的特徵,只保留一個獸目。獸目下面有一個爪子,後部的尾巴和鼻子一樣相應地卷起。這種卷鼻和卷尾的對比,在實際生活中似乎是不合理的,但從圖案的角度看却又相當調和,表現了設計者對圖案規律的熟諳。夔的主體周圍,滿布鏤刻精確而細密的雷紋。(www.xing528.com)

此鼎的扁足較薄,兩面都有繁密遒勁的紋飾,和腹部的夔紋是一個種屬,也是長卷鼻和卷尾。除了重點顯示頭部的特點以外,在軀體中有鱗紋,象徵着夔龍的特點。軀體和尾部由寬闊而驟然收縮,手法簡潔、明快。鼎足支撑鼎身的角度也恰到好處,增加了整個造型的氣勢和穩定感。

這件夔紋扁足鼎,是優秀的青銅器之一,從整體到局部的設計都很和諧,没有其他不必要的裝飾堆砌,具有相當高的工藝水平。

(原載《文物》1979 年第10 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