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道德哲学与教育:道德素养简介

中国道德哲学与教育:道德素养简介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内容极为丰富,它涉及世界的本原及存在形式,人和整个世界的关系,肉体与精神的关系,审美关系及思维形式等广泛问题,但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群体的伦理关系,始终是中国哲学的重要内容。道德哲学,又称伦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道德。中国传统哲学、道德哲学和道德教育都是以“人”为中心,以认识人、完善人、培养人为宗旨,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

中国道德哲学与教育:道德素养简介

在中国,“哲”是聪明、智慧之意;“哲学”即是聪明、智慧之学。《尚书·皋陶谟》记载大禹语说:“知人则哲,能官人,官民则惠,黎民怀之。”《孔氏传》解释说:“哲,知也。无所不知,故能官人、惠爱也。爱则民归之。”尽管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内容极为丰富,它涉及世界的本原及存在形式,人和整个世界的关系,肉体与精神的关系,审美关系及思维形式等广泛问题,但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群体的伦理关系,始终是中国哲学的重要内容。道德哲学,即探讨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群体伦理关系的“智慧之学”,在整个中国哲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道德哲学,又称伦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道德。道德是社会意识形式之一。既是指以善恶评价的方式,借助于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的机制来调节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群体相互关系的原则规范的总和,又是指与此相应的行为和活动,中国的道德哲学,在古代称为“为人之道”、“做人之理”,是关于道德的观点、思想和见解的理论,探求人的完善的学问。道德教育是道德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指一定社会或集体为使人们自觉遵循特定的道德行为准则,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相应义务,而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是把一定社会或集团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人的内在品质的重要条件。在我国古代,道德教育称为“教化”或“德教”,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教化”或“德教”,既是指面对包括统治阶级在内的全社会的道德教育,又是指学校教育中面向学生的道德教育,两者互相关联,是封建社会中统一人的思想道德观念,规范人与人的关系,完善人的品质的重要手段。(www.xing528.com)

中国传统哲学、道德哲学和道德教育都是以“人”为中心,以认识人、完善人、培养人为宗旨,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