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荆楚文化融入一带一路

荆楚文化融入一带一路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上,本地区后来的大国庸、巴、楚,都是位于深山中,庸、巴由于有盐业的资源优势,不愿向低地开发,而楚无盐业的资源优势,促使其走出山中,融合江汉。西周建立后,迁封其大彭国后裔于河南原阳县,复立为大彭国,又称彭国、彭伯国。楚相对于齐来说地位低一点,可能是祝融部落中与周关系最密切的一支,周公奔楚,表明楚的地位不低。

荆楚文化融入一带一路

从楚族到楚国的节点,因为楚都丹阳没有确切的证据,一直充满了争议,对此楚文化的各位大家们研究成果丰硕,犹如围棋高手一样,摆好了各种变化图,穷究变化,信心满满地等候着考古成果的佐证。对楚都丹阳的研究要摒弃先入为主,为楚人鸣冤叫屈的心态。有学者认为鬻熊作为周文王之师好不容易在丹淅流域立国,又被打发到了荆山南漳一带的偏狭之地,且只是封为区区子爵,周人处事不公。这种看法既对周人在秦巴山地、汉阳的整体战略安排缺乏认知,也忽视了早期楚国不断迁徙的事实。事实上,本地区后来的大国庸、巴、楚,都是位于深山中,庸、巴由于有盐业的资源优势,不愿向低地开发,而楚无盐业的资源优势,促使其走出山中,融合江汉。

1.卧榻之侧,岂容鼾睡

丹淅流域,大洪山脉北部的汉阳,为链接成周、宗周的中枢地盘,不可能交付于异族,周人肯定会在此分封同姓或是姻亲,保障大本营的安全。原来在此经营的土著或是迁徙而来的部族,轻则被“易地搬迁”,礼送出境,重则被驱逐,乃至歼灭。

2.“牧誓八国”,严禁入内

帮助周人打败商人的八大诸侯盟国有:庸、蜀、羌、髳、微、卢、彭、濮。顾颉刚、钱穆先生都认为这八国都在今湖北地区。八国以庸为首,实力最强,也只是被封为子爵。牧誓八国肯定在周灭商后得到了一定的好处,但根据史籍和出土金文的一些记载,西周时期,至少蜀、微和卢似乎都和周王室有种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矛盾,这或许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牧誓八国和周在灭商时候的联盟是暂时的、松散的,当地缘政治格局改变后,它们也成了周人的眼中钉,被迫远离了丹淅流域。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吧。

3.祝融部落,惟楚有才

当时迁徙到秦巴山地的祝融部落,以彭国为首,为伯爵之国,地位较楚国显赫。据有关资料记载,彭氏的先祖陆终娶“鬼方氏之妹”女嬇为妻,育六子,陆终的第三子籛铿,又称彭祖氏,因能作大鼓,且鼓声洪亮,鼓声彭彭,便称为彭。周武王伐纣时,彭国(实际上为部落)参与征战。西周建立后,迁封其大彭国后裔于河南原阳县,复立为大彭国,又称彭国、彭伯国。大彭国传到周赧王时期(约公元前260年)时灭亡于楚。(www.xing528.com)

如果将以彭国为首的祝融部落视为一个整体,周人对祝融部族是颇为看重的。对迁徙到秦巴山地的祝融部落,周人应该有一个整体安排。周人将最为显赫的彭国分封回祖居之地,造成了群龙无首的局面,留下的楚、麋、罗等国,分封地域相连,地位大致相当,周人对楚并无特殊待遇。

4.楚、齐附庸,何所安置

需要认真思考的是,后来蔚然兴起的楚、齐,他们在周朝兴起的过程中,究竟与周朝是什么样的关系,是联盟、附庸还是雇佣?相对于牧誓八国,他们的地位是高还是低?

齐、楚的开国君主姜尚、鬻熊在当时应该是周王国的附庸,地位类似于后来的内朝。(鬻熊虽不是始封之君,但楚人更愿意将他视为开国君主。)姜尚、鬻熊作为周的附庸而不是联盟,不在八国之列,但是与周人的关系更为密切,发展机遇更大。姜尚是羌族部落的酋长,这个羌族部落是文明程度较高的和周通婚联姻的部落,和牧誓八国中的羌可能类似后世熟羌、生羌的区别。相较于楚人,姜尚毕竟是姻亲,封为伯爵也是理所当然,有意思的是,姜尚似乎还对分封地过于远离家乡而充满了怨言,磨磨唧唧不愿出发。楚相对于齐来说地位低一点,可能是祝融部落中与周关系最密切的一支,周公奔楚,表明楚的地位不低。而且祝融部族人多势众,周人似乎颇为猜忌,八国之列的彭国反而没有楚国受到重用。

楚、齐后来都成为了蔚然兴起的大国,作为非姬姓国,如何抢占制高点着实不易。最后两国都选择将自己的立国者描画成老年人,以富于谋略而不尚权利的智者、导师的面貌出现。太公望并不意味着他年高德劭,实际上年轻版的姜尚形象更符合他牧野鹰扬时真实的年龄。而鬻熊蚤卒,也并不代表是文王的老师,这些更多是一种战略宣传手段。周朝开国时周成王年幼,由周公执政,作为华夏体系的齐国还只敢把姜尚放在与周公相当的地位上,楚国却说自己先祖鬻熊是文王之师,无疑是压了齐国一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