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荆楚文化与一带一路:提升传播效果的关键

荆楚文化与一带一路:提升传播效果的关键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对外文化传播中,寻求两种文化的共性,实现价值认同。2014年12月,武汉杂技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目前中国各大杂技剧团共同面临的问题。要组织文化工作者到境外学习调研,了解熟悉境外受众需求和接受习惯,开阔视野、融通中外,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和讲好中国故事的水平。

荆楚文化与一带一路:提升传播效果的关键

近几年来,湖北按照“了解对象、共性切入、个性表达、价值认同”的传播理念,讲述荆楚文化故事,做到既“走出去”又“走进去”。在举办“荆楚文化走进俄罗斯”“荆楚文化德国行”等系列文化交流活动过程中,省直相关部门详细了解两国民众的文化传承、风俗习惯、审美偏好等情况。在对外文化传播中,寻求两种文化的共性,实现价值认同。如,在德国举办“长江边的非遗故事”时,特地制作了中德两国名人孔子马克思歌德贝多芬的剪纸头像,歌德的砖茶头像,让德国观众从陌生的文化样式中看到了自己熟悉的文化元素,引发了他们欣赏与探究的兴趣。湖北派太极武当代表团参加俄罗斯国际军乐节前,采取多种方式对道教文化所蕴含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丰富的思想文化和深刻的生活智慧进行宣传讲解,当110名武术队员组成的太极方队压轴在莫斯科红场亮相时,引起现场数万观众起立欢呼,其后10多天里,代表团走进街区、走进校园,在俄罗斯掀起巨大的中国“太极热”“道教热”。

2014年12月,武汉杂技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如何在保留传统节目经典动作的同时演出新意?是目前中国各大杂技剧团共同面临的问题。过去杂技表演受场地等因素限制,大多为小型、独立节目,随着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杂技表演不但要炫技,更要注重观赏性。武汉杂技团对过去传统项目进行颠覆性创作,融入声、光、电等现代舞美的同时,将多个杂技种类进行融合,力求一个节目展现多种杂技技巧,增加难度的同时,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2017年5月29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杂技专场演出中,作为武汉杂技团传统优势项目,《独轮车技》凭借其惊险、刺激的动作,深受海内外观众喜爱。经过创新改良,10多名独轮车手踏着音乐的节拍,忽而排成一排,忽而架起“叠罗汉”,他们脚踏独轮车完成一系列惊心动魄的高空翻滚、腾空跳跃等技巧。该节目在独轮车技巧上大胆加入了翻腾、跳跃和单手顶技巧,还把独轮车技和蹬人嫁接,极大地加强了节目的难度和观赏性,抛、接、转及跳跃,难度高,动作惊险刺激,无不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近年来,武汉杂技团开始注重杂技晚会的打造,先后排演了《英雄天地间》《海盗》《梦幻九歌》《凤舞楚天》等大型杂技剧,以强烈的楚文化色彩,惊艳绝美的表演,征服了无数的国内外观众。(www.xing528.com)

但是在讲述中国故事时,有的还不能很好地结合受众的国情、文化、价值观和习惯等特点,有的由于资源的限制,研究不够深入,研判不准,导致有的交流项目无的放矢,存在“不管客是谁都端一样菜”的现象。要组织文化工作者到境外学习调研,了解熟悉境外受众需求和接受习惯,开阔视野、融通中外,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和讲好中国故事的水平。勇于改进创新,推动文化工作者创新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组织开展文化传播创新工作研讨会、交流会,推动广大文化工作者掌握新技巧、开拓新渠道,不断丰富传播形态,创新传播样式,努力奉献人民喜闻乐见、经得起时代检验的精品力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