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处理公文和提高发文质量

如何处理公文和提高发文质量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文是传递信息、实施领导的重要工具。领导者和办公室负责人对于发文必须严格把关,切实控制发文频率、发文数量和发文范围,并努力提高发文质量。为克服公文长期旅行、办事拖拉的现象,应规定处理公文的期限。让他们及时把办理情况反馈回来,汇报给批文的领导。

如何处理公文和提高发文质量

公文是传递信息、实施领导的重要工具。通常公文处理中的主要弊端是:文件越发越多,简报越写越繁,文字越来越长,周转越来越慢,落实越来越差。这样一来,不仅使得领导人苦于案牍,而且浪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影响工作效率,败坏了领导机关作风,滋长官僚主义,严重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解决的办法是:

1.控制发文。领导者和办公室负责人对于发文必须严格把关,切实控制发文频率、发文数量和发文范围,并努力提高发文质量。凡内容空洞、要旨不清的不发;可用口头或电话传达的不发;质量低劣的不发,打回去重新起草;对于那些下边抄上边、层层搞“转发”的文件尽可能少发或不发;对于那些穿靴戴帽、四平八稳、无关痛痒、动辄数千言甚至上万言的所谓“简报”,更应坚决禁绝。对于什么部门可以办简报,什么部门不必办;领导机关要统一掌握,做到少而精,防止滥办滥发,空耗工作人员和领导的精力。必要的文件和简报也要讲求质量,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言简意赅。对篇幅也要有个限制,譬如简报或一般请示报告可否以千字为限,长者不予受理或不予签发。公文的发放范围也要严格控制,该发到哪一级就发到哪一级,该发给哪些有关部门就只给哪些部门,无关的一律不送,不要不管什么内容,都发至“各厅局、各县区”或“各乡镇”。

2.筛选来文。凡是来文,应该让秘书或助手先行阅办,让他们从大量来文中筛选出重要的文件,再送交领导者批阅。对于篇幅过长而又必须了解的材料,应让秘书将其重点标出,或经过综合整理,摘要编写成简短的情报,再供领导者参阅。有人作过统计,一个市长每周用于审批各类书面报告的时间是20小时左右,平均每天3个多小:时。根据目前通行的文件格式,如果把开头结尾的“靴子”、“帽子”都删去,那么每周就可以节省看文件时间5小时;如果秘书能给搞成摘要,则可以节约10小时,一年就节约480小时,按8小时工作制计算,合两个月的时间!真是一个可观的数字!

3.快速阅文。领导者每天一上班,总是有一大堆文件和材料等着批阅,一般都有数万字甚至更多。如果都一一阅读,一天8小时都搭上也不够用。怎么办?有一个办法:可以按文件的性质、内容和轻重缓急程度,采取精读、粗读和翻阅几种不同阅文方式。翻阅就是只看看标题,在脑子里挂个号,一旦处理与其有关的工作时,再拿出来细看;粗读就是看个主要精神和大概意思,有个基本了解就可以了;只有那些内容很重要、政策性和时间性又很强的来文,才仔细地看,反复地研究。下级来的请示报告,一般先由办公室主任提出处理办法,然后领导再看。另外,看文件也不一定非得用完整的时间。会前会后和间歇时间、处理问题和谈话的空隙时间、等人等车时间等,都可以用来看材料阅文件,这样可以把完整的“黄金时间”腾出来处理更重要的事情。(www.xing528.com)

4.限期办文。为克服公文长期旅行、办事拖拉的现象,应规定处理公文的期限。比如,有的党政机关规定,从领导机关收到下级请示报告之日起,如在15天之内不作答复,就等于许可默认,报请单位就可以自行处理,倘若产生不良后果,应由接收报告的领导机关负责。至于急件,要随到随办,不在15天之列。类似的办法,对于严格领导机关办理公文各个环节的责任制,提高办文办事效率,都可以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5.催促完文。领导者对某件公文作了批示,并不等于该项公文的处理已经完结,而应继续掌握批示的落实情况,指定秘书或助手负责查办,看该项批示是否准时下达?有没有付诸实行?落实结果怎样?让他们及时把办理情况反馈回来,汇报给批文的领导。对于重大问题的批示,领导者还应当亲自过问和督促。这不仅是加速文件周转、发挥文件作用的重要手段,也是转变领导作风、提高领导效能的重要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