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韦后弑君有直接证据,中宗遇害案中的关联人物和凶手揭示

韦后弑君有直接证据,中宗遇害案中的关联人物和凶手揭示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按此记载,中宗驾崩与韦后等人谋反有直接关系,凶手也暗指韦后母女和马秦客。[5]明确提到韦后弑君。其中却说是“逆贼马秦客等潜通宫禁,敢行鸩毒”,连杨均都仅被划入“遂扇太后”一党,更未提及韦后或安乐下毒。今天能看到有关这一案件的还有一份较早的材料,即写于唐睿宗景云元年十一月十三日前不久的《安乐公主墓志》。有学者认为,这就是说安乐公主毒死了中宗[11]。

韦后弑君有直接证据,中宗遇害案中的关联人物和凶手揭示

首先,排查整理描述案件的相关文献,看看各处说法究竟如何。

旧唐书·中宗本纪》载:“时安乐公主志欲皇后临朝称制,而求立为皇太女,自是与后合谋进鸩。六月壬午,帝遇毒,崩于神龙殿,年五十五。秘不发丧,皇后亲总庶政。”[1]这里认为,是安乐公主希望母后临朝,自己想当皇太女,于是和母亲一起密谋毒死父亲,开始抢班夺权。

《旧唐书·中宗韦庶人传》则称:“六月,帝遇毒暴崩。时马秦客侍疾,议者归罪于秦客及安乐公主。后惧,秘不发丧,引所亲入禁中,谋自安之策。”[2]由于马秦客曾在中宗身边侍奉,于是外界议论说是他和安乐公主毒死了中宗。这让韦皇后感到惧怕,所以秘不发丧,接着进行了一系列安排以自保。注意,这里只说中宗中毒身亡,却没有直言下毒之人,而是借“议者”之口说出马秦客和安乐公主的嫌疑。

《旧唐书·韦巨源传》收有一则李邕反对给韦巨源上谥号的奏疏,其中提到:“又上天不吊,先帝遇毒,悔祸无征,阿韦将篡。”[3]同样只说中宗中毒而死,韦后要谋权篡位,没有说凶手是谁。

新唐书·中宗本纪》的记载是:“六月,皇后及安乐公主、散骑常侍马秦客反。壬午,皇帝崩,年五十五。”[4]按此记载,中宗驾崩与韦后等人谋反有直接关系,凶手也暗指韦后母女和马秦客。接下来的《睿宗本纪》则言:“景云元年六月壬午,韦皇后弑中宗,矫诏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5]明确提到韦后弑君。

《新唐书·中宗庶人韦氏传》和《旧唐书》所载类似,没有指明凶手:“帝遇弑,议者讙咎秦客及安乐公主。后大惧,引所亲议计”[6],韦后的举动仍是因害怕而求自保。而在同书有关安乐公主的记录中,则没有提到她和毒死中宗有关。(www.xing528.com)

资治通鉴》的相关记录更为详细:“散骑常侍马秦客以医术,光禄少卿杨均以善烹调,皆出入宫掖,得幸于韦后,恐事泄被诛;安乐公主欲韦后临朝,自为皇太女;乃相与合谋,于饼餤中进毒,六月,壬午,中宗崩于神龙殿。”[7]韦后的情夫怕被清算,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所以一起下手毒死了李显。

也是《通鉴》所载,当月庚子日唐隆政变的宣传口号正是韦后毒杀中宗,所以必须被推翻:“(葛)福顺拔剑直入羽林营,斩韦璿、韦播、高嵩以徇,曰:‘韦后鸩杀先帝,谋危社稷,今夕当共诛诸韦,马鞭以上皆斩之……’。”[8]

而政变后的第二日(辛丑日),当时还是皇帝的李重茂发布了一则制书[9],此应是关于这场宫廷惊变最早的官方声明,《全唐文》称《诛韦氏制》[10]。其中却说是“逆贼马秦客等潜通宫禁,敢行鸩毒”,连杨均都仅被划入“遂扇太后”一党,更未提及韦后或安乐下毒。

今天能看到有关这一案件的还有一份较早的材料,即写于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十一月十三日前不久的《安乐公主墓志》。志云:“其夫武延秀与韦温等,谋危宗社,潜结回邪,交构凶徒,排挤端善。密行鸩毒,中宗暴崩。六合摧心,三光掩色。又欲拥羽林万骑,率左右屯营,内宅之中潜贮兵甲……”有学者认为,这就是说安乐公主毒死了中宗[11]。但“密行鸩毒,中宗暴崩”前一句的主语似并非志主“勃逆宫人”,而是“其夫武延秀与韦温等”;后一句“欲拥羽林万骑,率左右屯营”的应也是当时掌握一定兵权的武延秀。换句话说,志主虽然是安乐,但墓志的表述其实是说她的丈夫武延秀及党羽毒杀了中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