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展格局,开创德州年鉴.2021

发展格局,开创德州年鉴.2021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切有利于发展的积极因素,都要争取、都要聚合;一切不利于发展的因素,都要坚决摒弃、坚决祛除,强化“聚”的思维,创新“聚”的打法,形成“聚”的态势,实现“聚”的效应。第二个问题,德州产业发展怎么定位?要发展通道经济,聚合人流物流,打造有吸引力的城市和乡村,加快扭转人口净流出趋势。

发展格局,开创德州年鉴.2021

我市“十四五”规划思路目标都很明确,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是狠抓落实。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聚焦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坚定不移落实“三个坚决”,保持工作定力和工作连续性,把规划目标变成“任务书”,把发展蓝图变成“施工图”,加快建设“富强、活力、幸福、美丽”新时代现代化新德州。

主要思路就是一个字——“聚”。聚产业、聚人气、聚资源、聚要素、聚红利。一切有利于发展的积极因素,都要争取、都要聚合;一切不利于发展的因素,都要坚决摒弃、坚决祛除,强化“聚”的思维,创新“聚”的打法,形成“聚”的态势,实现“聚”的效应。

第一个问题,德州区域发展走向是什么?深化战略融入借势借力。主动融入国家和省发展战略,推进“北接南融、西联东达”。北接京津冀,围绕“一区四基地”的定位,打造高层次对接平台,创新对接政策,全力争取国家和省里支持,加强与雄安新区发展互动,在深度融入中分享更多制度和政策红利;南融省会经济圈,主动推进济德同城化,发挥齐河、禹城、临邑前沿作用,超前谋划对接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联动区;西联沿黄流域相关城市,加快互联互通,融入沿黄大通道;东达与渤海湾连通,打通出海通道,以战略融入强化德州“十字”枢纽地位。

第二个问题,德州产业发展怎么定位?先进制造业立市强市。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共融”。坚定不移壮大工业实体,把先进制造业作为核心选项、头号工程;坚定不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做优现代农业,打响食品产业品牌;坚定不移推动通道经济,实现商贸流通活市兴市。归结起来,就是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食品名市、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围绕构建“541”产业体系,优选排头产业,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实现“三年倍增”。优先抓生物医药、食品加工、高端装备(包括体育产业)三大优势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大战略先导产业;现代物流、会展经济、医养健康三大新兴服务业,概括为“三三倍增”。以强势产业崛起带动整体壮大提升。各县市区也要精选2至3个产业重点培植,不宜过多过散。(www.xing528.com)

第三个问题,德州竞争力怎么塑造?“差异化”“倒虹吸”聚气聚力。要深入研究区域和周边状况,既要承接南北溢出效应,又要形成对东西的比较优势,根本出路在于提升整体能级,加强市外和市内一体化协作。一体打造“北京—济南”医药产业走廊。加快构建“组团发展、多极支撑”的空间布局。要发展通道经济,聚合人流物流,打造有吸引力的城市和乡村,加快扭转人口净流出趋势。

第四个问题,德州的城市特色是什么?生态建设固根固本。没有良好生态,就没有城乡发展的未来。德州尤其需要培育生态优势。首先是水系,德州因水而生、无水则衰。水是城市的命脉,也是命门。落实“四水四定”要求,水资源成为最大的刚性约束。要优化水生态,坚定不移建设节水型城市。“州”可说文解字,我们主城区有三条南北走向的河流,如“川”字,只有贯通才是“州”字。现在每年7亿多立方的雨洪资源东流入海,解决办法就是实现东西贯通,提高城市减灾能力,改进雨洪资源利用。这项工作头拱地也要干。再就是绿量,主要是冬季绿量少,恰恰冬季碳排放多。今后要实施春冬两季绿化,实现“三季看花、四季常绿”。还要坚持不懈改良土壤生态,久久为功抓下去,走出平原地区也有“金山银山”的路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