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式微》古诗:写尽人事无常

《式微》古诗:写尽人事无常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诗两段起调都相同,都是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用一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诗中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就全诗来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答案的故意设问。

《式微》古诗:写尽人事无常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疑难注释

①式:作语助词。微:(日光)衰微,黄昏或曰天黑。

②微:非。

③中露:露中。

④躬:身体。

诗文大意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呢?如果不是因为君主的缘故,怎么会还在露水中!(www.xing528.com)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呢?如果不是因为君主的缘故,怎么会还在泥浆中!

诗文名句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诗文欣赏

诗经》中的诗篇,很多都是描写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表现他们的心境,抒发他们的一些感情的。这首诗的吟咏主体就是被奴役的小人物,为他们抱不平、发牢骚而作。他们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不平。

本诗两段起调都相同,都是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用一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微,是指天色将要黑、却还没有黑下来。这时候白天明亮的日光渐渐减弱了,可被等待的那个人仍然没有回来。用一个“微”字来写这种天色的变化,而不是用“暗”“黑”这种形容状态比较确定的词,实际上是描写了一种等待的过程。诗人因为等待而关注到了天色的变化,又因此而心生焦虑,自然而然地发出了“胡不归”的追问,为什么还没有回来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古代农业社会标准的作息时间。天黑了,该回了,但是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替他们服务,许多人才不得不长年累月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昼夜不得安歇。诗中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这短短两章诗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就极其深刻地表达了出来。

这首诗有两点增强了其艺术效果。一是用设问句强化了语言效果。就全诗来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答案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压迫,苦不堪言,要发牢骚,如果是平铺直叙,则易于穷尽。“文似看山不喜平”,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疑的设问,让诗篇显得宛转有情致,同时也更引人注意,启发人的思考,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矣。二是以韵脚的变化来烘托情感气氛。全诗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衔接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服劳役者的苦痛以及越来越强烈的背弃暴政的决心。这种用韵方式,使主旨借着韵脚所体现的感情基调获得了充分的表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