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朝货币:珍品文信货币书法

秦朝货币:珍品文信货币书法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2-14两甾,直径:3厘米,重量:7.5克秦国货币中还有一种“文信”货币文字书法。1982年,咸阳市的汉墓出土过一枚“文信”货币,这种货币无论是存世还是出土,数量都非常少见,所以一直被视为珍品。文信货币文字书法,笔画精细,字形比秦“半两”货币更为端正清秀。秦朝的货币到了后期,出现了质量低劣的状况。就是说,钱不论好坏、大小、轻重一起流通,不必挑选。

秦朝货币:珍品文信货币书法

秦国货币一直采用圆形货币的造型,到秦统一时,最终确定了外圆内方、货币文字书法对称的货币形制。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规定以外圆内方的半两钱为全国通行的货币,这是我国最早的统一货币。

秦始皇统一货币,铸造“半两”货币,使用小篆字体,由秦国丞相李斯书写。货币文字结体凝重,端庄飘逸,骨气丰匀,方圆绝妙,气韵高古,是典型的玉箸篆书体。清陈沣《摹印述》说:“篆书笔画两头肥瘦均匀,末不出锋者,名曰‘玉箸’,篆书正宗也。”明甘旸《印章集》说:“玉箸,即李斯小篆。”玉箸篆的代表书家有秦代李斯、唐代李阳冰等。玉箸篆又作“玉筯篆”(亦称玉筋篆),顾名思义,字体笔画粗壮,犹如玉箸一般线条(图2-8、图2-9)。

图2-8 秦统一的半两货币,直径:3.2厘米,重量:8.07克

图2-9 秦统一的半两货币,直径:2.5厘米,重量:10.9克

泰山刻石立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是“天下第一山”泰山最早的刻石。前半部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泰山时所刻;后半部为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年(公元前209年)刻制。刻石两刻辞均为李斯所书。书法严谨浑厚,平稳端宁;字形公正匀称,修长宛转;线条圆健似铁,愈圆愈方;结构左右对称,横平竖直,外拙内巧,疏密适宜,流动婉通,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泰山刻石残石仅存10个字,现存山东泰安岱庙内(图2-10)。

图2-10 明拓泰山刻石拓本,现藏于青岛市博物馆

秦泰山刻石、秦两诏铜斤权(图2-11)均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书法严谨古拙,结体整齐划一,既端庄雄伟,隐然有端庄秀丽之气,又有天真随意、古拙任性的风韵。而秦“半两”货币文字书法,尽管与秦泰山刻石、秦两诏铜斤权文字不尽一样,但我们仍然能观察到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传递着与秦小篆相似的精神风貌。

图2-11 秦两诏铜斤权,西安秦始皇陵墓出土,现藏于陕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释文】元年,制诏丞相,斯去疾,法度量,尽始皇帝为之,皆有刻辞焉,今袭号而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刻此诏,故刻左使毋疑。

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竹简千余枚,上为墨书秦隶(图2-12)。秦隶是从秦篆脱胎而出的早期隶书,在秦隶字形和结构中仍然保存着大量的母体痕迹,篆隶混杂、亦篆亦隶,具有过渡书体的明显特征。古人说:“篆之捷隶也”,从“捷”这一意义上说,秦简上的秦隶体现了毛笔的运用、篆书的快写,反映出毛笔墨书的运用才真正把中国书法向隶书的方向推进。(www.xing528.com)

图2-12 秦代《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效律》

在纸张发明以前,中国古代书写材料除少数纺织品外,主要是简牍,一般为竹片和木片。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成书于战国晚期至秦统一初期,展现了秦代日用书体之一——秦隶的真实面貌,它更正了古文字学史、书法史上“秦隶即秦诏版”一说的陈旧观念。这些秦简比《青川木牍》《天水放马滩战国秦简》隶化的特征明显,更接近于《秦诏版》上小篆的形态,而远离了金文的写法。

秦代的货币还有“半”(图2-13)“两甾”(图2-14)等文字,按重量换算,一甾为6铢,两甾为12铢,亦为“半两”。秦“半两”也当重12铢。根据“半”“两甾”货币的大小和轻重,与“半两”相当,当与秦“半两”货币同时流通。

图2-13 半,直径:2.65厘米,重量:7.2克

图2-14 两甾,直径:3厘米,重量:7.5克

秦国货币中还有一种“文信”货币文字书法(图2-15)。1982年,咸阳市的汉墓出土过一枚“文信”货币,这种货币无论是存世还是出土,数量都非常少见,所以一直被视为珍品。关于这种货币铸行的时间,有人认为是汉朝之初地方所铸,也有人认为是秦始皇在位时,文信侯吕不韦私铸,目前均不能定论。文信货币文字书法,笔画精细,字形比秦“半两”货币更为端正清秀。

图2-15 文信,直径:2.4厘米,重量:3.5克

通观秦时货币文字书法,文字形体端正规范,笔画匀称、流畅,布局对称相望,气韵古朴舒美。

秦朝的货币到了后期,出现了质量低劣的状况。据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中《金布律》所记载:“官府受钱者,千钱一畚。”就是说,钱不论好坏、大小、轻重一起流通,不必挑选。这种状况使得货币质量每况愈下,可是这些货币所采用的文字却始终是李斯书写的小篆书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