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代前期货币及货币书法-《中国古代货币·文字·书法》

唐代前期货币及货币书法-《中国古代货币·文字·书法》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争者凶,不争亦毋(無)以成功。天地已成,黔首乃生。刑德皇皇,日月相望,以明其當。刑德相養,逆順若成。居則有法,動作循名,其事若易成。〔32〕图4-4欧阳询书《仲尼梦奠帖》墨迹,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乾封泉宝”货币是唐高宗李治在乾封元年铸行。货币文字书法为楷书,字体庄整清秀,笔力劲健,这种货币是唐朝前期具有代表性的品类。

唐代前期货币及货币书法-《中国古代货币·文字·书法》

唐朝前期的货币,继承传统的货币,以铜质货币为主要货币,黄金、白银作辅币,在货币的名称上也做了很大的改变。隋朝之前,货币都用重量作名称。从唐代开始,改用通宝、元宝命名货币。从“乾封泉宝”货币开始又开启了唐代用年号作货币名称的先例。中国古代货币从唐代起,进入标准化的时代。

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除隋代的货币,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图4-3)。至此,货币在唐代开始使用“通宝”名称,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名称。“开元通宝”货币中的“开元”并非年号,而是取“开创新纪元”之意,其形制大小,效仿汉“五铢”货币。“开元通宝”货币文字书法,笔画略粗,字体凝重沉稳。“开”字笔繁而疏密有致,布局匀称;“元”字首画短小,长横左挑;“通”字的走之部前三笔如三撇状,“甬”上的开口大;“宝”字画繁但稳健,“贝”字内两短横与左右两竖笔不连。整个书法格局繁而不乱,规整端庄,每一笔画都有精雕细琢之美,是唐代楷书的代表作品。

图4-3 开元通宝,直径:2.4厘米,重量:3.3克

根据记载,“开元通宝”货币文字是唐代大法家欧阳询手书,欧阳询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询的书法,以楷书为最精,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掺合了六朝碑书,广采各家之长(图4-4)。唐张怀瓘评价他的书法:“八体尽能,笔力劲险。”欧阳询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巨大,为中国书法历史上四大楷书家之首[1]。“开元通宝”货币的铸行,不仅首开唐代货币铸行的标准范例,也为后来的货币铸行及货币文字书法树立了典范。

另外,唐代货币还改变了隋朝之前多以重量为名的习惯,将货币名称统称为“通宝”“元宝”“重宝”等。除武德开元之外,其后铸行货币均有年号,货币的形制、尺寸、重量都讲究规范,中国古代货币的标准从此走向完善。(www.xing528.com)

图4-4 欧阳询书《仲尼梦奠帖》墨迹,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乾封泉宝”货币是唐高宗李治在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铸行。货币文字书法为楷书,字体庄整清秀,笔力劲健,这种货币是唐朝前期具有代表性的品类(图4-5)。

图4-5 乾封泉宝,直径2.5厘米,重量4.1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