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汉货币发展 | 中国古代货币历史 | 汉朝货币制度

西汉货币发展 | 中国古代货币历史 | 汉朝货币制度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朝初期,国家货币制度比较混乱,货币仍然沿用秦“半两”,直到汉武帝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商品贸易的兴旺,为货币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一直到东汉末年为止,除了王莽统治时期的变动外,西汉、东汉上下400年,“五铢”货币一统天下。汉“五铢”货币奠定了中国古代货币圆形方孔的传统。图2-17郡国五铢,直径:2.5厘米,重量:4.2克为稳定市场,统一货币已成为该时代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西汉货币发展 | 中国古代货币历史 | 汉朝货币制度

汉朝初期,国家货币制度比较混乱,货币仍然沿用秦“半两”,直到武帝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商品贸易的兴旺,为货币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开始铸行“三铢”货币(图2-16)。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汉武帝令郡国铸造钱文为“五铢”的货币,被称为“郡国五铢”(图2-17),至此在中原开始发行“五铢”货币,开创了汉“五铢”货币的先河。一直到东汉末年为止,除了王莽统治时期的变动外,西汉、东汉上下400年,“五铢”货币一统天下。汉“五铢”货币奠定了中国古代货币圆形方孔的传统。这种小铜钱外圆内方,象征着天地乾坤。用篆字铸出“五铢”二字。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可见“五铢”实际上很轻。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荚钱。”荚钱,就是减重,以至于到后来,铸造的货币小到酷似榆荚,俗称榆荚钱。

图2-16 三铢,直径:2.2厘米,重量:3.6克

图2-17 郡国五铢,直径:2.5厘米,重量:4.2克

为稳定市场,统一货币已成为该时代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终于在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把铸行货币的权力收归中央,统一铸行“五铢”货币。铸币由上林苑水衡都尉所属的钟官、辨铜、均输三官分别负责铸造、审验成色和运输。因此称这种货币为“上林三官五铢”货币(图2-18)。

图2-18 上林三官五铢,直径:2.5厘米,重量:4.6克

汉“五铢”货币是秦汉货币史上的一大转折,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汉“五铢”货币的形制一直沿用到隋代,经历了7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货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也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货币,在我国货币发展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西汉所铸的“三铢”“五铢”货币。形制规整,铸工精湛,轻重大小比较适中,与货币文字相匹配,其货币文字书法,虽用字较少,但书法艺术却别有特色。货币文字采用篆书字体,严谨规范、秀美清晰、美观适用,给人以自然灵活富于变化之感。(www.xing528.com)

“小五铢”货币,有人曾认为是王莽或董卓铸行的货币。1956年,在西安汉城出土了一批汉宣帝时的货币,其中就有此种“小五铢”,证明这种“小五铢”是汉宣帝时所铸(图2-19)。

图2-19 小五铢,直径:1.2厘米,重量:1.4克

汉武帝时期为解除匈奴在西北的长期威胁,出兵河西屯边、屯田,随着汉代对这一地区的经营,出现了大量的简牍文书,这些文书在河西这种特殊的自然条件下得到良好的保护。今天,河西地区成了中国古代简牍最丰富的蕴藏地之一。河西汉代简牍的最早发现者是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Mark Aurel Stein),他发现最早的河西汉代简牍是西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最晚的是东汉顺帝永和二年(公元137年)。

河西简牍以丰富、翔实的简牍书体显示了隶书的演变发展过程。隶书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战国时代。“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西晋·卫恒四体书势》)隶书的创制者是秦代的程邈,“初,邈以罪系云阳狱,覃思十年,变篆为隶,得三千字。一日上之,始皇称善,释其罪而用为御史……此天下始用之初也。”(《宣和隶谱·叙论》)隶书书写方便,利于民众。在汉代,隶书在民间和下级官吏中的广泛应用,成为汉代的通用书体(图2-20)。

图2-20 汉代河西简牍遗墨

在汉武帝时期,还流行用于佩戴装饰货币和用于辟邪的厌胜货币(图2-21),以及用于喜庆和赏赐的具有纪念意义的货币,这些货币也可以用于流通。由于这些货币的功能特殊,所以在文字书法上也比较讲求艺术性。客观上,这种货币对汉语文字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图2-21 君宜子孙,可用于佩挂的货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