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川瓦砾乡的浙江两海人:洒爱建家园

青川瓦砾乡的浙江两海人:洒爱建家园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昊展2010年4月14日下午,我陪《浙江日报》记者陈悟宪,离开青川县城,傍乔庄河南下,钻进峡谷山沟,驱车二十公里,到青川县瓦砾乡浙江宁波市援建指挥部瓦砾分部,见到了一身迷彩服,从浙江宁海县、镇海区驰援入住瓦砾,洒爱建家园的指挥长李恒贤、副指挥长王闰清和另外四个年轻成员。2008年8月27日“两海人”抵达瓦砾乡,携手并肩,在瓦砾那一片废墟上,迈出了援建者铿锵的脚步。三是结对帮扶,全乡五个村与“两海”的部分

青川瓦砾乡的浙江两海人:洒爱建家园

◎李昊展

2010年4月14日下午,我陪《浙江日报》记者陈悟宪,离开青川县城,傍乔庄河南下,钻进峡谷山沟,驱车二十公里,到青川县瓦砾乡浙江宁波市援建指挥部瓦砾分部,见到了一身迷彩服,从浙江宁海县、镇海区驰援入住瓦砾,洒爱建家园的指挥长李恒贤、副指挥长王闰清和另外四个年轻成员。

从黄坪乡乡长上任半年多的乡党委书记韩素平女士,禁不住内心喜悦地对我们说:“两个指挥长,带上四小龙,拼命为我们瓦砾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李恒贤,精瘦,一米八的个头,只有一百二十多斤重。发梳向左,瘦长脸,小嘴薄唇,尖下巴像削过的铅笔头,下巴正中,长了绿豆大一粒黑痣,瘦鼻梁上挂着一副淡黄色金属架眼镜。虽然清瘦,但往地上一站就像颗钉子钉在那里。

1967年8月,他作为家中两兄弟的老大,率先闯入这个精彩的世界。1989年在浙江林业大学完成林学专业本科学历,走进宁海县林业局,第二年到一个区林业站做副站长。1994年调县国土局,一干十年。当过办公室主任、科长。2003年8月调任全国重点镇、省中心镇之一的西店镇做副镇长,分管城镇建设。2008年8月初,还揪心挂念地震灾区的他,被领导看中,要他到极重灾区青川县去搞三年援建,他一口应承,心想:大不了去当三年兵,得到一种新的锻炼!可是,他没告诉自己的家人,七十多岁的父亲,得过脑血栓、胃还动过手术,母亲六十多岁,严重贫血,多病的父母同自己生活在一起,自己要走三年,咋好说呢?更怕在县电视台文艺部做主任的老婆为自己担心,等事情定了再说。

直到8月20日晚上9点,县委组织部电话通知,要他第二天去接受谈话,他这才回去告诉老婆,老婆听后的第一个反应是:不要去,女儿小学刚念完,父母身体又不好……

他不等妻子说完,急忙解释:既然领导看重自己,我又没有拒绝的习惯,到那样特殊的环境去锻炼一下好!我很想去!

妻子看着他,只好无可奈何地回应:我尊重你的意见。

第二天,他到县委组织部,接受完谈话,就以县发改局调研员的身份,用瘦弱的双肩,扛起了援建瓦砾的重任。

还好,李恒贤的副手,中等个头微胖的王闰清,皮肤被风吹日晒成了棕红色,戴副淡黄色金属架眼镜,相比之下,显得敦实而厚重。

1966年闰3月,作为农家小院三兄弟中的老大,第一个来到这个充满希望的世界。1981年考上中专,跳出农门,当上教师,吃上了官饭。参加工作四年后,考入宁波教育学院中文系,带薪学习三年,回到工作岗位,先后在镇海区教育局、团区委、区环卫处工作。2008年8月被挑选为赴川援建的骨干之一,做了李恒贤的副手。

2008年8月27日“两海人”抵达瓦砾乡,携手并肩,在瓦砾那一片废墟上,迈出了援建者铿锵的脚步。

李恒贤告诉我,他到瓦砾,已经掉过两次眼泪。

第一次掉泪,是2008年9月初,他去上河村山上的文家山社作实地调查,走到村民侯定孝家,看到“5·12”地震时,一块长、高、厚都在四五米、重八十多吨的巨石,从房后三百多米高处龙洞梁山顶滚下,砸穿了四间木架房的后墙,巨石把中间堂屋几乎占满。夫妇俩正一手捏铁钻头、一手挥铁锤,一下又一下,当当有声,挥汗如雨地要敲碎巨石。

李恒贤走上去询问,对方解释,只有把巨石敲碎,才能重建自己的家。已经敲了十多天,把巨石敲掉了三分之一。不知还要好久,才能彻底清除巨石呀?

听了、看了,李恒贤转过身去,任由泪水悄无声息地滑落。他抹去泪水,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又转过身劝夫妇俩说:你们别再这样敲了,这么危险的地方,你们建好房子,要再遇大地震,山顶还会落飞石,房子又要被砸坏。你们干脆搬下山去,你们去找地方,我们补助5000元地基费,帮助你们建好房!

那天,李恒贤在文家山滑落的泪水,至今还浸透着他的灵魂。就因为那天滑落的泪水,使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瓦砾的援建工作,创造性地做到最好!

第二次掉泪,是2010年4月12日下午,王家坝社的社员,敲锣打鼓,举着两面锦旗,提上两只土鸡,五六斤山里人自己产的黑木耳,拥到指挥部门前,送上六十多户社员的感恩谢意。当他知道,老百姓这一举动乡上干部都不知情,是几十户人家每户拿出20元,自发举行的这次感恩行动,他那被百姓真情激发出的泪水,一颗接一颗地滑落。

他忘不了,示范新村建设动员会那天晚上,几十户社员齐聚一堂,乡党委书记韩素平站起来问大家:党的政策这么好,援建政策这么好,大家愿不愿意抓住机遇,把王家坝改造一下?乡亲们齐声回应:愿意!大家有没有信心?有!

到现在,我看到的王家坝,面貌焕然一新,几十年的垃圾不见踪影,家家户户白粉墙,水泥路连通各户,三公里外的山泉水,早已进入各家各户,乡下人猛然享受起了城市生活!

坐在晚餐圆桌边,李恒贤指着冒出热气的装着炖鸡的碗,镜片后面双眼泪花闪闪地说:看,就是这只鸡,我哪里吃得下呀?

听了这话,我忙转过头,怕看清那滑落的泪珠儿。我的双眼,已被泪水浸润。

整个晚餐,他还真就没向那碗炖鸡动过筷子。我心下挂念那引人泪下的两面锦旗,放下筷子,叫上我身边穿迷彩服的杨宏财。小杨把我带进他们的小会议室,刚到门口,我就看见三面墙上都挂满了锦旗,共有12面。小杨帮我找到了那两面,我看见旗上那黄亮亮的字,仿佛听见山里人发自心灵深处的呼喊——

赠:浙江省宁波市援建指挥部瓦砾分部

饮水思源勿忘本

时代铭记两海人

另一面旗上的话是:

无私援助倾力建设新村

大爱无疆缔造友谊情深

两面锦旗落款都是:柴王村王家坝社全体社员

时间:2010年4月

抬起头,我望见正面墙的锦旗上方,镶嵌着两行醒目的大字:

牢记重托不辱使命我为家乡父老添光彩

奋力拼搏苦干两年我为第二故乡作贡献

要不了几个月,李恒贤和他带领的浙江“两海”援建者们,就要荣归故里。走时,会不会泪流成河呢?

喜上眉梢的韩素平,十分兴奋喜悦而又自豪地说:“两海人”对我们瓦砾的援建工作,在全县36个乡镇中,彰显出四大特色:(www.xing528.com)

一是集镇建设,又快又亮,名列全县前茅,让乡下人真正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二是以万头种猪养殖为龙头的产业援建,起点高、标准高、规模大,一个龙头企业引领,两个小区示范,三个大户带动,全乡户户参与。大户之一的张德朝,去年饲养了一百多头野猪,熏成腊肉,销往北京,收入四万多元,野猪腊肉,供不应求。

三是结对帮扶,全乡五个村与“两海”的部分镇、街道、企业结为帮扶对子,每个村落实帮扶资金40万元,共计200万元的帮扶项目已经全部开工,瓦砾小学由镇海的爱心企业家设立了40万元的教育基金,卫生院也由结对单位购置了崭新的救护车。

四是覆盖面最广、百姓受益最大的民生工程,已近尾声。已投资280万,修通了偏远二十多个社、七十多公里的通社道路;投资四百多万元硬化上河村6.1公里村道,解决了两个村15个社一千多人的行路难问题;还有五个边远社,通路资金已经到位,将成为支票工程,年底可望修通,彻底解决百姓行路难的问题;人饮工程,共投入援建资金二百二十多万元,除王家坪、柴家坝、苏家坪三个集中解决外,还建了28个点的人饮工程,全乡90%以上的老百姓饮水不再难。

用于解决偏远山区群众民生工程的资金达1040万,占全乡援建资金的25%。

韩素平欣慰自豪地说:现在,我们百姓享受的自留资金3600万元,预计可达到4000万元!几乎是地震前全县地方财政两年收入的总和!

“援建离不开一个好的团队。”李恒贤深有感触地说,“我为我们这个团队感到骄傲!”

瓦砾分指挥部共六个人,内设规划建设科和综合科,除两个分指挥长外,我见了“四小龙”。

规划建设科科长杨宏财,1979年出生、虎头虎脑的小伙子,平头,双耳大而醒目,窄长条形近视眼镜架在大而圆的鼻梁上方,镜片后面一双灵动的小眼睛,目光透出超过他年龄的成熟与睿智。2002年7月,他从宁波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在建筑行业里充实自己。2006年8月考入宁海县建设局,从事工程建设工作。2008年8月27日,他随两个分指挥长和另外一个同事,踏上瓦砾这片土地,他从灵魂深处惊叹:到处残垣断壁,真是一片瓦砾!

小伙子最欣慰和骄傲的是:2008年9月中旬他画出了到灾区的第一张图纸,40平方米的男女厕所和公共浴室!这是他大学毕业后,画出的第一张施工图纸呀!厕所和公共浴室当年10月中旬,照图建成投入使用,解决了受灾群众的方便问题,也成为整个宁波市援建一镇三乡的第一个工程!

小伙子悄悄地告诉我,他援建回去,要调去县政府办公室,给领导当秘书。年轻人,有啥比组织信任还重要啊!

——综合科长艾金珠,是六个人中唯一一个不需要眼镜就能看清路的小伙子。他1973年10月闯进这个世界。1990年高中毕业,12月就步入了军营,去走“一、二、一”的正步。1993年考入海军后勤学院。1996年7月毕业,在舰艇上施展才华。2004年10月转业安置到镇海县发展和改革局,任物价检查所副所长。2008年8月27日,他走进瓦砾,看到板房、帐篷、临时过渡棚里老百姓生活太艰苦,吃水要到两三公里外去取,他就暗下决心:要当好服务员、助理员、统计员、宣传员!

从到瓦砾第二天开始,同事们翻山越岭,跑了五天,在柴王村后面的大山上,找到了山泉水源,一个星期就把山泉水引到了板房区,接了14个水龙头,修了三个洗衣台,解决了受灾群众的吃水问题。中央电视台《找水》,报道了分指挥部上山找水源的新闻。

到目前,他为瓦砾分部共编制工作简报19期,浙江电视台、《浙江早报》、四川在线、宁波电视台、宁波网等各级各类媒体报道瓦砾乡援建工作23篇,真是位援建的无名英雄!

两个80后:郑为武,1981年1月在江西匆忙入世。2002年在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土木工程建筑专业毕业后,就到浙江镇海区永安监理公司闯天下。2005年考入区建设与交通局城市建设处工作,2006年考上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小伙子瘦小个头,浓眉毛,像蚕虫爬在眼镜镜框上部的额头上,小鼻洞,蜡黄脸,乌紫双唇,上唇微厚。2008年12月30日他到达瓦砾。他说:自己从江西、浙江、瓦砾,三个地方走来,去年8月在瓦砾完成了研究生学业。五年、十年以后,带上妻子和现在五岁的儿子,一定要到第三故乡瓦砾来看看!

徐悦诚,1982年10月来到这个欢乐的世界。2004年浙江大学宁波工学院土木工程建筑专业毕业后,就到自己的家乡宁海县建筑质量监督站工作。小伙子是六个援建者中唯一的单身贵族。他说话朝右偏着头,朝左上扬着下巴,眼睛上戴着一副金属镜架,黑色镜框,白净圆脸。他说:他2008年12月10号踏上瓦砾的土地,忘不了临行前母亲掉下的眼泪。因为长这么大,还没离开过父母。自己在瓦砾,最大的收获是综合能力的提升。

两个80后,都是规划建设科的成员,他们最为自豪的是为百姓建好的两座漫水桥。柳河村的桥,投资五十多万元,跨度六十多米长、宽四米,可供三百多人和农用车辆方便过往;苏家坪的桥,投资三万元,全长十六米、宽三米,专供柳成全、苏碧生三家十人过往。办成了这些老百姓想办又办不成的事情,结束了这些地方百姓踩水过河的历史

韩素平和王闰清陪我和悟宪兄,看完养猪场,往指挥部返回,顺坡而上入场口。右手偏坡上,有一大块碑板式的书法标牌,竖竖地楷书着256个字的“川北瓦砾乡震后重修记”。

这是——我正望读,韩素平在我左边说:我们王指挥长的大作哟!

我笑笑,看了看不好意思低下头去的王闰清,文中那像闪电一般,照亮人心的文字,在我灵魂深处划过一道道深深的印迹——

……

满目疮痍,田野结庐,埋锅生火,自给自力。

猛虎之师,毅然来驰,白衣天使,操劳不息。

惊魂甫定,甬人来援,袍泽携手,共赴时艰。

……

国运昌盛,天灾无惧,大恩不言,勒石永。

川北瓦砾乡民众庚寅年春月谨立

读完,我在心底赞叹:这个王闰清,定是个读书过万卷、不显山露水的极品文人!

边走,我边问他:你们援建结束离开以后,瓦砾应该如何持续发展?

他转脸看了看我,认真地回应说:援建结束之前,我们已经在三个方面有了思考:

一是维护基础设施,我们会留下一定的维护费,用于基础设施的常年维护,还有最边远五个社的通社道路,我们会作为“交支票工程”交给乡政府,年底修通。

二是产业造血,养好一头猪,助农奔小康,把瓦砾建成现代畜牧业园区,加上香菇、黑木耳、核桃等经济林,抓好一畜二菌三干果,让农民增强致富的造血功能。

三是搭建长期爱心帮扶平台,企业与村社结对帮扶,让援建通过爱心帮扶,不断延续。

我想,王闰清说的句句在理,让人顿时觉得,“两海人”帮扶结束,瓦砾41平方公里山林间5村42社的三千八百多人,定会“老少额手,后辈雄起”,一个富裕的瓦砾,定会崛起在青山绿水之中!

我相信,瓦砾的子子孙孙,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一瘦一胖两个戴眼镜的指挥长,带领“两海人”,为瓦砾插上了飞向富裕的翅膀,为瓦砾的发展提速至少30年!瓦砾的子子孙孙,又会以何种方式来感恩共产党、感恩浙江“两海人”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