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建:教学实践与知识生产基地

乡建:教学实践与知识生产基地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乡建实践已越来越频繁地成为专业实习和大学学生培养的基地。可以说,傅山的乡村实践是笔者专业技能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经历,也是职业生涯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此,笔者带领硕士生和博士生深入乡村第一线,全面参与乡村建设实践,至今已有十几批次的学生在傅山村留下足迹,这样的机制一直延续至今。

乡建:教学实践与知识生产基地

乡建实践已越来越频繁地成为专业实习和大学学生培养的基地。在傅山乡村实践30多年的经历,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总结。首先,像笔者这样当时刚从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年轻教师(24岁),其实在建筑设计、工程建造等方面的能力和经验都是有限的,还处在起步阶段,对乡村的发展状况和乡建存在的问题认知也不够充分。在乡村的设计实践对一名年轻教师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和实现梦想的机会。随着十几年内一个个设计作品的建成,建筑师的设计能力在提高,处理工程问题的经验在积累,逐步在走向成熟。可以说,傅山的乡村实践是笔者专业技能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经历,也是职业生涯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专业技能和阅历的提高,年轻教师也逐步成长为资深的教授建筑师,一方面对傅山乡村现代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开始有能力实现更高层面的设计表达。在随后十几年的乡村实践中,事实上傅山村已逐渐成为笔者及设计团队实现设计理想、探索设计理念的实验基地,诸如建筑象征性、场所塑造、建筑形态、空间趣味性和体验性、功能灵活性、空间公共性和开放性、光的魅力等方面,在集团大楼、青少年活动中心、博物馆、新幼儿园、新小学及便民农贸市场的项目设计中,都做了有益的探讨和尝试,使乡村公共建筑在乡村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www.xing528.com)

2004年开始,笔者逐步认识到为乡村建设服务也是大学学生培养的重要实践机会,可以作为日常设计教学的补充,丰富设计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深入地方、从实践出发掌握建成环境营造的智慧。为此,笔者带领硕士生和博士生深入乡村第一线,全面参与乡村建设实践,至今已有十几批次的学生在傅山村留下足迹,这样的机制一直延续至今(图39—图44)。学生们介入的程度深浅不一,其中王斌博士生已跟随导师近10年,作为主创设计师参与多个公共建筑的设计创作,是同济设计团队新生力量的代表。傅山村非常欢迎我们这样一支师生组成的设计队伍,老彭每次看到新的学生来到傅山村显得特别兴奋,总是表示出由衷的热情和感叹,因为从学生身上看到了他们的导师当初的身影,所以他总是有无数的乡建故事要讲给学生们听。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硕士研究生王轶群在导师指导下开展对傅山村的研究,经过一年多的调研和长驻现场考察,完成了《从传统乡村聚落到当代“超级村庄”—傅山村形态特征与演化机制研究(1984—2014)》的论文并获得硕士学位。这是一篇聚焦一个村庄30年形态演变的专题论文,其丰富的资料、深入的分析和启发性的建议等内容作为原创性成果,开拓了乡村实证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