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教学方法:知识与教学的关系

教师教学方法:知识与教学的关系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狭义知识是指个体通过与客观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所获取的各种信息及其技能。但从本质上说,知识与能力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教学既要重视知识传授,又要重视能力培养。任何教学都必然要以一定的知识分类理论为基础,随着知识类型的不同,教学设计的形式和方法也不同。

教师教学方法:知识与教学的关系

知识一词,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较高,但对其基本涵义目前仍有争议,不同的学科解释不尽一致,即使在同一学科看法也不尽相同。我国八十年代以来出版的权威性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著作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都把知识定义为“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印象”。这是传统的知识观,其对知识的理解仅停留在哲学认识论水平。现代心理学对知识给了新的解释,如布卢姆(B.S.Bloom)将知识定义为“对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1]这两种知识观虽并没有实质的区别,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前者是泛指人类知识而言,后者侧重于个体的知识。

其次,完整的知识应当包括人类知识和个体知识,知识可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知识是指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自然实践经验的总结,它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各种媒体长期贮存,供后人学习和借鉴。狭义知识是指个体通过与客观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所获取的各种信息及其技能。

就知识与教学的关系而言,教学从一开始存在,就总是与一定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不过最早的教学与生活本身几乎完全是一回事,年轻一代主要是在生活实践中,通过老一辈人的口传面授获取知识的;自学校教育产生后,随着制度化教育的形成和完善,学校教育就逐渐成为传递人类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传统教学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系统文化知识,而比较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现代教学论主张把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尤其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但从本质上说,知识与能力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教学既要重视知识传授,又要重视能力培养。(www.xing528.com)

教学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组织性和较高的效率,它是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虽然并不就是唯一途径。两千多年前,庄子就曾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思就是说,个人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无限,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不可能的,是要把人搞垮的。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要在有限的生命之内亲身实践去获取无限的知识,更是不可能的了。因此,教学更成了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那么,是否任何教学都能在有限的时内教给学生所必要的东西呢?回答显然是否定的。如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高效率地获取高质量的知识,关键在于教师怎样教。教师要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备好课,备课的过程就是进行教学设计、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然要涉及到如何看待知识和对知识进行分类的问题。任何教学都必然要以一定的知识分类理论为基础,随着知识类型的不同,教学设计的形式和方法也不同。如果不论什么类型的知识,都采取同一方式进行教学设计,采取同一模式进行教学,则其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是不会好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