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振国对赵福庆与布卢姆与安德森的认知活动及层次理论进行比对

张振国对赵福庆与布卢姆与安德森的认知活动及层次理论进行比对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表是对张振国与赵福庆、布卢姆与安德森、北京师范大学王磊以及其他专家提出的认知活动及其层次理论的比对。

张振国对赵福庆与布卢姆与安德森的认知活动及层次理论进行比对

认知,认知目标,认知目标层次及其常见的行为动词,高层次认知目标……这一系列的问题,是关注高层次认知目标的差异教育的理论支撑,也是我们必须要厘清的常识

1.认知活动

1.1 认知

认知是人类独特的心理过程,是指人们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获取知识、认知世界或应用知识、改造世界的活动过程。其实质是信息加工

1.2 三种不同水平的认知活动

国外专家根据信息加工的程度或水平的差异,将认知活动大致分为三种:一是零学习:既未掌握也不能运用相关的知识。二是机械学习:掌握了相关知识,但不能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即仅仅是将新的知识添加到记忆中去,而不是将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三是意义学习: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还能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理解新知识,即把新知与旧知融为一体,把这些知识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或学习情境中。

北京师范大学王磊教授在学科能力构成模型中,将学生学科能力分为三级水平:一是学习理解力,是指学生顺利进行知识和经验的输入、加工活动的能力,其实质是知识和经验的输入。具体行为表现:观察、记忆、辨识、提取,概括、关联、整合、说明、论证、推导。二是应用实践力,是指学生能够进行特定学科活动以及应用学科核心知识经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实质是知识和经验的输出。具体行为表现:分析、解释、推论、预测、设计、证明。三是迁移创新力,是指学生利用学科核心知识、学科特定活动的程序性知识和活动经验等,来解决陌生和高度不确定性问题以及发现新知识和新方法的能力。其实质是知识和经验的高级输出。具体行为表现:复杂推理、系统探究、发散思维、创意设计、批判思考等。

2.认知目标及层级

国内外比较权威,且学术影响力较大的,当属以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为代表的目标分类学的相关理论。在目标分类学中,布卢姆、克拉斯沃尔、哈罗、辛普森等专家将教育目标划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认知领域的目标,简称认知目标。

布卢姆等专家将认知目标划分为由低到高的“知道——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安德森等专家在此基础上将其修订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国内目标教学研究专家考虑到小学阶段特点,在布卢姆认知目标层次划分的基础上,将认知目标简约地归并为“记忆——理解——运用——综合”四个水平层次,也非常具有实践应用价值。下面仍以安德森的六层次为例,展现认知目标的层次结构。

2.1 记忆

几乎原封不动地记住所呈现的材料。

常见行为动词:认识,辨认,识别,记住,回忆,背诵,默写。

2.2 理解

在新知与旧知之间建立起联系。

常见行为动词:解释,举例,归类,概括,归纳,推断,对比,比较,说明。

2.3 应用

使用程序去完成练习或解决问题。(www.xing528.com)

常见行为动词:执行(利用公式计算,利用方法解答),实施(提出解决的方法及程序,一般情况下融于理解、创造的过程)。

2.4 分析

学会确定信息的哪些部分是相关或重要的(区别),信息各部分是以什么方式组织在一起的(组织),信息背后的目的(归因)。

分析与理解、评价、创造相关联:是理解的外延,是评价、创造的开端。

常见行为动词:区别、辨别、区分、选择、筛选、整合、分解、概述、解构、归因。

2.5 评价

基于准则和标准的判断。

常见行为动词:检查、检验、评论。

2.6 创造

将各要素组成内在一致(结构性或功能性)的整体模型。

常见行为动词:假设、计划、设计、生成、建构。

以下是情境性认知目标及层次分析:二年级语文《葡萄沟》第1课时。

3.高层次认知目标

通常情况下,我们将记忆、理解、应用(执行)三个层次的认知目标称为低层次认知目标,将应用(实施)、分析、评价、创造四个层次的认知目标称为高层次认知目标。将基于高层次认知目标的课堂活动称为高阶思维活动。

下表是对张振国与赵福庆、布卢姆与安德森、北京师范大学王磊以及其他专家提出的认知活动及其层次理论的比对。当然,这仅仅是一个理论图示,认知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尤其是各认知层次之间,不可能是泾渭分明的,不可以是简单的截然分割。

表:认知活动及层次理论比对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