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认知与社会认知理论的分析介绍

认知与社会认知理论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精神分析关注内在的潜意识,行为主义看重外在强化的作用,人本主义突出主观的自由意志的力量不同,人格的认知与社会认知观点,主要关注个体内在的认知能力及其与动机和情绪的关系,同时也重视个体所处的社会情境以及个体自身的生理特征。另一位早期的认知人格理论家Rotter曾与Kelly一起在Ohio州立大学共事多年,他的理论和稍后出现的Bandura、Mischel等人的理论被合称为“社会认知”理论。

认知与社会认知理论的分析介绍

生活中,我们会用心去理解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每件事,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未来进行预测,进而确定自己的目标;我们也会记住每一个值得回忆的片断,不断丰富和积累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认知就是这样一种心理过程。与精神分析关注内在的潜意识行为主义看重外在强化的作用,人本主义突出主观的自由意志的力量不同,人格的认知与社会认知观点,主要关注个体内在的认知能力及其与动机和情绪的关系,同时也重视个体所处的社会情境以及个体自身的生理特征。在认知理论家看来,人类的行为是认知—情感过程与外在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认知取向的人格理论是在认知革命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但事实上,这种取向可以追溯到Kurt Lewin(1890~1947)的场论。Lewin认为,人在其“生活空间”中对重要的要素表象进行组织时,都有自己不同的方式。这意味着,不同的人对同样的要素表象可能进行不同的处理,从而对其产生不同的认识。这一思想经过George Kelly(1905~1966)、Julian Rotter(1916~)、Albert Bandura(1926~)和Walter Mischel(1930~)等人的发展,便形成了关于人格的认知与社会认知理论。在这四位心理学家中,以Kelly关于个人建构的理论形成得最早。自从他的《个人建构心理学》一书于1955年出版后,其理论便极大地影响了认知取向的人格研究者。有趣的是,Kelly本人却认为自己并非是一个认知心理学家,而应该是一位现象学家、存在主义者和人本主义者。尽管如此,他的理论依然被公认为是我们这一章所谈论的“认知人格理论”的源头(Mischel,1980,pp.85-86)。另一位早期的认知人格理论家Rotter曾与Kelly一起在Ohio州立大学共事多年,他的理论和稍后出现的Bandura、Mischel等人的理论被合称为“社会认知”理论。这些理论家都重视外部环境对个体行为的作用,在这一点上,他们认同了行为主义者的立场;但他们又更强调个体内部的认知因素(如Rotter的“期望”、Bandura的“自我效能感”和Mischel的“认知人格变量”)对行为的重要作用,在这一点上,他们超越了行为主义。

本章将从Kelly的个人建构心理学开始,介绍Rotter的社会学习理论,Bandura和Mischel的社会认知理论。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我们将了解心理学家如何以认知和社会认知的观点来探索人格。(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