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认知理论的渊源的分析介绍

社会认知理论的渊源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4-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认知理论的产生,直接受到了格式塔心理学和勒温场论的影响。勒温的这一观点,成为了后来各种认知协调或不协调理论的重要基础。

社会认知理论的渊源的分析介绍

社会认知理论的产生,直接受到了格式塔心理学和勒温(K.Lewin)场论的影响。下面对此分别加以简单介绍。

一、格式塔心理学对社会认知理论诞生的影响

所谓“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一词的音译,可以被用为“形式”或“形状”的同义词。简略地说来,所谓格式塔心理学,就是一种反对元素分析而强调整体组织的心理学理论体系。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心理学家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他们认为,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个格式塔,都是一个“被分离的整体”,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并不是由若干元素所组合而成的,反之,整体乃是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他们反对“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即把整体分析为孤立的部分,然后再用孤立的部分来说明整体;而主张采用“自上而下”的研究方法,即从有意义的整体出发,来理解制约于整体的“真正”部分。

格式塔心理学坚信知觉一开始就具有整体性,观察者总是完整地观察对象,如果我们企图将其还原成各个部分或元素,那我们就不能正确地理解知觉。这一观点被结构平衡论的代表人物海德(F.Heider)所继承,并运用于人际关系的认知中。

二、勒温的场论对社会认知理论诞生的影响

勒温也属于格式塔心理学派,但他的心理学并不侧重于格式塔学派传统研究的知觉,而侧重在整个物理和社会的关系中来研究人类行为,并提出了有关个体的张力系统与心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场论”。

“心理紧张系统”是勒温心理学中的基本动力概念,也是其心理场论中最基本的动力观念。所谓“心理紧张系统”,是勒温后来从概念的水平上,对人的行为根源所进行的动力分析,其中紧张和需求是两个最基本的术语。勒温把人的需求分为两种:一种是客观的生理需求;另一种叫准需求,即在心理环境中对心理事件起实际影响的需求,指一种目标或意向。他认为,只要内部存在一种心理的需求,相应地个体就会处于一种紧张状态的系统中,而紧张的释放可为心理活动和行为提供动力和能量。(www.xing528.com)

勒温描述的心理紧张系统,总是在一种具体的环境或背景中运作或发生作用的。若要理解勒温心理学中的动力,就必须同时理解他的动力场,即勒温所称的“生活空间”。勒温按照拓扑学的原理,把人的心理生活空间划成不同的区域,这些区域没有数量和大小的区别,也没有质的规定。生活空间中的每一个“区域”之间都有一个“疆界”,从一个区域到达另一个区域称为“移动”,对生活空间中心理移动具有抗拒作用的疆界,可称之为“阻碍”。人(P)与其环境(E)共同组成了他的生活空间,如图3-1,而紧张便是区域S与周围的区域失去了平衡,并企图达到新的平衡的一种状态。当S处于紧张状态时,S1或S2中的某一“适当”的区域,便具有了相应的引拒值,亦即成为紧张趋向的目标(G)。勒温曾用公式va(G)=f(TG)来表示这种关系,即目标G(一种客观目标或一种心理活动)所具有的引拒值va(G),依赖于个体(P)所处的紧张状态(T),以及个体(P)与目标(G)的关系。

img1

图3-1 勒温心理紧张系统向量分析

在勒温看来,场包含了个人的主观因素、心理环境和行为,而行为则是前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作为人本身,个体的需要会引起他和其环境之间的张力,只有需要得到满足,张力才会消除。勒温的这一观点,成为了后来各种认知协调或不协调理论的重要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