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认知图式理论的分析介绍

社会认知图式理论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4-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可以看到,最初社会认知图式理论的支持者们所强调的,仅仅是那些使图式得以保持的因素。

社会认知图式理论的分析介绍

一、社会认知图式理论的主要内容

早在20世纪30年代,巴特莱特(F.C.Bartlett)在研究人们对人物、图像和故事记忆的基础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认知图式理论。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费思克(S.T.Fiske)和泰勒(S.E.Taylor)等人成为社会认知图式理论的积极倡导者。在他们看来,图式可以定义为“某种认知结构,它体现了由某一概念或某类刺激所构成的认识,这类认识可以来自其自身的构成要素,也可以来自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

费思克和泰勒对社会认知图式研究中所提出的大量图式进行了考察,总结出了人们在进行社会认知中可能存在的四种最基本的图式类型:人的图式、自我图式、角色图式以及事件图式或原型。他们认为,不论何种图式,均会对社会认知加工过程产生影响。首先,先期形成的图式会影响社会认知的编码过程。图式对编码影响的直接后果之一是:缩小同类群体内部成员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并夸大不同群体成员之间的差异。因此,图式对编码的影响并非绝对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编码过程是在已有图式和现有信息的交互作用中达到某种平衡的。其次,图式会影响对认知信息的回忆,即对已有编码信息的提取过程。与编码过程类似,在提取过程中,人们也是倾向于记起那些与图式有关的信息,而忘记那些与图式无关的信息。人们在对社会认知信息进行提取时采用何种提取方式,主要取决于图式的强度,弱的、暂时的、形成中的图式,以及具体的、特定的图式,容易接纳不一致的信息,因而较多地表现为非图式化提取;而已经形成的、抽象的和一般的图式,则容易导致图式化提取。思考的力度也会影响到人们对认知信息的提取方式。另外,图式会影响到社会认知的推理和评估过程。一般而言,图式化会导致个体在对自身所属群体的成员进行认知时,作出有利的推理和评估;而对非所属群体成员的推理和评估,则因采取过分的简化图式而造成扭曲,由此便会导致极化(polarization)的积极或消极反应。与传统的图式论不同,费思克等人认为,图式并非先验地存在着,而是来自于自身经验或他人的经验。

图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规律:图式会越来越抽象;图式也会更为丰富和复杂;图式的组织性会越来越强;图式对不一致信息的容忍度也会不断增大,因为此时它们可以灵活地驾驭各种信息;由于各种信息在图式那里受到了较为平等的关注,因而图式也就更为准确。(www.xing528.com)

二、对社会认知图式理论的简单评价

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向,现代社会认知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范式向社会心理研究领域延伸的一种尝试,但这种尝试基本上是失败的。事实上,图式这一概念所要取代的一些术语,例如期望、定势、参照系和态度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而认知心理学离当代心理学主导范式似乎还有着相当的距离。

值得一提的是,在将“图式”这一认知心理学的范畴运用于社会心理领域的研究时,我们不能不考虑其制约条件。众所周知,作为一种更为复杂的心理现象,社会认知与一般意义上的认知存在根本差异。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社会认知要受到多种目标和动机等因素的影响。与动机倾向有关的一些研究表明,人们在对他人印象形成的过程中,会由于动机、目标等因素的作用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对图式的依赖,而且由于情境、个性和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人们对图式化认知的控制策略也会有所不同。图式化认知所遵循的是理性的经济性原则,然而人们的社会认知却受到诸多的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也显现出诸多的不经济性后果。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图式”理论本身的局限性问题,有关图式化认知过程的研究强调知觉的稳定性,而忽略了知觉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最初社会认知图式理论的支持者们所强调的,仅仅是那些使图式得以保持的因素。即便是后来注意到了引起图式变化的条件,并提出了一些理论假设模型,但仍以图式在一定时期内的稳定性作为基本假设。因此,图式理论可能仅仅反映了在稳定条件下人们的认知发生、发展与变化的一些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