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介绍,人格认知理论包括的主要内容

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介绍,人格认知理论包括的主要内容

时间:2023-04-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弗洛伊德的心理障碍的理论是认知治疗的发展起点。认知治疗的理论和实践都与阿德勒的较为相似,阿德勒也强调个体的认知特性和他们的信念。

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介绍,人格认知理论包括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认知心理学理论

一、贝克和认知心理学理论

贝克(Aaro eck)出生于1921年,1946年在耶鲁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在1953年获得美国神经和精神病学委员会的精神病学会员资格。后来,他进入了宾夕法尼亚州医科大学精神病学系。1958年,在宾夕法尼亚精神分析学院毕业。他早期研究抑郁症并发表了《抑郁:临床、实验和理论》(1967),讨论了在治疗抑郁症中认知的重要性。从此,他独自或合作写了300篇以上的关于认知治疗和多种情绪问题治疗的文章和论著。

贝克(1991)作为一个原精神分析学实践者观察了来访者的言语和自由联想,他惊讶地发现来访者对一些想法没有觉知,而且在自由联想中很少报告,所以他把来访者的注意力引向这些想法。这些想法或认知很快自动地摆脱了来访者的控制。通常在这些来访者没有觉知的自动的想法出现后,就出现来访者意识到了情绪。贝克通过询问来访者在想什么,能够确定消极的主题,例如失败和不适应的主题,这些标志着他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观点。

贝克作为精神分析者受过训练,他把自己对自动思想的观察和弗洛伊德的“前意识”的概念作了比较。贝克(1971)的兴趣在于人们如何对自己说话,如何自我调节,人们的自我内在的交流体系是怎样的。在内在的交流体系中,人们构成一组信念,对此,艾利斯(Al-ber llis,1962)已经观察过了。通过这些重要的信念,人们构成了他们自己的规则和标准,即图式,是一种决定了经验如何被个体直觉和解释的想法。贝克注意到来访者,特别是抑郁症的来访者,使用了自责和自我批评的内在的交流。这些来访者经常会预言失败和灾难,对本来应该作积极解释的事件作了消极的解释。

通过这些观察,贝克构成了消极认知转换的概念,即个体忽略积极信息,而注意了消极的信息。这样,来访者通过夸张消极的方面而歪曲了观察,把事件看成非黑即白。例如“我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生活一直在亏待我”、“我没有希望了”,这些都是过度概括、夸张和抽象化的例证。贝克发现这些思想是自动发生的,来访者没有觉知到,抑郁者尤其是这样。许多想法转化为没有价值、不被爱等信念。贝克(1967)假设,这些信念是早期生活中形成的,而且成为了明显的认知图式。例如,一个学生下周有几个考试,她对自己说:“我永远通不过考试,我什么也做不好。”这个夸张的表达是缺少自我价值感的认知图式的言辞化。这个学生没有顾及事实:她准备得很充分,而且作业也做得不错,却表达了“没有价值”的信念。尽管事实不是如此,但信念却不会改变。

贝克早期的工作是针对抑郁症的治疗,而后他把他的自动思维、歪曲的信念、认知图式的概念应用于其他心理障碍的治疗。例如,他把焦虑障碍解释为被失败的威胁所主导。通过观察和应用测量,贝克确定了各种类型的情绪障碍和认知图式的关系,并且总结出治疗的策略。

二、认知心理学理论与其他心理学理论的关系

尽管贝克的心理治疗理论主要来源于他的观察,但是贝克和他的同事也受到其他心理治疗理论、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影响。由于受过精神分析训练,贝克把一些精神分析的概念引入自己的理论。同时,贝克的认知疗法同艾里森的疗法、阿德勒的疗法都有些相似,他们都重视新的影响。凯利(Harol elley)的人格建构理论和皮亚杰(Jea 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在人的认知中也有重要的作用。认知科学试图建立一个思维的计算机模型,它也对认知治疗的发展起着作用。

精神分析和认知疗法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人们会受自己很少或没有意识到的信念所影响。弗洛伊德假设有无意识的思想,贝克注意到引起抑郁的自动思考。因此,弗洛伊德的心理障碍的理论是认知治疗的发展起点。这一点表现得不是很明显,因为认知治疗和精神分析的人格观、心理治疗技术都不相像。

认知治疗的理论和实践都与阿德勒的较为相似,阿德勒也强调个体的认知特性和他们的信念。尽管阿德勒主义者更重视认知的发展,但是他们也发展了一些策略以改变知觉的方式。阿德勒和贝克的治疗都是主动的,都是用直接的特定的对话来引导来访者改变。

艾利斯也与此类似,也用主动的挑战性的方法面对来访者不合理的信念。贝克和艾利斯都是通过直接交流来挑战来访者的信念。他们相信通过对不正确的信念的挑战,来访者可以有重要的改变并克服心理障碍。尽管贝克和艾利斯的治疗方法不同,但是他们的相同之处亦很多,他们也都有很多论著,做了很多关于效果的研究,这加强了认知心理疗法在心理治疗领域的影响。

凯利的人格建构理论也探索了人格发展中认知的作用,尽管凯利和认知治疗没有直接关系。在描述基本的人格建构时,凯利(1955)说:“一个人的心理过程受他预期事件的方式所确定。”凯利认为建构是个性化的、两极化的,可以说明大量事件。他相信每人都有一个人格建构的系统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例如:“聪明-愚笨”是一个人格建构,我们用这个框架来评判自己和朋友。不是所有人都这样建构世界,有的人用其他的建构,如“强-弱”。凯利的人格建构和贝克的图式概念很相似,都是描述个体的信念系统的方式,都强调改变信念对改变行为的重要性。

皮亚杰研究认知的方法是很不同的,他关心的是个体学习的方式。在他对儿童智力技能的研究中,皮亚杰(1977)描述了四个认知发展的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感觉运动阶段发生在0~2岁,儿童的学习是在触摸、看、碰、叫等活动中进行的。前运算期是2~7岁,学习基本的认知技巧,如加减。具体运算期是7~11岁,儿童可以分辨幻想和真实,可以在想象中操作一个物体。他们有4个老虎加7个老虎的概念,但是不懂得用4X加7X。抽象的能力在形式运算期出现。罗森(Rosen,1989)讨论了皮亚杰的理论对心理治疗的意义,描述了把认知阶段论和认知治疗的心理治疗理论相配合的好处所在。

一个现在发展很快且对认知治疗很有意义的研究领域的认知科学,是研究认知的机制并发展智力功能的模型。它包括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语言学、神经科学、人类学和哲学。认知科学提供了关于人类智力活动的知识。在认知心理学中,研究者研究了人类如何选择、记忆事实、学习规划、有选择地记忆事件和学习的差异。

应用计算机模拟,研究者试图建立人类心理的计算机模型并用人工智能的方式让计算机模拟人类。在心理治疗中的一个应用是科尔比(Colby)的工作,他们设计了一个程序——PARRY,它模拟一个偏执狂病人可以对别人的话做出反应。认知心理学家还把图式的概念用于问题解决、语言、表征等研究中。另外,神经科学尝试把认知和神经的功能相结合。斯坦(Stein)和杨(Young)用不同的观点总结了应用认知科学和一系列心理障碍治疗的进展。

三、人格认知理论

认知心理学家特别关注思想对个体人格的影响。尽管他们不认为认知过程是心理障碍的原因,但是承认认知过程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只是个体没有觉察到自动的思维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很大。这些思想是个体的信念和认知图式的一个方面,它对个人如何做决定和人们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心理障碍是认知的歪曲和不正确的思维,是它们带来了个体生活的不快乐和不满足。

(一)心理障碍的原因

正如贝克所说,抑郁的原因有生理的、环境的、社会的,是这些因素的结合,而且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以不是某个单独原因引起的。有时儿童期的事件也会引起以后的思维歪曲。经验和训练的缺乏也会引起思维的无效和不适当,例如不合理的思维和不正确的假设。在压力下,如果个体把环境预期知觉为威胁性的,他们的思维就会歪曲。不是认知的歪曲本身引起心理障碍,而是它和生理的、环境的、心理发展的因素结合造成了心理障碍。不论心理障碍原因是什么,自动的思维都在其中占一个主要部分。(www.xing528.com)

(二)发展的认知模型

认知治疗家认为个体的信念在儿童期开始形成,在一生中发展。早期儿童经验引起了对自己和世界的基本信念。一般情况下,儿童经验得到父母的支持,带来如“我很可爱”、“我有价值”的信念,这使他们成年后对自己有积极的观念。那些有心理功能障碍的人,过去有消极的信念,如“我不可爱”、“我无能”等。这些经验和被批评的经验以及创伤性经验一起影响了个体的信念系统。消极的经验和被老师嘲笑,引起了如“如果别人不喜欢我做的事情,我就没有价值”的思维。这些信念会成为个体的基本的消极信念图式。

(三)自动思维

正如前面提到的,自动思维是贝克的认知理论的关键概念。这些思想是自发出现的,个体没有努力和选择。在心理障碍中,自动的思维往往是歪曲的、极端的,或者是不正确的。例如,王某到一个超级市场应聘一个售货员的工作,但是她不喜欢售货员的工作,于是对自己说“我现在太忙了”,“过了这个季节,我就找工作”,“我没有时间找工作”。在治疗师的帮助下,王某知道这些思维是借口,而且找到了背后的自动思维:“我在面谈时表现会不好”,“别人比我更合格”,“我不知道怎样做这个工作”。通过和王某的交谈,治疗师发现了大量自动思维,而通过组织这些自动思维,治疗师可以确定她的核心信念和图式。

(四)认知图式

个体是如何认识他们的世界的,他们对人、事件和环境有什么重要的信念和假设,这些组成了他们的图式。有两种基本的认知图式:积极的(适应的)和消极的(不适应的)。在一个情境中适应的到另一个情境可能就是不适应的。

弗里曼举例说明在一个情境下适应的图式,在另一个情境会是不适应的。艾伦是一个67岁的男子,他刚刚从一个跨国公司首席执行官的职位上退休。他一毕业就到这个公司,从最低的职位一直做到首席执行官,在这个公司工作了50年。刚退休时,他身体健康、经济富有、婚姻美满、朋友很多。但是他在做治疗时,却被发现有中度抑郁。他的图式是“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能做什么”,“判断一个人的价值是根据他的创造”,“不工作的人是懒汉,没有价值”,这些图式过去使他成功,现在却使他抑郁。图式是同样的,但是在生活中效果就不一样了。

在描述图式时,贝克和维沙(Weishaar,1989)注意到图式的早期个人经验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有些图式和认知的脆弱性和心理抑郁的倾向性有关,例如,抑郁的人容易有异议的图式,例如,“我什么也做不好”、“别人都比我强”。在歪曲和消极的图式中,可以看到认知的脆弱性。

(五)认知歪曲

一个人的主要信念或图式服从于认知歪曲。因为图式在童年期开始,所以支持图式的思维过程反映了早期的推理错误。认知歪曲显现在认知过程的错误和无效上。贝克(1967)在对抑郁的研究中,确定了几个抑郁者的显著的认知歪曲。弗里曼(Freeman,1987)讨论了在不同的心理障碍中存在的一系列共同的认知歪曲。这里描述八种认知歪曲现象:两极性的思维、灾难化、以偏概全、选择性抽取、专断的推论、贴标签和贴错标签、夸大和缩小、人格化。

1.两极性的思维 一件事要么是完全合我们意,要么是失败,这就是我们的全或无的两极性思维。一个学生说“除非我考试得A,否则就是失败”,这就是两极性思维。这样得A-或者B+都成了失败。

2.灾难化 在这种认知歪曲中,个体把一个事件夸大使之变得很可怕。如“我知道当我遇到部门主管的时候,我会说一些愚蠢的话,把工作丢掉。我知道我会说一些不合适的话,结果使他不会愿意让我晋升”。

3.以偏概全 个体的以偏概全就是以少数消极事件得出一个规律。例如,一个大二学生总结说:“因为我在第一次考代数时没有考好,所以说明我不会数学。”这样,很少的消极事件带来的消极经验会概括为一个规律,并影响到未来的行为。

4.选择性抽取 有时个体抽取一个事实或者观念,以支持他的抑郁和消极的思维。例如,一个棒球运动员几次击球都成功,有一次不成功,他却把注意都放在不成功的那一次上。他从诸事件中抽取了一个消极的事件,让自己抑郁。

5.专断的推论 专断的推论有两种:读心术和消极预期。读心术指我们似乎知道别人对我们的想法。例如,一个人说朋友不再喜欢他了,因为他发现朋友不再和他一起购物。实际上,这个朋友不和他去购物有好多其他的原因。消极预期指个体相信有什么坏事可能发生,尽管目前没有什么证据。一个女性预期自己考试失败,而实际上她准备得很好。这个失败的推论,消极预期,是事实不支持的。读心术和消极预期都是没有注意事实,或者歪曲实际资料而得到的。

6.贴标签和贴错标签 在错误的基础上对自己贴的标签是形成自己消极观点的来源。一个人有几次和熟人交往较笨拙,他总结说“我不合群,我是一个失败者”,而不是说“我和哈利特说话时感到笨拙”。这样对自己贴标签和贴错标签是以偏概全到了很高程度,影响到了对自己的正确看法。

7.夸大和缩小 个体会夸大自卑而缩小好的方面,从而得到一个支持自卑和抑郁感的结论。夸大的一个例子是,一个肌肉拉伤的运动员想:“我今天不能做运动了,我的运动生涯到此结束了。”缩小的例子是,这个运动员说:“尽管我今天练得很好,但还不够好,没有达到我的标准。”不论是夸大还是缩小,运动员都会感到抑郁。

8.人格化 人格化的认知歪曲指把那些和个体无关的事件看作是有意义的。比如,“我一出门旅行,总会下雨”,“我每次去购物中心,总是遇到塞车”。人不会引起下雨或塞车,这些事件是我们无法控制的。而且,如果仔细询问,会发现并不是每一次他出门都下雨,也不是每一次他购物都遇到同样的塞车。例如,塞车在每一天都会有一个时段,如果你正好选择在那个时段出门,你就可能遇到较多的塞车机会。

以上这些错误认知如果发生频繁,就会引起心理压力或障碍。从一个行为中得到推论和结论是人类的重要功能。个体必须控制他们的行为,评估他们在社会生活、恋爱、事业上计划出现某种结果的可能性。如果个体经常认知歪曲,他就无法完成这个活动,就会产生抑郁、焦虑和其他障碍。认知治疗家找出歪曲并帮助来访者了解自己的错误,改变自己的认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