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之间创新跨专业互动

信息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之间创新跨专业互动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社会的经济发展与知识和科技的创新紧密相连。信息社会的人才培养是一种跨专业式的人才培养。信息社会的“创新型”“跨专业”人才培养,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所需要的人才,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创新型”“跨专业”人才能够不断推进科技进步,进而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以人才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信息社会中,“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将比工业社会“适应型”人才培养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

信息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之间创新跨专业互动

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不同,信息社会是一种以信息的生产、传播、应用为纽带的社会形态。对历史唯物主义产生重大影响的美国历史学家摩尔根,把人类社会分为三个时代:①蒙昧时代,即“以获取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②野蛮时代,即“学会畜牧和农耕的时期,是学会靠人的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生产的方法的时期”;③文明时代,即“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的时期”。如果真像摩尔根所预言的那样,人类社会终将迈向艺术时代(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作艺术处理的时期)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已经学会了对天然产物进一步作信息处理的初步方法,这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开创了从工业时代迈向信息时代(作为艺术时代的初级阶段)的历史进程。关于我们所处时代的界定,理论界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正处在后工业时代,有的认为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有的则认为正处在信息时代。马克思对人类发展史的划分有所谓“二分法”“三分法”和“六分法”。

“二分法”把历史分为到资本主义阶段为止的“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和以共产主义为标志的真正的人类史。“三分法”把历史分为资本主义以前的“最初的社会形态”即自然经济形态,以资本主义为典型的商品经济形态和以共产主义为特征的产品经济形态。“六分法”则把历史区分为原始共同体的、亚细亚的、古代奴隶的、封建的、资本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社会形态。不容忽视的是,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对摩尔根的分期法并没有提出异议,二者的区别只是依据不同罢了。

按照摩尔根的分期法,即依据天然产物生产方式上的不同,可以将人类历史分为采集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和艺术时代,其中信息时代可看作艺术时代的初级阶段,因为对天然产物的信息加工可看作对天然产物进行艺术加工的一种初级形态。实际上,我们现在正处在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过渡阶段,可称为信息化时代,而人们所说的后工业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只不过是信息化时代的某种表现形式,因而也只能反映信息化时代的某些特征。

知识经济是信息社会的主要经济特征,而知识经济的灵魂是科技和知识的创新。信息社会的经济发展与知识和科技的创新紧密相连。人们在经济发展中注重通过整理和分析现有的知识和信息来预测和创造未来,并与之相适应,从根本上来说,信息社会的人才培养是一种强调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信息社会的人才培养不再以传播知识和技能为主,转而强调培养主动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独立思维的能力、进取精神,以及对科学技术新发展的反应、吸收能力和创新潜力。(www.xing528.com)

在对人才的要求上,农业社会以经验为主,工业社会则以专业技术为主,而信息社会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培养具有多领域、多学科知识的“跨专业人才”的要求。首先,单纯从技术层面来看,信息社会的生产过程虽然也划分为不同的工序、不同的技术过程和不同的专业,但是它们在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的基础上连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且,技术本身涉及伦理、社会传统、经济、艺术等问题。因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特征客观上要求人才培养必须加强综合性,使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宽的基础、较强的能力和良好的素质,具有综合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信息社会,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各学科间原有的界限被打破,逐渐互相渗透、沟通乃至融合,大量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不断出现,不再仅仅是学科的单向深入发展,学科的横向和立体发展不断增多,知识的一体化和综合化程度越来越显著。在这种状况下,只熟悉某一专业领域的狭隘专业人才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发展,通晓几个领域、几门学科的“跨专业人才”成为一种必然要求。最后,人类社会发展到信息社会,经济发展在带来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文明冲突等。这些问题的涉及面极广,不是某一学科、某一领域所能单独解决的,需要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合作。若仅仅依靠不了解其他领域的狭隘的专业人才,这种合作显然难以实现,这就要求信息社会所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具有跨专业知识的人才,提高人才的“兼容性”。当然,信息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的学习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时间、空间、内容等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扩展。各种知识和信息的传递不再受旧有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获取不同领域和不同学科知识的途径、方式更加多样和便捷,可以显著提高学习效率,使跨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可能。在信息社会,大量新学科、交叉学科将不断涌现,原有学科的界限将一个个被打破,知识的一体化和综合化程度将越来越高。在这种状况下,只掌握某一学科的知识的专门人才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跨专业型人才将备受社会的欢迎,跨专业教学将备受大学生的欢迎。另外,人类正面临许多全球性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是某一学科的“单兵深入”所能奏效的,而是需要多学科专家的通力合作,这种合作就需要掌握多学科的知识。信息社会的人才培养是一种跨专业式的人才培养。

信息社会的人才培养将具有更为显著的经济意义。信息社会的“创新型”“跨专业”人才培养,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所需要的人才,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创新型”“跨专业”人才能够不断推进科技进步,进而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首先,在信息社会中,尽管土地和资本等仍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经济资源,但知识和信息已成了对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而且决定经济发展的不是或者主要不是拥有知识和信息资源的数量,而是迅速获得和有效利用最新知识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载体,不可能是人体以外的物质对象,只能是经过培养和训练的人本身。因而,信息社会的人才具有更为重要的经济价值。其次,信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以知识为基础、以科技为核心、以创新为灵魂的,而知识、科技及其创新都离不开人才,离不开“创新型”人才培养。在以人才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信息社会中,“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将比工业社会“适应型”人才培养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最后,信息社会所培养出的“跨专业”人才,不仅具有宽厚的、多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能够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发挥作用,不断学习从而适应新的工作要求,有效地解决由不同情境引发的问题,更有可能实现科技发明和创造,从而更有效地适应和推动经济的发展。另外,跨专业人才使得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更有可能和有效,从而有利于解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问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