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创新与创造思维:缄默知识与教学改革

教学创新与创造思维:缄默知识与教学改革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概要介绍并阐明缄默知识作为一种知识类型的逻辑特征与认识功能,分析其与教学活动的内在关联,并从缄默知识的角度对深化我国当前教育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补充、修正和完善一些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期扩展当前教学实践的理论视野和知识基础,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波兰尼/显性知识/缄默知识/教学改革“缄默知识”这个概念对于我国教育工作者来说可能还不是很熟悉。

教学创新与创造思维:缄默知识与教学改革

【作者】石中英

【内容提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英语国家日益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缄默知识理论。概要介绍并阐明缄默知识作为一种知识类型的逻辑特征与认识功能,分析其与教学活动的内在关联,并从缄默知识的角度对深化我国当前教育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补充、修正和完善一些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期扩展当前教学实践的理论视野和知识基础,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波兰尼/显性知识/缄默知识/教学改革(www.xing528.com)

“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这个概念对于我国教育工作者来说可能还不是很熟悉。从历史上看,尽管很早以前人们就认识到了在“书本知识”或能够用语言清晰表达的知识之外,还存在着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但是,在20世纪中叶之前的人类认识论史上,人们并未就这种知识做出严格的逻辑分析,甚至未能将这种知识接纳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1958年,英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和思想家波兰尼(M.Polanyi,1891—1976)在《人的研究》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缄默知识”的概念,并在其后来的一系列著作中系统地论述了这种知识的逻辑性质,特别是深刻地论述了缄默知识对于科学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重要价值,于20世纪70年代后引起了英语国家各种管理人员以及一些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的积极关注。其情形正如霍瓦斯(J.A.Horvath)所说的那样,“人类所能认识的远远多于他们所能告诉的。个人的知识如此深深地植根于那些不能充分表达的经验之中。过去的30年来,‘缄默知识’一词已经成为这种知识——与产生它们的活动和努力紧密相连的知识——的代表。缄默知识的研究已经扩展到社会科学的若干学科领域,它早期自然哲学的起源已经被扩大了。”[1](pxiv)在这种背景下,本文旨在对缄默知识的理论进行概要介绍,并深入分析其对于深化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实践意义,以期扩展教学实践的理论视野和知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