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创新与创造思维:克服文化障碍

教学创新与创造思维:克服文化障碍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是约束一群人的行为的规则系统,它往往限定了革新的心理与行为空间,因此,教育改革不能不受到文化的影响。产生阻力的文化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价值和信念。海根把改革的文化障碍描述为成就和自主性等主要的社会价值在童年早期缺乏发展。这是深植于文化之中的抵制改革的因素。此外,教育改革的执行者可能认为他们自己的文化比别人的文化优秀,因此可能消极地抵制其他文化的成果。

教学创新与创造思维:克服文化障碍

文化是约束一群人的行为的规则系统,它往往限定了革新的心理与行为空间,因此,教育改革不能不受到文化的影响。产生阻力的文化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价值和信念韦伯曾经描述了在欧洲资本主义出现之前,缺乏职业道德、缺乏上进的愿望和其他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2]他指出,缺乏企业家精神和接受改革的意愿是经济变化的阻碍。海根把改革的文化障碍描述为成就和自主性等主要的社会价值在童年早期缺乏发展。[3]与社会价值和态度(如节约和成就动机)的缺乏密切相关的是对人做事的传统方式的信仰,这些往往抑制创新行为的出现,即使出现了新的行为也难以得到支持。

2.关于控制的信念。这是深植于文化之中的抵制改革的因素。在许多社会中,个体相信无论发生了什么都是命中注定的,个人必须服从于它;他没有权力改变他生命的方向或影响他的事件。这是宿命论的观点。在宿命论观点和教育的革新性之间存在正相关,也就是说,控制未来的能力或能力感越低,一个人就越是缺少革新精神。对于有着逆来顺受悠久传统的中国而言,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抵制改革的因素。(www.xing528.com)

3.文化上的优越感。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不同群体具有不同的文化意识,存在着文化地位上的差别,这些差别会通过两种方式阻碍教育改革:与改革的执行者相比,改革方案设计者可能把自己的文化看作优于他所工作于其中的文化;来自于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者常常把他们的文化视为优于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文化。这种优越感无论是间接的还是无意识的,都引起了教育实际工作者对教育改革设计者及其倡导的改革的抵制。

此外,教育改革的执行者可能认为他们自己的文化比别人的文化优秀,因此可能消极地抵制其他文化的成果。即使教育改革的执行者帮助形成了改革方案,如果他们没有充分地参与对于改革问题的界定的话,他们也可能不愿意采纳它。教育改革设计者和执行者所持的不同的文化观点可能使他们在改革应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方面产生不同的期望,因而也会产生矛盾和阻力。这是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难以有效合作的一个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