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杀人机器人的量刑:《审判机器人》开篇事例总结

杀人机器人的量刑:《审判机器人》开篇事例总结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法院判决人工智能机器人犯杀人罪之后,和处理人类犯罪人一样,刑事程序继续,下一步便是量刑。在我们的事例中,在评估案件情节之后,法院得出结论,如果机器人是自然人,应予适用的刑罚是三年有期徒刑;如果机器人是公司法人,法院可能会以上文所述的方式将其监禁三年。[536]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情况也应是如此。在确定刑罚之后,刑罚还必须予以执行。对人工智能系统实施监禁的社会价值真实存在。

杀人机器人的量刑:《审判机器人》开篇事例总结

本章开篇,我们举例描述了犯杀人罪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我们现在可以回到这个事例,并根据本章中的观点来分析该事例。法院判决人工智能机器人犯杀人罪之后,和处理人类犯罪人一样,刑事程序继续,下一步便是量刑。控方和辩方可能会主张严厉/温和的刑罚,最终法院会根据案件的相关情节决定合适的刑罚方式。

在我们的事例中,在评估案件情节之后,法院得出结论,如果机器人是自然人,应予适用的刑罚是三年有期徒刑;如果机器人是公司法人,法院可能会以上文所述的方式将其监禁三年。[536]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情况也应是如此。所以,如果法院司法裁量的结果是三年监禁,那么必须判处该刑罚,无论被告是自然人、公司法人还是人工智能犯罪人。

在确定刑罚之后,刑罚还必须予以执行。因此,对人工智能系统实施监禁是指剥夺其行动之自由,在必要时期内对其严格监督,并限制其活动。在这段时间内,可以对人工智能系统进行修理,以防止其进一步犯罪。尤其是,如果系统因法庭命令而被剥夺能力,那么修理人工智能系统的社会效益便会更高。这样可以同时实现修复和能力剥夺的目的,而这些和人工智能系统量刑目的有关。如果人工智能系统被拘押、限制和监督,它便失去了犯罪的能力。(www.xing528.com)

外部因素(例如,程序员按照法院命令工作)和受限期间获取的经验使人工智能系统的内在发生改变,从而达到修理人工智能系统的目的,这种情况实质上属于修复,因为它降低了系统进一步犯罪的概率。对人工智能系统实施监禁的社会价值真实存在。危险的系统会被移除出社会并予以修理,在这段时间内,系统便无法再危害社会。在法庭判处的刑期执行结束之时,系统便能够重新充分活动,正如服刑完毕的囚犯重返社会那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