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析人的本质属性:第十三届中韩学术大会慈善论文集

探析人的本质属性:第十三届中韩学术大会慈善论文集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认为,“由于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以及他们求得满足的方式,把他们联系起来,如两性关系、交往、分工,所以他们必然要结成相互关系。”另一方面,马克思指出:“需要是生命活动的表现,具有多样性需要的人,同时就是需要完整的人,这样的人身上的实现表现为内在的必然性,表现为需要。”所以,需要是人的本质的内在规定,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的展开。

探析人的本质属性:第十三届中韩学术大会慈善论文集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从人、自然和社会是协调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从生产劳动在人类社会中所起的作用的角度,阐明了人的本质。人是什么样的,与他们生产什么以及怎样生产一致,由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来决定。这里所谓的“物质条件”不是单指自然条件,还包括社会条件,任何时代的生产都是社会的生产,人与人之间所结成的生产关系是进行生产活动所必需的,社会关系是人在进行满足自身需要的实践活动中把人们自然地联结在一起而形成的。既然生产劳动和社会关系可以规定人的本性,那么产生人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关系的原因是什么?马克思认为,“由于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以及他们求得满足的方式,把他们联系起来,如两性关系、交往、分工,所以他们必然要结成相互关系。”[4]实际上,人的真正的需要是以社会作为尺度去衡量的,自然界是被人对象化了的自然界,是属人的存在,所以,人的物质需要就会带有社会性质。这种烙上了社会属性的物质需要为人“创造历史”,包括为人们从事科学、文化、艺术创作提供条件。人的物质生活需要,艺术享受、科学文化、尊重、友谊等需要都是社会性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之中,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自然环境永远处于一种对立的状态,这必然使得主体永远对“匮乏”的客体表现出有所需求的状态。如果没有人的需要,也就不存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对立,也就没有人自身的存在。马克思认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5]基于此,对于人的需要与人的生命活动何者为目的、何者为手段的问题的答案已经非常清晰了,即人的生命活动是满足人的需要的手段和途径,人的需要才是最终的目的,才使人成为人本身。

另一方面,马克思指出:“需要是生命活动的表现,具有多样性需要的人,同时就是需要完整的人,这样的人身上的实现表现为内在的必然性,表现为需要。”[6]人的每一种本质活动和特性、每一种生活本能都会成为一种需要,成为一种把他们的私欲变成其他事物的需要。人的需要的满足与实现和人的本质的体现与发展是一致的。由于需要是人生产活动的驱动力,因此才有了人的无止境的追求。所以,需要是人的本质的内在规定,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的展开。人的本性与人的需要有着密切的关系。(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