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孙膑的军事实践及齐国军事史

孙膑的军事实践及齐国军事史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孙膑作为这场战争的“总导演”,其军事指挥艺术比桂陵之战时更加出色,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马陵之战的胜利,堪称孙膑一生军事实践最为得意的杰作。这次齐军统帅是田忌、田盼等人,孙膑仍为军师。这件事是齐威王晚年政治上的主要失误之一,对齐国军队造成的损失尤为严重,也使军事上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付诸东流了。经过长期的政治、军事斗争的锤炼,孙膑对齐国的政局及邹忌、田忌之间根深蒂固的矛盾早有了解。

孙膑的军事实践及齐国军事史

(一)同田忌一起指挥桂陵之战

桂陵之战,既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争,也是孙膑军旅生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历来为古今学者所关注和称道。关于这场战争的情况和相关诸问题,本书将另作考述,在此仅简要介绍一下桂陵之战的经过以及孙膑在这场大战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魏国的属国卫国,魏国派庞涓率军八万人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派使臣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文武大臣征求意见时,邹忌主张:“不如勿救。”[136]而段干朋则认为:“不救则不义,且不利。”[137]他进一步指出,这次救援应把齐国的利益放在首位。齐威王听从了他的建议,也派出八万人的军队出征。威王本想任命孙膑为主将,孙膑推辞说:“刑余之人不可。”[138]于是威王以田忌为主将,以孙膑为军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139],共同指挥作战。

在孙膑的策划下,齐军不去赵国与围攻邯郸的魏军决战,而是迅速向魏国的都城大梁进军。经过艰苦作战刚刚占领邯郸的魏军,听到齐军奔袭大梁的消息,不得不由庞涓率主力快速回军驰援。而这时孙膑和田忌已将齐军主力埋伏在桂陵[140],并以少量军队将魏军引到这里。当庞涓率兵进入伏击圈后,齐国的生力军以逸待劳,突出截击,“大破梁军”[141]。经过孙膑的精心谋划和巧妙安排,齐国军队终于击败了强劲的对手,取得了桂陵之战的胜利。

(二)与田忌、田盼等一起指挥马陵之战

马陵之战,是战国时期继桂陵之战后齐、魏之间爆发的又一次著名的战争。这场战争不仅在齐国军事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对战国中期以后列国之间争霸形势的演变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孙膑作为这场战争的“总导演”,其军事指挥艺术比桂陵之战时更加出色,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马陵之战的胜利,堪称孙膑一生军事实践最为得意的杰作。

由于马陵之战涉及的各种史实问题很多,有些也比较复杂,本书已另辟章节作专门讨论,这里仅简述一下马陵之战的大致过程和孙膑在这场战争中高超的指挥方略

桂陵之战,魏国虽然遭到惨败,但其实力并未受到根本性的削弱。在其后若干年的争霸战争中,仍扮演着重要角色。公元前341年,即桂陵之战后的13年,魏惠王派太子申和庞涓率倾国之兵进攻韩国。韩国弱小,难以抵挡魏军的兵锋,危难中向齐国请求救兵。(www.xing528.com)

齐国君臣在商议是否出兵救韩时又发生了分歧,齐相邹忌认为不救为好,张丏则认为:“晚救之,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早救之。”[142]孙膑既不同意不救,也反对过早出兵,他说:“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愬于齐矣。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受重利而得尊名也。”[143]齐威王采纳了孙膑的意见,告诉韩国一定会去援救,等到魏国与韩国间的战争持续了一段时间、双方都已筋疲力尽时,选择最佳时机发兵直取大梁。这次齐军统帅是田忌、田盼等人,孙膑仍为军师。

庞涓和太子申听说齐军进攻魏国,怕大梁有失,只好从韩国撤兵,率十万大军寻找齐军决战,企图一举歼灭之。这时齐军按照孙膑的谋略,主动撤退,引诱敌军,并通过周密的安排,利用马陵[144]的险要地形预先设伏。当魏军追击至此时,万弩齐发,伏兵尽出,庞涓自杀,太子申被俘。魏国军队遭受这次重创后,很长时间一蹶不振,齐、魏两国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三)晚年生涯及在军事方面的作为

马陵大捷之后,齐国君臣没有利用大好形势进一步增强国力军力,奠定其霸主的地位,而是在统治集团内部展开了一场争权夺利的激烈斗争。

齐相邹忌在协助威王整顿吏治等方面出过力,也曾举荐过一些人才[145],但他心胸狭窄,忌妒田忌、孙膑等人在对外战争中接连立下大功,担心自己的地位不稳,必欲除之而后快。当田忌在马陵大败魏军、率军回朝时,邹忌手下的亲信公孙闬就设计陷害他,“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146]。齐威王此前对田忌手握重兵就存有疑虑,而对邹忌则极为赏识,这次见到公孙闬精心伪造的田忌有谋反之嫌的证据,竟然未加详察就深信不疑了,准备等田忌回到临淄后夺其兵权,严加惩处。这件事是齐威王晚年政治上的主要失误之一,对齐国军队造成的损失尤为严重,也使军事上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付诸东流了。

经过长期的政治、军事斗争的锤炼,孙膑对齐国的政局及邹忌、田忌之间根深蒂固的矛盾早有了解。此时他虽远在前线,还不知道邹忌等人阴谋的细节,但他以一个军事谋略家的敏锐眼光,判断出田忌所面临的巨大危险。孙膑向田忌建议说:“将军无解兵而入齐。使彼罢弊老弱守于主……然后背太山,左济,右天唐,军重踵高宛,使轻车锐骑冲雍门。若是,则齐君可正,而成侯(邹忌)可走。不然,则将军不得入于齐矣。”[147]从当时的情况来分析,如果孙膑的计划能够实现,有可能扭转危局,使田忌立于不败之地。但田忌对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缺乏深刻的理解,在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思想准备不足,表现得犹豫不决,结果战机稍纵即逝,最后只好逃亡楚国

孙膑的晚年生涯,史书中没有直接记载,后世虽有许多传说、推测,也都只能存疑而难以核实。我们认为,孙膑与田忌有过长期的合作并且关系很好,应该是随其一起到了楚国。著名的《孙膑兵法》很可能主要就是在楚国期间写成的。后来,齐宣王即位后,察觉到当年田忌是被冤枉的,于是“召田忌复故位”[148]。孙膑如果还健在的话,也应一起回到了齐国,从此过着隐居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