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齐国军事史:战国中后期的主要战争结果

齐国军事史:战国中后期的主要战争结果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从发生、进行及结果的显著变化来判断,战国中后期齐国参加的战争以公元前284年齐湣王被杀为界,又可以大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这一阶段齐国参加的战争中,以齐、魏桂陵之战,齐、魏马陵之战,五国合纵攻齐的济西之战影响最大。据有关学者统计,这期间齐国正式参加的对外战争共9次,试列举如下。

齐国军事史:战国中后期的主要战争结果

我们认为,自公元前357年齐威王即位起,从战争史的角度来看,齐国进入了战国中后期,直到公元前221年齐国灭亡,这段历史才告终结。这一时期齐国的对外战争,从总体上说是以争霸中原为目的的。而从发生、进行及结果的显著变化来判断,战国中后期齐国参加的战争以公元前284年齐湣王被杀为界,又可以大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历经齐威王、齐宣王、齐湣王三代国君的统治,在时间上略相当于战国中期。据有关学者统计,这期间齐国正式参加的对外战争共23次,试列举如下。

公元前354年(齐威王三年):齐攻燕,战于泃水,齐师遁。公元前353年(齐威王四年):齐、魏桂陵之战。公元前352年(齐威王五年):魏败齐师于襄陵,齐求和。公元前344年(齐威王十三年):赵攻齐,取高唐。公元前342年(齐威王十五年):齐、魏马陵之战。公元前341年(齐威王十六年):齐田盼联合宋攻魏东鄙,围平阳。公元前333年(齐威王二十四年):楚、齐徐州之役,齐败。公元前332年(齐威王二十五年):齐、魏攻赵。公元前325年(齐威王三十二年):齐田盼率军与赵、韩战于平邑,俘赵将韩举。公元前317年(齐宣王三年):齐联宋败魏于观泽。公元前314年(齐宣王六年):燕国内乱,齐匡章五旬攻下燕国。公元前312年(齐宣王八年):齐、宋围魏煮枣,秦、韩、魏攻齐到濮水。公元前303年(齐宣王十七年):齐、魏、韩攻楚,楚派太子入质于秦,秦救楚。公元前301年(齐宣王十九年):齐、韩、魏攻楚方城,大败楚。公元前298年(齐湣王三年):齐、韩、魏联军攻秦到函谷关。公元前297年(齐湣王四年):齐、韩、魏继续攻秦。公元前296年(齐湣王五年):齐、韩、魏攻秦,秦割地求和;齐伐燕,覆三军,获二将。公元前287年(齐湣王十四年):苏秦、李兑约赵、齐、楚、韩、魏五国攻秦,秦还部分韩、魏地求和。公元前286年(齐湣王十五年):赵将韩徐为攻齐。齐灭宋,宋王偃死于魏。公元前285年(齐湣王十六年):秦蒙武攻齐,取齐九城。公元前284年(齐湣王十七年):秦、韩、魏、赵、燕五国合纵攻齐,燕入齐临淄,魏取旧宋地,楚收淮北地,湣王被杀。[21]

我们通过对以上战争进行分析,可以大致归纳出这样几个特点:第一,齐威王田因齐是一位为政贤明、勇于变革的国君。他即位以后,面对长期以来齐国积弱、“诸侯并伐”[22]的严峻形势,痛下决心,励精图治。齐威王重视军事,弘扬兵学,以中兴齐国为己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他身边聚集了一大批杰出的军事人才。经过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加之执行了比较正确的军事、外交政策,齐国很快强盛起来,先后在桂陵、马陵两大战役中打败魏国,奠定了齐国在中原取代魏国成为最强国的基础。第二,齐宣王在位时,力图继续推进齐威王开创的事业,开拓疆土,称雄天下。虽然此时齐国军队仍然保持着比较强大的实力,在对外战争中胜多负少,但是战场上取得的胜利,由于同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措施不配套,并没有给齐国带来多少实际利益,反而无谓地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再加上连年征战,过分地炫耀武力,穷兵黩武,不注意休养生息,也使得齐国的国库趋于空虚,军队的素质有所下降,逐渐变得外强中干。曾经威震天下的“齐之技击”[23],此时已很难再与“秦之锐士”[24]及“魏氏之武卒”[25]相抗衡了。第三,到齐宣王统治后期特别是齐湣王在位期间,面对诸侯国之间日益错综复杂的“合纵连横”斗争,齐国君臣在军事、外交战略上连续出现重大失误,其中最主要的可以举出:未能坚持同楚国的军事联盟,当楚国在秦国军队的大举进攻下损兵折将、遭到削弱时,不但坐视不救,竟然目光短浅地乘人之危而取小利;在齐、秦相争,东、西并立之时,齐国军队曾有两次联合各国战胜秦军的机会,但均未能把握良机,乘胜前进,给对手以沉重打击,而是听信游说,贪图小利,轻易地撤走军队,结果功亏一篑,得不偿失,使诸侯联合抗秦的大好局面付诸东流;轻率地出兵燕国,虽然“五旬而破之,杀燕王哙,醢子之”[26],但是齐国军队占领燕国后的残暴行为,不仅进一步激化了燕、齐矛盾,遭到燕国人的坚决反抗,而且也引起了其他各诸侯国的不满,致使他们“将谋救燕”[27]。结果在三年之后,齐军被迫撤离了燕国[28],陷于被动。灭宋的时机也选择不当,既不注意休整军队,增强国力,又不考虑外部环境,结果吞并宋国以后,齐国的军事力量非常虚弱,已成强弩之末,而且同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变得骤然紧张起来。在燕国的积极策划下,形成五国伐齐这一极为不利的局面。[29]加之齐军选将不当,指挥失误,终于导致了军队溃败、国土沦陷、临淄城破、湣王命丧的严重后果。

在这一阶段齐国参加的战争中,以齐、魏桂陵之战,齐、魏马陵之战,五国合纵攻齐的济西之战影响最大。这三次战争的具体情况在本书第二章中已有介绍,此不赘述。需要指出的是,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是齐国军事力量发展到最高峰的标志,也是齐国战争史上最为辉煌的两次胜利。而济西之战则是整个战国时期齐国在军事上最惨痛的一次失败,也标志着齐国军事实力的急剧衰弱。从此,齐军再也不能同强大的秦国军队争雄天下了。

第二阶段历经齐襄王、齐王建两代国君的统治,在时间上略相当于战国后期。据有关学者统计,这期间齐国正式参加的对外战争共9次,试列举如下。

公元前283年(齐襄王元年):赵攻取齐昔阳。公元前280年(齐襄王四年):赵攻取齐麦丘。公元前279年(齐襄王五年):田单收复齐失地;孟尝君卒,齐、魏共灭薛。公元前274年(齐襄王十年):赵将燕周攻取齐昌城、高唐。公元前271年(齐襄王十三年):赵将蔺相如攻齐至平邑。公元前270年(齐襄王十四年):秦攻齐,取刚寿。公元前241年(齐王建二十四年):赵攻齐,取饶安。公元前221年(齐王建四十四年):秦王贲从燕南攻齐,虏齐王建,齐亡。[30]

通过对以上战争进行分析,我们至少可以归纳出这样一些结论:第一,齐襄王即位之时,齐国的大部分国土被燕国军队占领,实际上仅存莒和即墨两座孤城没有失陷,因得力于名将田单等人的全力支撑,才不致亡国。田单率领即墨军民坚持数年,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巧施一连串奇谋妙计,终于一举打败了燕军,基本收复了全部的失地。[31]第二,虽经田单复国,但遭此一劫,齐国已元气大伤,加之错过了快速发展的历史契机,在争霸战争中已难以有所作为,不仅不是强秦的对手,在赵国军队的进攻下也屡遭败绩,相继失去了昔阳、麦丘、昌城、高唐等地。第三,齐王建即位后,其母君王后听政,统治集团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政治腐败,不修武备,连田单等人也因难以容身而转投他国,齐国已没有军事方面的人才可用了。第四,君王后和齐王建奉行了一条“事秦谨,与诸侯信”[32]的外交政策,就是“卑辞重币”[33]以结交秦国,在五国合纵抗秦时不出兵不出粮,隔岸观火,苟且偷安。虽然使战国末期齐国的对外战事大幅度减少[34],但是亡国的危险进一步加剧了。直到五国灭亡的紧急关头,齐王建仍然心存幻想,不做准备,结果在秦军的凶猛进攻面前只能束手就擒了。

【注释】

[1]《夨令簋》铭文中所说的“丁公”,据考证即指吕伋。参见本书第二章第二节的有关引述。

[2]参见王阁森、唐致卿主编:《齐国史》,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67页。

[3]参见王阁森、唐致卿主编:《齐国史》,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67页。

[4]《左传·僖公四年》载管仲追述齐国历史的谈话。

[5]《史记·齐太公世家》。

[6]《史记·齐太公世家》。

[7]《左传·昭公二十年》。

[8]徐喜辰:《周人武装殖民与齐国的建立》,《管子与齐文化——〈管子〉与齐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9]参见《齐国史》附录(二)《齐国史大事年表》的有关记述,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需要说明的是,该表的文字存在一些校对及印刷错误,在引用时已订正。

[10]参见《齐国史》附录(二)《齐国史大事年表》的有关记述,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需要说明的是,该表的文字存在一些校对及印刷错误,在引用时已订正。

[11]参见《齐国史》附录(二)《齐国史大事年表》的有关记述,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需要说明的是,该表的文字存在一些校对及印刷错误,在引用时已订正。

[12]除了前述历次战争外,这段时间齐国还以武力为后盾,迫使许多诸侯与其会盟。

[13]《荀子·仲尼》。(www.xing528.com)

[14]具体战争过程参见本书第二章第三节的有关论述。

[15]参见《齐国史》附录(二)《齐国史大事年表》的有关记述,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需要说明的是,该表的文字存在一些校对及印刷错误,在引用时已订正。

[16]《左传·成公三年》。

[17]参见王阁森、唐致卿主编:《齐国史》,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627页。

[18]参见《齐国史》附录(二)《齐国史大事年表》的有关记述,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9]《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20]参见《齐国史》附录(二)《齐国史大事年表》的有关记述,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1]参见《齐国史》附录(二)《齐国史大事年表》的有关记述,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2]《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23]《荀子·议兵》。

[24]《荀子·议兵》。

[25]《荀子·议兵》。

[26]参见王志民主编:《齐文化概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6页。

[27]《资治通鉴·周纪三》。

[28]马王堆出土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中记载:“齐人攻燕,拔故国,杀子之,燕人不割而故国复反。”

[29]《史记·乐毅列传》载:“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

[30]参见《齐国史》附录(二)《齐国史大事年表》的有关记述,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需要说明的是,该表对战国时期齐国参加的对外战争的记载存在一些遗漏。例如公元前265年(齐襄王十九年)齐军击秦救赵之役就没有收入表中。

[31]《史记·田单列传》载:“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卒至河上,而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32]《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33]《史记·范雎列传》。

[34]《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称:“王建立四十余年不受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