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轻轻悄悄教语》助力大阅读教学极致思考

《轻轻悄悄教语》助力大阅读教学极致思考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改变“就教材教教材”的理念,认识到只教一本语文教材不能满足学生语文能力发展需要,于是有了“拓展阅读”“海量阅读”的理念。一方面,韩老师个人的学识功底、创造性处理教材的能力高于一般教师;另一方面,韩老师所教孩子的个体素养及家庭教育也可能跟一般教师所带的孩子不一样,不能盲目跟从。对于“基于教材的大阅读”这个概念,我的理解还不仅仅是基于教材的1+x拓展阅读。

《轻轻悄悄教语》助力大阅读教学极致思考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改变“就教材教教材”的理念,认识到只教一本语文教材不能满足学生语文能力发展需要,于是有了“拓展阅读”“海量阅读”的理念。可是渐渐地,老师们又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教材中的课文粗略地囫囵吞枣地教一教,读一读,甚至集中用一两个月的时间教完整本教材,余下大量的时间用来补充课外的阅读材料。也许大家是受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实验影响,但是没有想清楚的是,韩老师的经验不是每一位教师能够随便复制的。一方面,韩老师个人的学识功底、创造性处理教材的能力高于一般教师;另一方面,韩老师所教孩子的个体素养及家庭教育也可能跟一般教师所带的孩子不一样,不能盲目跟从。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稳妥的阅读教学策略是:认真教好教材中的精读课文,将阅读方法好好地渗透给学生,略读课文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同时基于教材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很好地将课内与课外架通起来,形成一种大阅读教学的格局。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对于这句话,老师们应该这样理解:教材首先是例子,是学生得到阅读与写作知识的范文。叶老在《略谈国文学习》一文中提到,国文教本中排列的一篇篇文章,教师要让学生试着去揣摩它们的结构和表达,揣摩不出的,再由教师给予帮助。“如果不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只是茫然地今天读一篇朱自清的《背影》,明天读一篇《史记》的《信陵君列传》,那是得不到什么阅读和写作知识的,国文课也就白上了”。但同时,他又指出:“单凭一部国文教本,是够不上说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应用研读国文教本得来的知识,去对付其他的书,这才是反复的历练。”叶老先生这两段话的意思归结起来可以理解为:教材教方法,课外大练兵。(www.xing528.com)

对于“基于教材的大阅读”这个概念,我的理解还不仅仅是基于教材的1+x拓展阅读。我的理解是:阅读,不仅仅是阅读。阅读是融识字、表达、思维、审美等多元要素于一体的综合课型,我们要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掘阅读教学全面育人的功能,在渗透好语文知识、语文方法、语文能力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开启学生的阅读智慧,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浸润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些知识能力与人文要素既不是截然分开,也不是在每一篇课文中都要一一得到落实,而应该根据文本的特点、学段的特点,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将阅读教学上得更为开阔与智慧,更为丰满与灵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